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十月三十日至十一月六日,在江苏无锡举行了全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学术讨论会。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南京大学哲学系四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1)关于过渡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2)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3)关于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问题;(4)关于民主和法制同四化的关系问题。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的讨论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国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会于1986年2月20日至25日在吉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吉林省哲学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发起,并得到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大力支援。参加会议的有170多名理论工作者。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集中讨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对象和体系;(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将会议和论文中有关以上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洪谦教授去年应日本东京大学哲学系主任里田亘教授的邀请,去该校讲学三周,所讲专题有:(1) 逻辑经验主义——我个人的看法;(2) 石里克和维特根斯坦——石里克是不是维特根斯坦式的哲学家;(8) 关于假设和确证的问题。并就这些报告举行了几次讨论会。参加者有东京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讨论会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8年5月16日至21日在西安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同北京和陕西的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38个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两个:(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二)关于历史发展中的主客体问题。160多位同志与会,提供论文129篇。会议涉及的问题很多,因为本刊对有些问题已发过专文,这里仅就某些有新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哲学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于4有24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 会议讨论了如下三个问题:(1)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2)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实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形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亚细亚的生产方式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也是国内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这次讨论会在前几年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情况作一简介。 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 黄克剑认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问题,我  相似文献   

9.
全国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1979年11月17日至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八十五个单位的一百七十余名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这是我国建国三十年来讨论现代外国哲学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会议。 会议期间,收到有关逻辑实证主义、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讨论会,于1988年9月11日至17日在郑州召开。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欧洲大陆语言哲学及与英美语言哲学之比较“欧洲大陆语言哲学”这一名称为本次讨论会第一次使用,主要是和英美语言哲学相比较而提出来的。从会议的讨论内容看,其范围包括从现象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等流派中所产生的关于语言问题的观点和理论。但也有人反对这一提法,认为欧洲大陆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哲学,即使大陆哲学家们谈到语言,也不过是将语言看作表达意向或显现存在的重要媒介,这与英美语言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美学研究会于1983年9月25日在南昌举行“美学与自然科学”专题讨论会。省、市大专院校教师、文艺、宣传工作者以及来自各地区的美学研究会成员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美学的意义;(2)哪些自然科学成果适用于研究美学;  相似文献   

12.
1991年8月7日是印度诗圣泰戈尔逝世50周年.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若干文化学术团体联合发起、主办了一个隆重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以资纪念.讨论会在新德里“印度国际中心”举行.会期三天.欧、美、日、中、苏等国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讨论会的主题是《泰戈尔的远见及其对当代的影响》.就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来看,讨论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泰戈尔的多元性与同一性的哲理及其思想渊源;(二)泰戈尔的历史观点及其对现代的影响;(三)泰戈尔和印度抗英民族运动的关系;(四)泰戈尔作品在各国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哲学界于1983年10月4日至8日在滁县地委党校召开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安徽大学哲学系和滁县地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本省各单位的哲学工作者95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53篇。这次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二三方面的问题:(1)真理的定义和本质属性问题;(2)真理的相对和绝对的问题;(3)真理和谬误是否相互  相似文献   

14.
国际学校心理学学术会议(1980年6月在耶路撒冷举行) 英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小组年会(1980年9月在苏格兰爱丁堡举行) 国际社会心理学第一届学术讨论会(1980年9月在古巴哈瓦那举行) 国际性研究院第六届年会(1980年11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塔克森举行) 人类动机和学习的认知问题国际会议(1980年7月在比利时召开); 行为疗法国际学术会议(1980年7月在耶路撒冷举行); 集体心理治疗第七届国际会议(1980年8月在哥本哈根举行); 受害者心理学第一届国际会议(1980年8月在华盛顿举行);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广西社会科学院等十一个单位发起召开的全国柳宗元哲学思想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广西柳州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关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讨论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实质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关于柳宗元哲学思想实质的探讨,会议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深一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4日在湖南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苏联哲学的改革与人的问题”,与会者60多人(包括四位来自西德和美国的学者)。现记会议讨论要点于后: (一) 改革中的苏联哲学的特点与会者一致认为:苏联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的特点是:(1) 对苏联哲学以往历程的深刻反思和对已有哲学观念的重估;(2) 哲学向人学主题和历史性转向和跟进;(3) 哲学变得更加公开、更加开放、更富于参与精神。但与会的外国学者却对这种变化大多持谨慎和保留态度。 (二) 哲学向人学主题的转向和跟进与会者认为,哲学向人学主题的真正转向和跟进始于80年代,特别是1985年以来,倡导建立人学和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呼声日益高涨。1989  相似文献   

17.
1983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巴黎举行了关于“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得到了巴黎第十二大学、奥地利科学院语言哲学研究室和奥地利国立科研中心的赞助。下面就是这次讨论会部分学术报告的内容摘要。《维也纳学派与奥地利哲学》(巴黎科学史研究所 J.塞巴斯蒂克)尽管维也纳学派的成员表示他们诚心实意地愿意同过去的哲学(且不提这些哲学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倾向)决裂,但这个学派却根深蒂固地承袭着十九世纪的奥地利哲学传  相似文献   

18.
由波恩的康德协会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发起的第十六届国际康德会议,将于1985年9月8日—12日在凯勒尔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全体会议将讨论提供给会议的论文。另外,将按如下几组内容召开(?)组会议:(1)康德批判哲学以前的发展情况;(2)先验论的美学和逻辑分析法;(3)先验的辩证法和方法(?)(4)科学的哲学和数学的哲学;(5)实践理性批判;(6)道德和法的形而上学;(7)目的论判断、人类学、历史和宗教的批判;(8)美学和艺术哲学;(9)康德哲学的影响史。论文要求不超过12页(隔行打印),于1984  相似文献   

19.
1965年举行了巴基斯坦国际哲学会议第十二届例会。会议于3月14日至16日在拉合尔市国内最大的旁遮普大学举行。苏联哲学家С·Ф·奥杜耶夫和М·Т·斯捷潘年茨参加了会议的工作。出席会议的外国代表有侯赛因·哈斯尔(ХоссейиНаср)(贝鲁特的美国大学)、莫荷新·麦荷季(МохсинМехди)(芝加哥大学)、波尔·维尔拜特(ПольВильперт)(科隆大学)以及其他人士。与通常一样,会议工作是以讨论会和分组会的形式进行的。第一次讨论会讨论了“哲学与社会”这个问题。哲学与社会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问题在以  相似文献   

20.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9-28
第23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于1984年9月2日至7日在墨西哥Acapulco城举行。参加者约三百人。会议日程包括:17个特约报告,74个讨论会,108个专题讨论会,18个讲习班(work shops)和27次国际性会晤。会议的学术活动采取多会场同时进行的方式,内容广泛,包括了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