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拉伯谚语     
△愤怒是一种风,它能吹灭理智的明灯。 △实际行动证实了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懂得真理的价值的人,总是珍惜真理,防止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礼貌比黄金更贵重。 △每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以他所做好事为标准。 △不自重的人,不会被人尊重。 △过分赞扬你的人是在骗你。 △成功的工作是以正确的计划为基础的。 △攀高峰的人必须熬夜。  相似文献   

3.
☆ 生命就是希望,谁失去了希望,谁便失去了生命。 ☆ 攀高峰的人必须熬夜。 ☆ 知识似黄金,在任何地方都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4.
沙特阿拉伯     
一年一度的朝覲佳期就要到来了。凡是条件具备的穆斯林,正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向圣地麦加集中,1955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穆斯林去麦加朝觀。今年参加朝覲的中国穆斯林也即将动身了。麦加,是穆罕默德圣人的誕生地,市內有“凱尔拜”(天房)。麦地那是圣陵所在地。麦加和麦地那是大家所熟悉的圣地,而圣地所在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是怎样一个国家呢?我們就在这里作一个粗略的介紹。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哲学     
阿拉伯哲学是公元800年到1300年间,在哈里发封建伊斯兰教国家(这些国家包括近东,中东、北非和西班牙诸国)的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说得精确一些,阿拉伯哲学涉及的不只是阿拉伯哲学,而且还有用阿拉伯语撰写成的哲学,因为在阿拉伯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中,除了阿拉伯人以外,还有波斯人、土耳其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阿塞拜疆人和犹太人。培育这种中世纪东方哲学的精神土壤,一方面是伊斯兰教和神学思想,另一方面是希  相似文献   

6.
道教和谚语     
我将中国道教信仰和民间口头文学联系起来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间经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李养正先生鼓励与支持,撰写成《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于91年交付文津出版社,作为“道教文化丛书”的首册在海峡对岸的台北市出版。问世后激起的热烈反响超出我的预料,旅居海外多年的民间文艺学家谭达先,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刊出长篇书评《喜读刘守华的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与谚语、谜语的关系》,此文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并不在于它的那些溢美之词,如称本书“达到了独创、新颖、深刻的境界,给中国道教与民间文学研究打开了…  相似文献   

7.
无神论,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有两个来源, 一个来自于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另一个来自于普通的老百姓。这两种无神论,是互相补充、汇合一起的。有一部分谚语,就是民间无神论的精彩表述。这里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出来,并略作解释,以供朋友们分享或参考。吓死信鬼的,淹死会水的我听说过有被吓死的人,这种人勿容说是信鬼神的。一般地说,信鬼迷神者的神经比较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及其他重大挫折,而失魂落魄的。鬼神成了这种人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最后为无形的“鬼神”所伤害。这叫自己吓自己,是非常可笑而又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8.
科威特人为阿拉伯民族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即为阿拉伯语的“住帐篷的游牧民”。在无垠的沙漠里,如火如焚的骄阳、闪烁的群星、悠悠的明月、狂舞的风沙铸就了阿拉伯人豪爽而粗犷、质朴而简明的行事处世方式,而传统的阿拉伯婚礼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在科威特高速公路边或楼层间的大块空沙地里,时常可见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外面还喂养了一些骆驼和牛羊。它们看上去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后来我才知道其功用,并有幸在那里参加了传统的阿拉伯婚礼。当夜幕降临时,灿若繁星的灯饰如同一张网将帐篷周围罩住,宛若夜色中的一颗颗明珠,煜…  相似文献   

9.
正阿拉伯纹饰精巧繁密、变化丰富、别具特色,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纹饰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器皿装饰、细密画以及书籍装帧等方面。阿拉伯纹饰按照题材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构图严谨、精准均衡、秩序感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伊斯兰宗教、美学、数学的感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哲学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阿拉伯,人们往往把它同沙漠、骆驼和粗犷愚昧的贝杜因人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一个思想文化落后的地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阿拉伯地区,是地球上一块古老之地,它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这块陆地上,存在着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文化圈。一个是尼罗河文化,另一个是两河流域文化。它们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化,谚语是侗族化的缩影,深受侗民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常会在图书、报刊或广播、电影中看到或听到穆罕默德、马哈茂德、阿伊莎、法蒂玛等一些男男女女的人名,这些人名都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但是,叫这些名字的人,不仅不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穆罕默德、马哈茂德、阿伊莎、法蒂玛,甚至还不一定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穆斯林》2015,(6):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历史发展的线索,探讨与研究了阿拉伯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兴起、发展与衰落,阐明了其发展与伊斯兰教传播、阿拉伯帝国兴衰的密切关系,向人们展示了中世纪阿拉伯国家文化史上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16.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一员,在中东和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北与伊拉克、约旦接壤,南与也门毗连。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1443万(989年)。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首都利雅得。在发现石油以前,王国一直是一个半游牧、半农业的国家,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1938年初,在该国东方省发现了石油,并成功地打出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达曼7号井。从此,沙特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沙特的…  相似文献   

17.
0——命运多舛的悲剧者。一生渴望走出生死的轮回,在不断的寻寻觅觅中,却最终摆脱不了在原地徘徊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改革开放,北京外国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函授部阿拉伯语专业诞生了。自第一届至今年第八届共招学生近千人,遍及全国各省市。结业生中有人在当地担任阿拉伯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邀请,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部下属东南亚国家哈吉朝觐公司中国哈吉向导办公室副主任贾米勒·阿卜杜·拉赫曼于3月14日  相似文献   

20.
白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白族人民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虽然这个民族的书面文字正处于试验性的初创阶段,但她的口头文学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白族人民创作的文学作品可谓浩如烟海,其中,谚语这种形式简短、含义深刻的口头文学,备受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在总结和传递各种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经验等方面起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