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比于墨子以"明鬼"这一主题用许多篇幅构建绝对的鬼神信仰来说,上博楚简第五册中<鬼神之明>对鬼神之"有所明"与"有所不明"的言说则篇幅很小.虽然如此,但它却提出了一个既不同于墨子也有别于孔子的颇有特色的"鬼神观".这一"鬼神观"在肯定"鬼神"存在的前提之下,揭示了"鬼神"在施行赏罚上的盲点和不一贯性,这是对孔子儒家和墨子信持鬼神能够普遍"福善祸淫"或者善恶因果报应观念的一个明显修正,称得上是存疑的"二重性"的鬼神观,从而为东周子学的"鬼神"观念增添了新的色彩,甚至可以说由于这种"鬼神观"的出现使东周的鬼神信仰呈现出了多样或多元性的局面.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从"三代"宗教到东周宗教所发生的具体转化.在此,我们关注的是<鬼神之明>"鬼神观"的独特性以及它在东周鬼神信仰世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墨家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同,墨家吸收了殷商重鬼神的文化传统,认为鬼神实有、鬼神具有赏善罚恶的能力。墨家的鬼神观体现了墨家对良性治理之道的追问,鬼神具有明知能力,可以赏善罚恶,鬼神是实现墨家"义政"的保障。墨家的鬼神观有一个根本的转向,由传统强调鬼神的宗教功能慢慢转变为强调鬼神的政治功能,统治者要尊天敬鬼,要善待百姓,才能得到鬼神之福、人民之亲。可以说,敬畏鬼神才能建立良善的社会秩序。同时,墨家的鬼神观也依然具有道德内涵与宗教内涵,人们要敬畏鬼神,重视祭祀。不过,墨家对鬼神观念的政治功能化解释中,鬼神本身所具有的超越性、神圣性也被政治功能化解释慢慢消解。  相似文献   

3.
正道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真借鉴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的精髓要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成为几千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为老  相似文献   

4.
先秦纵横家有自己的"学术",这种"学术"就是合纵、连横二派对对方思想行为的批评,和他们对其他诸子学派思想的继承与扬弃。纵横家对儒家仁、义、忠、信、孝、廉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对道家老子及黄老学派的思想、道家杨朱学派及其杨朱后学的思想,对墨家"非攻"的思想等,既有肯定,也有批评与否定。纵横家与法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法家申、韩之学的肯定和赞扬,与一般史书上所谓申、商法家"刻暴寡恩"的评价尤其不同。先秦纵横家的思想理论,最终由《鬼谷子》一书进行总结与批评。《鬼谷子》从纵横权说的角度对儒、墨、名、法、阴阳诸家的思想学说进行全面的批评和扬弃,而对道家和阴阳家之阴阳对立转换的思想观点,则有更多的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先秦时期学术脉络为背景,在参考当下学者的各种结论从而论证各种有关《容成氏》之学派讨论为非的基础上,从体恤天下苍生、"不赏不罚,不刑不杀"、庶富教、天地人民之道、禅让制、君权的合法性在于德性的修养、汤武革命等八个方面研究了上博简文献《容成氏》的儒家思想倾向。本文认为,《容成氏》受到了墨家、纵横家的影响,尤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系列影响,但是该佚籍不可能是墨家、纵横家,也不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儒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无神论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相比与他同一时期的王夫之等人,熊伯龙却很少为人所提及,他的无神论著作《无何集》一书也是在他辞世近百年之后才得以面世。但是,熊伯龙的无神论思想承前启后,在无神论思想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位置,因而对熊氏无神论思想的进行全面而系统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把握熊伯龙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何集·鬼神类》进行分析,呈现熊氏关于鬼神之道的基本认识及其以无神论为工具的缕析鬼神观念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墨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39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在当时并称“显学”。《墨子》一书是其弟子们根据他平时讲学的内容编纂而成,全书五十四篇,全面地记述了墨家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面我们试对《墨子》一书中的伦理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墨子的伦理思想以“义”为核心,“义”是他道德学说的最高准则,“万事莫贵于义”。为了保证“义”的地位,他抬出了天这一最高权威,把“义”说成是上天的要求,以天来证义。与孔子  相似文献   

8.
墨家战争观念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义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主体是各自的政治哲学思想 ,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军事思想在各家学说体系中也据有很大的比重 ,成为诸子政治思想在军事领域的衍化和派生。墨家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称“世之显学 ,儒、墨也”。《孟子·滕文公下》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可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因此 ,其包含有丰富的军事理性认识乃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其主要内容 ,一是“非攻” ,二是“救守” ,前者集中体现了墨家的战争观念 ,后者则是墨家作战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基本特征。本文重点讨论墨家的战争观问题 ,…  相似文献   

9.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冲,记载墨子只有二十四个字:"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而比《史记》稍早的"集道家之大成"(胡适们江南王书》)的《淮南子》中,却有二十四条关于墨子言行事迹的记述。史实之丰富,评价之公正,在诸子之林中无出其右者。可以这样说.《淮南子》的观点是正确解"墨"之权舆。对墨家学派思想渊源,与儒家学派的关系、人物以及主要的学术思想.《淮南子》中都有较为完整的描述。《淮南子·主术训》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要略)中写道:"墨子学…  相似文献   

10.
尧舜禅让,古代以为信史。20世纪20年代,有学者提出异议,以为它只是一个传说,这传说是禅让思想的一部分,出自墨家的创造。揆诸史籍,可知,墨家的确传诵过尧举舜而立为天子的故事,对禅让说的传播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那只是出于宣传尚贤尚同主义的需要,为选官治官而设,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禅让说。而在儒家,孔子早就盛赞尧舜;尧舜禅让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歷数观念在今本《论语》中又有明确反映,这个观念在从周公到孔子的儒家渊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儒家数观的实质是天命有德,儒家的天命有德思想可为禅让说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儒家的尊贤、墨家的尚贤,后世与“禅让”直接相关的新五德终始说,都可纳入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禅让说的兴起,儒家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始创的墨家学派和儒家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可见当时其影响之深远.为了阐明自己的思想,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主张进行了分析,但对"天志"、"明鬼"、"非命"这三个观点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分析墨子宗教思想的还很少,而且在他们的分析中还认为"非命"与"天志"的观点相对立,从而得出墨子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的结论.笔者以为这一结论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无神论者。本文拟对孔子的无神论观念作简单述评。一、"子不语怪力乱神"人们谈及孔子的无神论思想,首先想到的是《论语·述而》篇的"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三国魏代,由何晏主持的《论语集解》援引著名儒者王肃的意见,认为"神,谓鬼神之事"。因此,不语"神",就是不谈论鬼神之事。然而实际上,《论语》中多处都谈论鬼神之事。所以南朝梁  相似文献   

13.
《荀子·性恶》篇是荀学派作品,未必是荀子作。该篇提出"性恶"说,可是在政教问题论述中,却相信人易于教化,愿意向善,与儒家主流人性观一致。"性恶"其实只是立说,并非思想。《性恶》篇的来源,有墨家《尚同》篇到秦法家的初始人性判断,儒家传统的教化乐观主义,以及荀子性、为相分说和情欲界定人性说,在诸子人性思想脉络流变中,可看出"性恶"说的特点。《性恶》篇是古代唯一"性恶"论,却不是对人性恶真有认知的学说。墨、法、道、儒诸家对人性之内在问题和危险各有洞见。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刘基思想基本立场的研究,历来包括"无神"说和"有神"说两种观点。从深入了解刘基鬼神观的角度来看,发现他是以元气论为基础,认为天地也是由元气构成,并不能降祸锡福,而鬼神也并非真实存在。但刘基又有一些说法与有神论相印证,他多言怪力乱神,在《春秋明经》中承认天人感应,又从灾异祸福的角度谈论鬼神祭祀。刘基思想的这两种面向看似矛盾,其实可以在神道设教与功利主义的意义上统一起来,即刘基思想本身是一种无神论,但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有神论实现其政治目的、教化目的。  相似文献   

15.
段正元站在儒家“介乎鬼神有无之间”的立场上,吸收释道鬼神思想,持用“因材施教”教化原则,借灵魂和鬼神之说开展道德教化活动,所以他的鬼神观兼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双重色彩,并着重强调重人事以达“神我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书学派属性的判定 ,首先应辨析其最高范畴与核心理念 ,其次应观其学术方向 ,看其学其术到底要把社会引向何方 ?最后还要考察其与历史文献之关系。由是观之 ,《易传》为儒家的典籍 ,殆无疑义。陈鼓应先生所说《易传》与黄老、稷下道家之同 ,只是表明了《易传》对此两派道家之影响 ,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7.
后期墨家     
墨家是战国初期由墨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墨家在墨子死后即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派,这就是后期墨家。今存《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就属后期墨家的重要著作,人们统称之为《墨辩》或《墨经》,是我们研究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资料。后期墨家在总结墨子和各家逻辑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一个相当科学的完整的古典逻辑科学体系,被今人称为“墨辩逻辑学”或“墨经逻辑学”。  相似文献   

18.
天命、鬼神及生死观构成了孔子超验世界的基本内容。其中,"天"是孔子超验世界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孔子看来,上天不言,以自然征象表达天命意志,为人者应仿效上天,则天而行。天命是孔子的精神信仰,是他生命的源头活水,坚信"天生德于予"的孔子,始终保持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并为之奉献一生;鬼神世界是孔子超验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他"心期"与盼望的对象,但其鬼神体验却难以名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主张"敬而远之",从而避免了人对鬼神在情感上的执着和实践中的迷恋;孔子坦言生死,却悬置彼岸,他不谈死后世界,由此决定了其思想的非宗教性;"亲而尊"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超验世界的和解。  相似文献   

19.
陈晓杰 《孔子研究》2019,(5):143-150
本文以《中庸》鬼神章"体物而不可遗"为线索,探讨朱熹对此句的解释中存在的两重可能性。首先,"鬼神"为物之"体",此"体"为经验意义之先在与构成之意,然而朱熹还以《中庸》之"诚"论"体物而不可遗",如此则"体"变成"体用论"之"体",这可能是受到了张载"天体物而不遗"的影响。但最终,只要我们区分"鬼神"与"鬼神之德",以前者为形而下,后者为形而上,那么上述两种"体"都能得到很好的对应而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划分学派的着眼点以什么作为中国古代学派的分水岭?每位学者在论述一种学说的学派属性时都有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划分学派属性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学说的主旨上,也就是说应该放在学说的根本观点、基本主张和核心思想上。其理由如下。1、历史上的学派之分是由学术主旨不同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学派的形成有个过程,而形成的时期当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形成争鸣之势。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分立的原因,在于它们各自都有一个学术宗旨;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争鸣的情况,它们各自也都是在围绕着自己的学术宗旨立论。没有一个学术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