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晚期孔子问礼老子之典故在《礼记》、《水经注》和《史记》等文献中都有记载。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以山东嘉祥等地区出土最多。山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有着不同的人物排列场景和鲜明的人物造型等艺术特点。不同的人物排列场景和人物造型艺术特点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导因素是汉代民间石刻艺人们的艺术创造思维方式和人们的审美趣味等。山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的主题思想是宣扬孔子谦虚好学等儒家思想美德。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教版小学生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里边有一篇课文叫做《孔子拜师》,其中描述老子知道孔子要来,还在路上等孔子,又被孔子认出,双方都十分客气等等,与史籍所载出入很大。其根源或在于人们对于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的误解。老子其人为周守藏史,孔子曾向老子求教而被老子批评,但孔子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子如龙一样。《老子》其书版本多、出土次数多、各种翻译多,所遭受的误解也多。对《老子》思想常见的误解有消极、反对进步、反对竞争等等。老子的思想是"道""德"并重,"生""成"并举,而"玄德"则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保慈""贵柔""无为""无事",都是对统治者而言,如果统治者的言传身教都符合无为的要求,老百姓就会自动受到感化,自觉端正行为,生活也就会非常安定。其现代意义就在于为人们反思和超越"现代"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抱守的态度     
正听说孔子是求教过老子的,以至于中国学术两派在后来争执其中有无时而闹得不欢而散。道家、儒家各成经典其实还有很多的微小细节。孔子热气腾腾地来到老子门前求教,老子很内向的一个长者,而孔子当时年纪还不算大,应该算是"子生也晚"。老子对孔子的话不多,但却耐人寻味:"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在老子的心里,抱守最大的东西就是"道"和"自然",告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而老子略长于孔子。他们之间有多次交往。孔子不仅向老子间礼,据《庄子》记载,孔子还曾向老子问道。老子思想对孔子学说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显层的观点继承仅就《论语腼言,表现在显层上孔子对老子观点的继承,也是确然不可掩盖的,尽管有许多学者尽力否认这一点。门)“无为而治”老子对于孔子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社会政治理论中的根本原则,孔子接受了这一根本原则,但又从现…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周制     
孔子推崇周制,周制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而亲亲无疑居于基础地位,故《礼记·大传》说"是故,人道亲亲也".《礼记·大传》和《礼记·丧服小记》也将"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四者称为"人道",而人道乃是孔子所看重的周制的基本精神.作为周代文明灵魂的"德",虽然以天命的形式出现,其内涵其实是人道精神;周礼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道家就是所谓老庄学派。老子虽一般被认为是道家的鼻祖,但关于老子是否果真实有其人,则自古以来就颇有争论。同时,对于被称作老子所传的《老子》一书,是否果真是开道家思想的根本的书,自古以来也有争论。《史记》中记载着老子列传。据此列传,老子字聃,稍先于孔子。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而且,孔子对老子表示了非常尊敬之意,他评论老子时曾说过:“其犹龙邪!”(《老聃列传》、《孔子世家》)。然而,司马迁的时代,是经过文帝、景帝时代道家思想获得支配地位之后,老子作为比孔子更  相似文献   

7.
正在《论语》中,讨论君子小人的不少,这给中国人一个不太好的印象,好像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很多,很麻烦。其实,用儒家的标准做君子,只有一个终极条件,就是真诚。先有"儒",再"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在孔子之前即有"儒"的说法。《周礼·司徒》中说:"师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艺教民。"古代由"师"与"儒"负责教化  相似文献   

8.
《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述而不作"一语,尽管在孔子思想中非常出名,也经常被引用,但很少有学者集中讨论"述"是什么意思,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与"作"做了对比。要正确理解"述而不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对"述/作"关系的理解要与儒家"孝"的概念联系起来。"述而不作"其实是孔子对自身活动的自我描述,也就是描述他做哲学的方式。(2)一般来说,孔子的"述"总是被看作与他的古典工作相关。这并没有错,但这也不是"述"的全部。从根本上说,"述"是对"道"的恢复。孔子"述"的内容是"道",这也就是他传承古典工作的目标。(3)我们主要是通过《论语》而不是他编纂的经典来学习孔子哲学,对"述/作"的准确理解一定要结合《论语》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忠新 《天风》2022,(1):36-3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极力倡导的,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老子等,都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诸葛亮把"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诫子书》),朱用纯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齐家"的训言(《朱子家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厉行节约,制止...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诸子年代的研究中,老子极为关键。但《史记·老子申韩列传》讲老子而三其说:一为老聘即李耳,楚苦县人,周守藏史,孔子问礼焉,周衰西去,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一为老莱子,亦楚人,与孔子同时,“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还有一个是周太史儋,与秦献公同时。这些当是根据汉代的《老子》书和老子传说。另外,传文还提到魏有段干宗一支,传为老子之后,也应是根据汉代段干氏的谱牒。司马迁作《史记》有互文相足、兼存异说之例,故一传而三老并叙。他所说的前两个老子虽著书不同,老聃之书是《道德经》上…  相似文献   

11.
老学先于孔学——先秦学术发展顺序倒置之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老聃)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次之;老子自撰的《老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其成书早于《论语》。“学术下于私”在老子时期已蔚然成风,“私人著述之事”,老子早于孔子。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深刻、丰富又充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在《论语》里,孔子为我们描绘了他的理想社会,并提出了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主张。孔子思想的内核就是通过强调人人做到行"仁"、守"信"、遵"礼"、重"孝",来实现他快乐和谐的社会梦想。孔子的言语之中虽然没有"和谐社会"之名,但孔子所阐述的尽是"和谐社会"之实。  相似文献   

13.
陈岳 《管子学刊》2016,(3):54-58
"以正治国"见于今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它既是老子总结三代政治、结合所处之世提出的治国纲领,同时也是老子进行形上思考后的产物。老子强调"正"的概念,论述"正"便是"合乎道",主张"身正"方能"国正";在具体行为上,他要求"为正"就是要"知止"。在这一方面,老子与孔子的认识并无冲突,相反通过把握两者的论述,便能更好的把握"以正治国"的真义。  相似文献   

14.
谦与矜     
正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表扬了一个叫孟之反的人。孔子表扬他什么?"不伐"。"伐"在古汉语中,是"夸耀"的意思。"不伐",就是"不自矜"。这与《史记》中司马迁评价项羽恰相反。司马迁说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这大约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回头看看孔子为什么说孟之  相似文献   

15.
正《庄子·寓言》篇首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由于《庄子》丰富的寓言文字,其中论及的许多历史人物往往也被视作"寓言"主人公或者"重言"的主体。有鉴于此,以往对于《庄子》人物形象的研究习惯于将重点放在个体形象的考证以及形象寓意的分析上。~1其中最具代表性、反复被论及的是《庄子》中的老子、孔子等形象:《庄子》中的老子形象虽然不免寓言色彩~2,但形象相对贯通,可以一言蔽之为  相似文献   

16.
王肃是否"增加"、改编《孔子家语》,是一桩历史公案。本文以《圣证论》中所载王肃学派与郑玄学派的争论为线索,来看王肃学派所依据的《孔子家语》,考辨其与其他文献的关系,发现《孔子家语》抄袭、改编其他文献以"造伪"的重要例证,如伪造《孔子家语·郊问》篇、改编《大戴礼记·本命》篇等。通过比较分析,具体确定了哪些文字是伪造内容。最后又通过清人孙志祖《家语疏证》得以印证。古今一揆,非偶然也。  相似文献   

17.
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指舜通过"任贤授能"的执政方式使他自己达到了一种"优游自逸"的状态。孔子之言重在赞叹舜的执政才能,而非对舜治国原则的概括和总结,这一点《左传》、《国语》中的诸多事例足以证明。因此,"无为而治"是孔子对舜执政风格的一种独特体悟,随后成为儒家的一种治道理想,但它并非春秋知识界的普遍看法,与《老子》哲学中的"无为而治"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同时,历史传说中的"垂拱之治"或"垂衣裳之治"出现甚晚,不能当做"无为而治"的思想来源。如果我们把《老子》的"无为"思想追溯至舜的"无为而治",至少忽略了孔子言说舜"无为而治"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8.
老子史料学     
一、老子及其成书的年代中国古代哲学有与《易经》相参证的就是老子。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在讲完《易经》之后,接着也就讲道家的创始人老子(124-132页)。扬雄《太玄赋》“观大易之损益兮,览老氏之倚伏,省忧患之共门兮,察吉凶之同域”。桓谭在《新论》加以说明,日:“故密议氏谓之易,老子谓之道,孔子谓之元、而扬雄谓之玄”(《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易言阴阳,言损益:老子言刚柔。言倚伏,和后来孔子的元,扬雄的玄,  相似文献   

19.
《论语》"色斯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色斯举矣"章予以新解。  相似文献   

20.
损与益     
正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将"为学"与"为道"区分开,这显示出老子辩证思维的高妙。本文分"为学"与"为道",来谈谈损与益的问题。"为学"的"学",今天指学问,古人指修身。荀子有篇《劝学》,可以看得很清楚。孔子不也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指的就是修身。老子说,"为学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