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自唐朝初期传人贵州,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代贵州佛教主要有禅宗、净土宗、密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派别。据统计,截止2002年,全省共有佛教徒20万人,僧尼850人,信教群众约280万人,重点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地、市。全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开放的佛教寺庙353处,  相似文献   

2.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5,(3)
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缅族地区占百分之九十五。全国城乡寺庙林立,佛教融汇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每逢佛教节日,寺庙就成为群众的活动中心。平时,寺庙又是学校,僧侣为教师,佛经作课本。寺庙是缅甸文化的摇篮,很多著名作家和政界要人,均从佛门教育脱颖而出。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因此,在缅甸城乡,到处可见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有的城市被称为“千塔之城”、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处祖国边陲,文化落后,佛教传人较晚,相传于唐代传人。到了宋代,黔北已有福源寺、万寿寺、鼎山寺、永安寺等。从元至正初起,贵阳、安顺、铜仁、黔南等地已广建梵刹,且殿宇崇宏,佛像庄严。明朝以来,统治者用佛法“化愚俗,弭边患”,贵州佛教大兴。清中叶发展到“三里一庵,五里一寺”,贵州佛教达到鼎盛。清末到民国时期,贵州佛教渐处式微。主要原因是后继乏人,寺院管理不善,戒律松弛;新学兴办,一些寺院被改为学堂;战争不断,寺庙常被军队和政府占用。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崇信五台山,视其为“圣山”、“灵山”,对五台山佛寺建造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植,遂使五台山形成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群。目前五台山保存有中国唐、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七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台外21座,台内47座。台内寺庙中,有黄庙8座、青庙39座。  相似文献   

6.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1,(1)
佛教寺庙多见于深山幽谷之中,在楼房屋顶上建庙却是日本信徒们的一大创新。最近,京都古城市中心一幢五层商业大楼的屋顶平台上建了一座正觉寺,成为日本第一座“屋顶寺庙”。  相似文献   

8.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临福州,北倚浙江温州。全区九个县,总人口二百五十九万。远在梁代(公元557年顷)佛教就传入这一地区,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佛教名山有太姥山、支提山。著名寺庙有华藏寺、狮峰寺、昭明寺、白云寺、建善寺、三峰寺、方广寺、极乐寺。支提山的华藏寺已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目前全区有寺庙539座,僧众3083人,在家信徒约有2万多人。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乃至五台山以来,就开始了建寺造像。其间,虽然经过了“周武法难”、“唐武灭佛”两次大的劫难,但其建寺造像始终也未中断。若就现存的108座寺庙计算,五台山就有11个朝代的二十余万尊佛菩萨罗汉尊像;现就对外开放的45座古刹中,保存有佛菩萨像146032尊。那么,这些造像是如何来的呢?简言之,就是古印度佛教造像和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佛教圣地五台山历来僧尼生计、寺庙修道的经济来自何处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五台山寺庙碑文记载、《清凉山志》、《1947年土改工作团的调查报告》和近年来寺庙收入状况等,初步认为五台山寺庙经济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主要来源有以下方面: 一、尚化布施。凡朝台礼佛者布施的钱财叫尚布施,而将四方化缘带回的布施叫化布施。五台山佛教相传始于汉代,盛于北魏、隋、唐,历代都在此播下佛种,建寺弘法。元宪宗七年(1257),藏传佛教又传入此地,特别是内蒙、西藏等少数民族,崇佛弥深,年年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0,(6)
本刊讯云南省佛教协会于3月12日至21日在昆明圆通寺开办首期汉传佛教开放寺庙僧尼职事培训班,学习和贯彻中国佛教协会制订的《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和《汉传佛教寺庙共住规约通则》及有关的重要文件,以搞好开放寺庙的管理工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幽州佛教空前兴盛,而佛寺的发展是其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幽州城郊佛寺计有上百座。由于时隔久远,这些佛寺大多湮没无闻,遗留于世者又寥寥无几。因此,考证这些寺庙的建时、建置十分重要和必要: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幽州佛教的分布与发展情况,把握北京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脉络,同时对研究北京古都历史及其变迁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观音信仰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了民众祈祷的主要神灵之一。对于观音菩萨的信仰首先表现在为祈祷而修建的寺庙上,修建观音庙宇的缘由主要是祈求子嗣与解厄等方面。关于建庙与传统舆地术的关系,观音庙宇通常会建造在舆地术所认为的修补风脉的方位或吉地之上,这样就使得庇佑的力量达到了民间信仰所追求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9)
在浙江金华市西南40华里处有一处风光秀丽的佛教胜地——九峰山。那里叠幛连冈,奇峰突兀,如九朵盛开的莲花,故名九蜂山。主峰为达摩峰,亦称九峰岩,山上布满岩洞,奇异玲珑,嶙峋特秀。半山有一最大的岩洞——九峰仙洞,可容数百人,九峰禅寺就建在此洞之中。天王殿利用洞口而建。过了天王殿,再穿过一片300多平方米的广场,便是“大雄宝殿”。说是大雄宝殿,其实并无一般寺庙大雄宝殿的建筑,仅有佛像而已。中央为释迦如来,阿难、迦叶侍立在两  相似文献   

15.
山西王云贵:我是一佛教居士,想询问一下兴建佛教寺庙的有关规定及具体手续。答:最近也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这类问题。这里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政策作如下回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名佛教徒,个人不能申请修建寺庙,更不得擅自建庙。目前全国已基本完成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工作,现有的佛道教寺观已经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一般不再新建寺观。根据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的原则,确实需要新建和重建佛道教寺观的,要严格按以下程序予以审批,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建造庙宇:(1)根据国家宗教…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五台山佛教以其传入历史悠久、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历代高僧辈出而闻名遐迩,著称世界。在佛教发展史上,五台山佛教曾出现过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高潮。隋唐时,全山寺庙多达360所,僧人1万余名。华严、天台、禅宗、律宗、净土等宗派各建道场,高僧云集,讲经传法,著述甚丰。明清时,帝王将相垂青眷恋,康熙、乾隆多次巡幸。外国高僧不断朝山拜佛,取经送宝,写下了五台山佛教发展的光辉历史。 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支持和保护,使在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中遭受破坏的佛教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佛教僧尼由建国前的90多人,增加到582人,66处台内寺庙得到维修,法事活动照常进行。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1)
正泰国可以说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老百姓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泰国的旅游业也跟着发达,接触暹罗习俗和文化的游客逐渐增加。在泰国既有佛教寺庙,也有印度寺庙可以参观,无论在佛寺或印度庙,都可以见到一尊华人耳熟能详的"四面佛"。有很多华人来泰国旅游,一旦到曼谷就被朋友或导游介绍去拜"四面佛",求财求福。通过口耳相传,泰国的  相似文献   

18.
在佛教里面,钟鼓一般都是配用的,如晨钟暮鼓,钟鼓齐鸣是寺庙的特征之一。鼓在印度,多为报时、警报之用。我国古代亦将鼓用于仪式舞乐与军阵中。唐代以后用于僧堂规律、行事报时等,鼓成为寺院中常用的法器。传至日本后,多在诵经唱题时用。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3)
正寺庙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寺庙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于佛教的文化内涵、教义传播以及社会形象,所以加大寺庙的文化建设力度,是推进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国许多寺庙都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安徽巢湖的鼓山寺与和县的观音古寺也致力于文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收获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境域很早以来村落庙宇众多。繁峙位于五台山佛教道场北麓,当地村落庙宇多为佛教寺庙。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民众也频繁地进行佛教寺庙的修缮。在明清修庙碑刻记载中,凡参与修庙的民众皆被称为“善人”。从“善人”群体的社会构成及其修庙“善举”可见,对于当地佛教信仰而言,“善人”的称呼是佛教话语对民众修庙行为的认可,更是民众接近佛教的通行证;对于当地村落生活而言,“善人”群体的实质为民众,“善人”是沟通佛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纽带。“善人”称呼的泛化及“善人”的修庙行为,体现了明清五台山境域民间信仰佛教化与佛教信仰生活化的特征,有助于深入分析村落佛教信仰的内在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