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非 《学海》2004,(2):204-205
邓正来先生的新作<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以新的视角初步解决了哈耶克法律哲学研究中的诸多难题,从历史和逻辑的双重向度直接对哈耶克法治理论的建构过程以及促使这种过程发生转换的核心问题进行厘定和分析,把哈耶克的法律哲学从其庞杂自由主义社会理论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理论对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自身的理论立场,哈耶克在推崇理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生自发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将社会历史推入到"怀疑论"的怀抱。总的来看,哈耶克对唯物史观的质疑主要聚焦在如何理解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两个问题上,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核心。深入考察哈耶克对唯物史观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和澄清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程序,自由市场需要受到"底线约束"和"公平约束"两方面的限制:"底线约束"要求禁止所有可能侵犯人们权利的自愿交换;"公平约束"要求以人们达成共识的社会正义观念为基础,通过社会再分配手段对市场竞争的结果进行调节。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和诺奇克的"持有正义"理论将自由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纯粹程序正义,存在理论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马云驰 《现代哲学》2008,1(1):104-108
哈耶克认为传统、宗教、道德并非出自任何人的刻意设计或创造,而是自发生成与发展的,且在个人生活和社会进化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宗教、传统和道德一样,对行为都具有规则性意义.宗教通过影响人们形成观念和选择的过程中对传统和道德起着维护和促进作用.传统、宗教、道德共同维持和扩展社会的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5.
“自发生成论”和“理性创设论”是传统道德哲学关于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两种理论模式。“自发生成论”认为,伦理道德不是纯粹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行为实践的自然结果;“理性创设论”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自觉建构的结果,是人类理性创设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模式都以抽象的人性为其理论基础,无法合理解释个体与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基于现实伦理实体的“创生拓展”应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发生路径。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学以圣人为社会秩序建构的主体,主张通过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形成凝结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以解决社会危机。圣人在秩序建构中是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的统一,圣人之德是秩序建构的主观条件,圣人之位是秩序建构的客观条件。德和位能否结合又取决于时和命,时和命构成先秦儒学圣人秩序建构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对先秦儒学中的圣人之德和圣人之位的理论关联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先秦儒学秩序建构思想重视人格力量的特征及其局限性。一、圣人之德与秩序建构孔子一般不抽象地谈论圣人,但关于尧、舜、禹等被儒学圣化的具体历史人物却有不少…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在梳理自由主义秩序理论时提出了"自生自发秩序"和"组织秩序"两种模式,分别反映秩序的自主性与强制性。此差异亦蕴含于先秦思想之中,以"俗"思想为例,儒法态度与方式迥异:儒家持肯定态度,主张"美俗";法家持否定态度,主张"易俗"。首先,这体现了儒法历史意识的差异,儒家主"法古",对以"俗"为代表的传统持遵守与继承的态度;法家主"不法古",主张对传统进行变易与改革。其次,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秩序模式,儒家因"俗"而治,重视"民"和"俗"的自发性,是由下而上的模式;法家则通过改易"俗",以实现命令的强制性和有效性,是由上至下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的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在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的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性的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的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的深渊无法自拔,而不得不向神秘主义求援。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1)
民主的政策设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安妮·施奈特和海伦·英格拉姆提出,她们从1993年开始试图发展的一个从社会建构视角理解政策过程的新理论,通常也被称之为社会建构框架。社会建构框架并非全新的理论,它是在借鉴多元主义理论、政策科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后现代公共政策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对这些理论的完善和超越。社会建构框架的主要理论基础有三个,即政策设计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政治理论。民主的政策设计是该框架强调的内容,而其理论特色是对政策过程中社会建构效应的关注,并思考社会建构对于政策过程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以目标群体的权力和社会建构两个维度为基础,将目标群体划分为四类:优势者、竞争者、越轨者和依赖者,并详细讨论了目标群体社会建构的政策意蕴和政治后果。在此基础之上,该框架形成了有关政策过程的五个基本命题,即配置命题、反馈命题、起源命题、社会建构变迁命题和政策变迁命题。社会建构框架对于中国的政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美学观以及分析美学受康德、黑格尔美学的影响,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把自然美置于美学之外。艺术品被置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之中,"审美静观"成为审美的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学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些原则在阐释当代美学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在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一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单一场域,将美学置于更广阔的场域之中;二是要力图突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命题束缚,为自然美提供必要的哲学美学基础;三是要力图突破艺术审美的静观特质,从而在实践层面为美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