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西方诗歌相比,中国是个有着更悠久、更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有关.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直接影响了"五四"初期的新诗.初期新诗反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语言、格式、韵律等),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但却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并在当时的文学思潮、新诗理论观念的氛围中,形成了现代诗歌中最初的现实主义浪潮.  相似文献   

2.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3.
徐晓鸿 《天风》2009,(5):38-41
景教文献中的颂赞诗歌 景教传人中国的时候,恰逢诗歌创作达到顶峰时期的唐朝,善于用诗歌表达宗教情感的景教僧人,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美好的方式.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窥见和聆听那时的崇拜圣咏,至今留存下来的资料更是屈指可数.唐代的颂赞诗歌多为专门用作颂赞上帝及其大能的诗歌,甚至可以唱和,有些类似于今天的"赞美诗",这类赞美诗多以"颂"或"赞"为题,故称"颂赞诗歌".  相似文献   

4.
张晓武 《天风》2008,(2):26-27
文章从目前教会的音乐事奉人员普遍缺乏专业音乐训练的现状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混声四部诗歌班的构建方法和活动内容:一、以构建团契的方法构建诗歌班,以"音乐活动"作为团契的活动内容,因为诗歌班是一个用音乐来敬拜神的团契;二、以"混声四部"合唱团的音乐活动规则指导实施诗歌班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晓武 《天风》2008,(4):26-27
文章从目前教会的音乐事奉人员普遍缺乏专业音乐训练的现状出发,从两个方面阐述混声四部诗歌班的构建方法和活动内容:一、以构建团契的方法构建诗歌班,以"音乐活动"作为团契的活动内容,因为诗歌班是一个用音乐来敬拜神的团契;二、以"混声四部"合唱团的音乐活动规则指导实施诗歌班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6.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善于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视角主要包括以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叙事,以诗人的口吻讲述和以自传色彩的"我"叙述故事.有时,尽管诗人的叙事视角不是十分明确,但还是有一个隐含的诗人叙事者.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视角有时还以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相结合叙事的形式以及以第三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口吻叙事.在这些情况下,诗人一般采用的是戏剧对话的叙事方式.狄金森丰富的叙事视角充分展现了她在诗歌叙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7.
张昱 《美与时代》2007,(5):108-109
唐传奇作为一种活泼灵动的文体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其作者以一颗"诗"心去创作,使传奇作品兼有了诗与小说之长,同时又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对主流艺术形式--诗歌的一种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陈修园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学理论家、医学教育家和技艺精湛的临床医家.他认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经典著作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医德上才能实现儒家的"仁术济世"、"活人活国"志向.他主张尊经而融众,重在学以致用.在语言体裁上,采取注文(说明)、按语(论说)、诗歌、诀等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逐句讲解法,分段讲解法、串解方法和诗歌方法等.他的医学教育思想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贺莹 《美与时代》2005,(3):77-80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枝奇葩.终其一生的创作,诗的数量不过90余首,虽然数量不多,却开拓了一条中国新诗创作的新路径.众所周知,为戴望舒奠定诗坛地位的诗歌是<雨巷>,但是<雨巷>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创作风格,而且也不能反映他以后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过程.对于戴望舒诗歌的研究,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和宏观的把握,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雨巷>,给人以戴望舒的作品风格局限于此的错误印象.所以,戴望舒的诗歌是复杂而充满了艺术之思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时期,便能代表他的诗歌风格的.如果仅仅以戴望舒自己的诗歌理论<诗论零札>为标准,来论述戴望舒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就会走向偏颇.作为戴望舒的好友施蛰存曾经写道:"据我的猜测,对于新诗要不要用韵的问题,望舒对自己在三十年代所宣告的观点,恐怕是有些自我否定的."(1)  相似文献   

10.
李冶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由于其道士的特殊身份和深受道教浸染的思维方式,她的诗歌中折射出了道教美学的义蕴.本文从其诗歌着手,认为她的道教美学义蕴有以下三点:一、"生即美"的道教美学生命意识;二、气韵清虚的道教审美心境;三、哲理体悟的道教美学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相互动的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转换,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导致了诗歌的困境,诗歌的困境又加剧了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诗人开始制造诗歌事件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大众也由对诗歌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诗歌事件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明代僧人雪浪洪恩以讲教华严经义而名世,同时他也是晚明江南佛门尚诗风习的引领者之一。雪浪创作诗歌的缘由,受到华严宗"五地圣人"之说的启发,因此他看待诗歌的态度也与其宗教思想有紧密的联系。雪浪视诗歌等外学为"方便法门",对诗歌技艺的学习即次第修行世间法的过程。出于对世间法的重视,雪浪的诗歌写作呈现出鲜明的社交性质与较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此外,他的诗学观念及诗歌创作中也蕴含着其对华严学"圆融无碍"之旨的理解。重视"五地圣人"涉俗利生的观念,进而重视对世间法的修行,雪浪洪恩的这一思路为探讨佛教与诗歌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靖宇 《美与时代》2005,(12):82-83
博尔赫斯早期诗歌创作是先锋体验和辩证思维的产物,同时糅合了激情燃烧的诗歌状态和孤独的思索.他的早期诗歌较之后期诗歌更集中地表现了艺术世界的一种悖论式存在:激情与孤独.这种表面看似无法和谐的两种精神状态共处在他的诗歌中,而这种共处无独有偶地又丰富了他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4.
王北 《佛教文化》2011,(6):71-75
自2008年<读者>(第二十期)刊发,至电影<非诚勿扰2>引用,再到改编成电视剧<宫>的片尾曲,这首原本经常署名"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歌,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然而不久前,北京东城法院经过调查,最终认定:这首诗的原作者,应为扎西拉姆·多多.消息一出,网上诗歌爱好者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5.
宋末元初,朱熹闽学开始占据主流地位,陆九渊心学一派亦有一定影响。这一时期,理学家的学术路径主要在于:除了在理学若干范畴和命题精义方面的探讨有所突破外,理学诸贤还对朱陆之别、儒释之辨、原始儒学与理学的一体性等问题给予了相当关注。而此期理学家的诗歌,除了承继前辈理学家的诗歌主题之外,其"明理"类型诗歌已有融合"道问学""尊德性""求道"等主题诗歌的倾向;"讲学体""语录体"等诗歌作品大量出现;重诗统、推崇文人诗、重诗艺等也成为此期理学家的诗歌追求。考察可见,此期理学家的诗歌创作实践,与理学家的学术路径走向具有显见的紧密关联,但亦有不一致的情形存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毛宗岗本《三国演义》中的诗歌多用于评点,特别是用于评人。其诗歌评点的对象不但包括重要历史人物,还包括许多小人物,评点对象的选择服务于毛宗岗本人推崇的"忠义"伦理观。《三国演义》诗歌擅于运用多样的评论手段,剪影式评点、抓住细节进行评点、针对人物典型事件进行评点是《三国演义》诗歌中最常用的几种评点方法。特别是针对关键人物的诗歌评点,在反复吟咏中,毛本《三国演义》善于透过多个角度,利用"逆评""预评"和"衬评""比评"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从而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7.
曹辛之是"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其早期诗歌深受闻一多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后期诗歌则偏向于现实主义风格,即以政治抒情为主,理想主义为辅,且略带讽刺意味。曹辛之在诗歌中鲜明地体现出了自身经历和自我心灵,使其诗歌艺术具有特殊的气质。  相似文献   

18.
诗歌产生之初,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诗歌是为音乐和舞蹈服务的,因此它的音乐美特征十分显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诗歌逐步从音乐中分离出来,诗歌的音乐美特征也开始逐渐丧失:诗歌脱离音乐而独立,独立的诗歌要具备审美价值,仍需音乐为其服务;从齐、梁时期的"声律说"到唐代律诗,诗歌虽然保持着音乐美特征,但是音乐的作用始终是处于边缘地带;而随着宋诗的发展,诗歌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凸显,使得诗歌音乐美特征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19.
"伤高怀远"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要意境之一.这类诗词因道出了人生的惆怅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这类诗歌所蕴含的美学意象,是一种超越的距离美,这种美的最高形态为崇高.  相似文献   

20.
禅诗将禅宗思想与诗歌形式结合,在诗歌中体现禅意,又在禅意中达到了诗歌言尽而意无尽的最高境界.从文艺心理上来讲,禅诗在多个方面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