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一位外籍记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岭南真有文化?我反问他:你是否也认为广东是文化沙漠?他点了点头。我坦然地告诉他:岭南自古有文化,但具有形而上意义,且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的岭南文化应自白沙之学始。 岭南名儒陈白沙,创立江门学派。白沙学说,不仅开启了明代心学,使“有明之学”,“始入精微”,而且,开启了岭南学术新风,不仅在岭南确立了一个可与岭北相匹比的学术流派,使南北的学术交融结出了硕果,使岭南学术在中华文化的大殿堂中占有一席之位,而且,铸造了岭南人的理想人格,使岭南在明清之后成为孕育时代伟人的沃土。探究白沙之学,对于弄清岭南文  相似文献   

2.
2015年12月20-22日,全国第一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顺利开幕.本次会议由长期从事情绪与健康研究的著名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李红教授,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著名情感认知神经科学家、深圳大学罗跃嘉教授共同牵头,并邀请了国内20多位著名心理学家作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全真道以"新道教"的身份自元代以后即跻身于道教正统,而自清初传入岭南地区的全真道,随着教团自身的衍化并与岭南地方宗教信仰的融合涵化,形成了"新全真道"这一当代宗教形态。对岭南"新全真道"现象的深入辨析,折射出中国道教的历史衍变与当代境遇,亦是对中国道教思想传统进行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岭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岭南地区中国画风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苏仁山作为清代晚期岭南地区的杰出画家,被誉为"中国的梵高"。文章以苏仁山人物画为例,对20世纪岭南地区中国画风格进行了探究,通过苏仁山人物画的艺术技巧、代表作品、艺术思想等分析其对于当代人物画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促进岭南地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岭南近代基督教堂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近代中国基督宗教传入最先、传布最广的地区,亦是基督教堂兴建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岭南近代教堂建筑因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经历了哥特式样、哥特复兴式样、文艺复兴式样、巴洛克式样、中西合璧式样、混合式样等艺术样式,并逐渐形成一种中西建筑理念与元素互补的"东方特色"。本文便试图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教堂建筑风格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6.
黄大仙信仰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出现。普济坛是岭南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它结合时代变迁、以及岭南的地域文化及信仰习惯,确立自身信仰特点,与金华的传统有所不同。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黄大仙信仰成为岭南最为兴盛的道教民间俗信之一,在香港黄大仙被称为"第一显神",成功的本土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文章以普济坛为例,梳理黄大仙信仰在岭南早期发展脉络,揭示其本土化的进程和特点,并分析其"岭南特色"在推动信仰发展及兴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岭南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化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饮食养生思想,也在国人的思想意识、民俗心理和社会习俗诸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记。岭南饮食文化就深受道教影响,其饮食文化之中处处体现出道教文化的某些特征。一、道教养生思想对岭南饮食风俗的影响道教是重生的宗教,早期道书《太平经》就明确指出:“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如何重生、长生?道教认为饮食至为关键,《混俗颐生录》云:“食为性命之基。”为此,道教提出“饮食以养其体”的养生思想和“饮食以时调之”的养生之道以及节食、淡味、服饵等…  相似文献   

8.
<正>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大国学研究所承办的"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月18—20日在深圳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108篇。基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说"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但作为反映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3~5日,来自两岸三地及美国、比利时、韩国、新加坡等国的120余名学者齐聚深圳蛇口,参加了由深圳大学主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和《儒藏》编纂中心、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儒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汤一介思想国际学术会议,共同探讨汤一介先生的宝贵精神遗产和当代儒学发展的新趋势。汤先生的友人陈鼓应、成中英、许抗生、金春峰、刘大钧、洪汉鼎等深情追忆了与汤一介先生的交往经历,从前辈学人的民族危机意识、复兴传统中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代岭南思想家薛中离的《图书质疑》为中心,对薛中离的图书易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指出薛氏沿着"图书明——太极明——一体之学明"的理路,由驳斥析补说开始,重释图书易理,发挥诠释其"心外无物"、"主一立极"之心性思想,有着较强的浑一性和践履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7月20日至7月23日,"儒学当代开展的路径与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安庆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儒学学会、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是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岭南画派,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和关山月等享誉中外的现代国画大师及其绘画作品,而很少会想到岭南画派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其实,当我们翻开岭南画派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岭南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佛教因缘。高剑父是...  相似文献   

13.
正黄大仙信仰1起源于晋代浙江金华,明朝中晚期,黄大仙传说传入岭南,清末始有专奉黄大仙的道坛,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普济、普庆、普宜及普化2四坛。纵观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发展的整个历程,如果说普济坛作为第一个黄大仙道坛,开启了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历史,而普宜坛啬色园在香港之极盛,则推动岭南黄大仙信仰走向了高峰。那么,处于两者相继之间的普庆坛,其作用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它承前启后,既延续了普济坛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提出了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还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入到学科建设与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15.
李静 《美与时代》2020,(2):19-20
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追求人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处。岭南建筑风格本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优化融合,具有明显的自然协调性特征,将该种风格科学有效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帮助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民众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要求。因此,现代环境艺术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艺术观念,提高自主创新实践意识,基于传承发展岭南设计风格,推动我国岭南建筑艺术建设稳定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岭南建筑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进一步探讨了岭南建筑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岭南园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园林体系。岭南园林发展中心在广东,其四大名园就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从美学视域出发,概括总结岭南四大名园空间布局特征,挖掘和分析其审美意蕴,发现岭南园林中自然与建筑相互融合、相互辉映的关系,并针对其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与应用,将岭南四大名园的美学价值上升到理论实践,为岭南地区现代园林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岭南自古就有文化,然而岭南文化长期受到北方学者的鄙视。历史上评价岭南文化标准的演变可以划分为"无同"、"无范"、"无学"和"无家"四个阶段。先秦的"无同"是岭北人在夷夏文化并立、争鸣的背景下对岭南文化特性的直观感受。秦汉的"无范"是在封建帝国的统一规范下对岭南文化所下的判断,随之而起的是在"以夏变夷"的帝国政策下对岭南文化进行强制性的改造。唐宋时期北方学者对岭南"钟物不钟人"的评价,给岭南人的文化自尊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于是自明代开始,岭南人努力摘掉"无学"的帽子,文化自信得到增强。20世纪前期不少学者以岭南古代的"无家"来反衬岭南近代的"有家",并相信岭南近代文化代表了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出于中国哲学与宗教的研究需要、还是当下中印国际交往的迫切现实,印度始终都应该是我们重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有关精神和促进我国印度哲学与宗教领域研究者的相互交流,南开大学哲学院在2017年6月1日召开了"全国首届印度哲学与比较哲学学术研讨会暨吴学国教授《奥义书思想研究》(五卷本)新书发布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岭南文人画家参与广彩瓷器绘制,创作了一批带有岭南绘画烙印的广彩瓷,其不同于传统广彩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的风格,大大丰富了广彩瓷器的绘画样式。这种受岭南绘画影响的广彩瓷器对当时的文化艺术和产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丽英 《管子学刊》2005,(4):111-113
岭南殊异的地理环境适合道教的生长和发展。一方面,岭南秀异的山川,为道教长生成仙提供了理想乐园;另一方面,岭南瑰奇的物产,满足道教炼服仙药的实践需要。汉晋之际,道教得以传人岭南,其地理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