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高尔夫推杆技能学习为任务,采用双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对24名高尔夫新手的研究比较了类比和外显两种学习方式获得的运动技能在干扰情境下的操作表现。结果发现:(1)类比学习和外显学习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效果是相当的;(2)类比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在干扰情境下操作表现稳定,而外显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表现却下降。类比学习是一种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内隐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研究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工材料的创立。随着实验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内隐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已有研究针对语言发展、运动技能培养、社会态度形成等多个现实领域采用真实材料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这预示着,内隐学习的实验室研究材料将逐步从人工走向真实。  相似文献   

3.
内隐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注意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杰  章建成  杨烨  金亚虹    李年红 《心理科学》2001,24(4):501-503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掌握某些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同时其本人又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继Reber(1976)等人在“人工语法学习”任务中发现了内隐学习效应之后,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研究者也发现运动技能可以内隐地获得。一般认为,个体只有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成,对对象的注意集中是人类认知加工的必要条件。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否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呢?此类问题大多采用双重任务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菲  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2005,11(2):138-142,148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影响的研究。提出外显知识对内隐学习存在影响,但其作用的大小及其性质取决于外显知识的呈现时间、内容、内隐规则的可觉察程度、认知负荷以及压力等因素。提供外显知识既可能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可能激发与任务规则无关的注意过程,阻碍内隐学习。外显知识可影响行为,却不一定能被有意识地提取。外显知识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动作模式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玲丽  刘文  吴家舵  任杰 《心理科学》2007,30(1):192-195
考察不同运动经历人群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被试为上海体育学院小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实验结合PDP,采用序列学习任务,并测试操作智商与记忆广度。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5个组段上的平均反应时、内隐学习量、自动提取贡献率上显著大于非运动员;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内隐学习量上差异显著。研究结论:运动员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显著好于非运动员,与运动水平有关,与智商无显著相关;这种内隐序列学习能力可能是某种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运动技能学习对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鸣 《心理学报》1997,30(2):121-129
以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为反应变量,对210名不同运动技能学习水平者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运动学习者的技能水平对其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前者高后者也高,反之亦然;(2)运动学习者的视觉表象操作能力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有关。在田径、球类、游泳、武术和体操五大类项目的学习者之间,以体操运动员的操作速度和武术运动员的操作准确性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运动员之间未表现出有关的显著性差别;(3)从事运动技能的学习者在视觉表象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优于一般文化知识学习者的倾向;(4)视觉表象操作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人的年龄、性别和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母子关系和师幼关系是儿童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儿童社会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以北京市271名学前流动儿童和552名学前城市儿童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考察母子关系、师幼关系与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技能、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母子关系亲密程度低于城市儿童, 母子关系冲突性、师幼关系亲密性和冲突性与城市儿童没有差异;(2)母子关系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预测作用在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上没有显著差异, 母子关系亲密性正向预测社会技能, 负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子关系冲突性负向预测社会技能, 正向预测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师幼关系亲密性正向预测城市和流动儿童的社会技能, 并且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3)师幼关系对母子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而非城市儿童上, 师幼关系低冲突能够减少母子关系冲突性对流动儿童社会技能的负向预测作用, 师幼关系高亲密能够减少母子关系冲突性对流动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隐学习抽象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知识迁移作为内隐学习抽象性众多涵义的统领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多领域内隐学习的新近研究,以一些详实的实征研究从一个新视角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旨在更好地体现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及其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作用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集合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最初,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相互权衡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兴贵 《心理科学》2000,23(4):484-485
1 引言  自 1 965年 ,里伯 (Reber)发表了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一文以来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对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涉及认知、情感、技能的各个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内隐学习及内隐知识的存在性、有效性、广泛性和相对独立性。内隐学习的研究对认知学习理论以理性思维为中心的外显学习的理论既是一个挑战 ,又是必要的补充。这为人们从多维角度看待学习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认为 ,人们存在着本质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