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书《周易》"■"字曾见于包山简,又作"■",何琳仪隶作"■"。学者或否定其说,释为"灭"。由竹书"■",帛本作戾,今本作冽,可知何琳仪隶■作"■"是正确的。"■"应是《说文》"瀱"字之异。竹书《周易》"畜",今本作"菑",二者音义皆近。竹书《周易》"■",帛《易》作"(扌短)",阜《易》作"端",今本作"朵",京《易》作"椯",论者或谓"■"为误字,其实"■"与"朵"音近,涵义与"朵"亦有联系,不宜认为有误。"(扌短)"、"端"、"椯"与"朵"的音义联系亦可得到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2.
鲁城因附近有"委曲长七八里"之"阜"而又名曲阜。"曲阜"具体位置所在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在"鲁城中"(今周公庙高地);一说在"鲁城西"(今城西坊岭);一说在"鲁城东北"(今旧县少昊陵一带高地);一说在"鲁城东"(今城东防山)。"鲁城中"说最早。"鲁城东"说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3.
《周易》"屯"卦音义辨正——敬答成中英教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拙文"Interpretations of YANG(阳)in the Yijing"刊登于美国学术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时,成中荚教授(该刊主编)坚持将拙文"屯"卦的注音由我原来书写的"zhun",更改为"tun",并在拙文中加注宣称"屯"的本义应为"屯聚".指本人提出读音"zhun"与意义"困难"是错误的.本文根据<经典释文>所载录"屯"的两种音义纪录,说明"屯"的上古声类虽只有舌头音"t",但中古以降则已派生出舌上音"zh"(后世读为齿音)以专门表达"困难"的意义.再从"屯"卦六爻的含义、<彖传>的辞例、汉宋明清历代的<易>注考察,在在证明"困难"才是"屯"的本义..屯"卦读音为"zhun",意义为"困难",是毫无争议余地的事实;将"屯"卦读为"tun",释为"屯聚"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9)
正极端灵恩自古有之,多是注重神迹奇事、说预言、说方言。其若只是个人经历,自然无可厚非;若被当做绝对真理,进行全面教导,要求人人追求,就有失偏颇了。保罗明确地说,圣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参林前12:11),虽提到"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参林前14:1),但也提醒"……岂都是行异能的吗?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参林前12:29-30)可见,所谓的"灵恩"并非  相似文献   

5.
汤士文 《天风》2022,(1):25-27
尽管基督教的旧约圣经将《但以理书》列入先知书之中,可是《但以理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先知书,因它既无先知蒙召的记载,也没有先知传达信息时常用的"传信者公式",即"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参摩1:3、5、6等).它的前六章讲述了被掳时期但以理和他的同伴的故事,后六章呈现的是一些重要的"启示文学"的章节.《但以理...  相似文献   

6.
倪光道 《天风》2012,(6):12-14
经文:《使徒行传》4章38节,11章24节圣经对巴拿巴的评价很高:"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其他各种译本都没有"原"字),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徒11:24)巴拿巴叫什么名字?"名叫约瑟"(参徒4:36)。巴拿巴是什么意思?和合本为"劝慰子"(参徒4:36);思高译本为"安慰之子":现代译本为"鼓励者";吕振中译本为"鼓励人的人"。圣经只一次提到约瑟的名,其他26次都称他为巴拿巴;大概正是这个缘故,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正>一、回族穆斯林起经名的宗教渊源回族穆斯林的经名也称教名,指用圣贤、圣妻、具有吉祥寓意的阿拉伯语词汇起的名字。在回族穆斯林中把为孩子取经名叫"起经名""安经名"。起名字在伊斯兰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据《艾卜·达伍德圣训》记述,穆圣曾说:"复活日,将以你们的名字和你们祖辈的名字被称呼。你们使自己的名字优美些吧!真主最喜欢的名字有: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赫曼,等。"(穆斯林辑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穆斯林延续了这一传统和习惯。早期随着阿拉伯及其他地区穆斯林来华定居,他们之间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阴阳"是纵横家论证理论的重要依据。以往的研究虽有关注"阴阳"的重要性,但未能解答纵横家如何运用"阴阳"思想生成相应论证理论这一问题,也没有深入探索纵横家将"阴阳"作为其理论依据的原因。基于此,在广义论证的研究视域下,以《鬼谷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阴阳"的哲学内涵以及"阴""阳"之间的关系;揭示"阴阳"对其论证理论的影响:"说"(说服)"谋"(谋略)作为纵横家论证理论的核心范畴,"说"有"捭阖""反应"等论证规则,"谋"作为论证主张,有"阴谋""阳谋"之分;解释纵横家以"阴阳"为据的原因,认为这与当时国君崇尚"用间(间谍)"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探索"说谋"论证理论与春秋论证实践之渊源。  相似文献   

9.
包智敏 《天风》2009,(8):46-47
不知从何时起,教会内有人反对读书,认为读一本圣经已经足够了,可是保罗不是这样。保罗读"皮卷"(圣经)也叫提摩太把"那些书"带来阅读(参提后4:1 3),可见,有效的牧养需要传道人多读书,信徒的成长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0.
正路加在《使徒行传》中提到三位亚拿尼亚,分别是欺哄圣灵的亚拿尼亚(参徒5:1-11);为扫罗祷告大马士革的亚拿尼亚(参徒9:10-19),路加称他为"虔诚人"(参徒22:12);以及被保罗称为"粉饰的墙"的大祭司亚拿尼亚(参徒23:1-10)。亚拿尼亚是犹太男子中被普遍使用的名字,意即"耶和华的怜悯"或"耶和华的眷听"。然而,一个有美好  相似文献   

11.
也谈舍己     
《天风》2020,(11)
正"舍己"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一个要求,"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可8:34)。"舍己"在原文中有"否认自己、弃绝自己"的意思,威廉·倪科思说:"舍己就是要做到否认并放弃自我专权,就是要为基督舍弃一切。"因此,舍己是基督徒新生命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参加2:20)。舍己是一种价值观的取向,"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参腓3:8)。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5)
<正>在《路加福音》17章6节与19章4节中,都提到了"桑树"一词。而经文中所记载的这两种"桑树",在植物学中虽同属桑科,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树木。一类"桑树"(希腊文为sukaminos)是"黑桑",如《路加福音》17章6节之"桑树"(sukaminos),原产于巴勒斯坦及西亚地区,其果实成熟为紫黑色,即"桑椹",其根长得极深,难以拔出。主耶稣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sukaminos)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参路17:6)而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说:"是  相似文献   

13.
正学科,顾名思义是学术的分类,某一科学领域可以有不同的分支,某一个分支可称为学科,它往往是人们出于研究的方便或管理的需要而将其加以分别。其实中国古代已有"学科"的划分,孔子最早将其划为"四科",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曾国藩又将"四科"视为为学之术,说:"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经济,曰辞章。"(《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杂著》卷四)这四科与孔子所说四科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辞章之学、政治或管理学等学业科目大体相应,总之,学  相似文献   

14.
二、主观方面 4.灵证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弗2∶1)这里的死是指着灵死,活是指着灵活.《诗篇》23篇说:"他使我的灵魂苏醒."(参诗23∶3)在浪子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一个奇迹:"他醒悟过来."(参路15∶17)这是福音的大能.奥古斯丁曾经生活糜烂,死在罪中.享受罪中之乐的同时,灵魂却在神的震怒之下.一天,他在园子里,听见邻近一个屋子中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拿着读吧!拿着读吧!"  相似文献   

15.
林玉解  吴新望 《天风》2015,(2):18-20
<正>经文:诗116:12-19当你的生活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活时,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将成为崇拜的行动。在旧约中,以色列人向神献上他们的牛、羊、鸽子;在新约中,《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参来13:15)。彼得说要"藉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参彼前2:5);保罗劝勉"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参罗12:1)。对于圣乐侍奉的人来说,怎样的侍奉才是更美的?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生命道教"与"生活道教"两种说法的来历进行了梳理,认为"生命"概念多与传统道教之"治身""度己""仙道""出世"等说法相关,而"生活"问题则属"治国""度人""人道""入世"诸论范围,且道教之"度己"(仙道)乃与"度人"(人道)紧密相联、难以分割,实为其成仙学说之一体两面,如果仅强调其中某一方面,将令另一方面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7.
王雷 《天风》2016,(5):21-22
正"一城一家自相纷争,必站立不住。"(参太12:25)教会通常被我们称为"爱的团契"、"神的圣殿"、"信徒的家园",其原则上应当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团体或场所,但由于今天的教会仍然生存在世俗世界之中,到教会来参加聚会的信徒乃是来自各行各业、良莠不齐的人,因此教会中有时难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8.
《系辞上传》有"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一节,其"参伍"之原意非指数目,而是参合比伍的意思;"错综"则是错杂交互而统合有序。就文本语境而言,"参伍""错综"首先是指行筮过程中蓍策的参合比伍、错综统合,继而是指卦爻象数的参合交互的有机变通。古人多从"参伍"之语源义三五之数立论,一方面以"参伍""错综"诠解"大衍筮法",使得大衍筮法内蕴之机理愈发精微,筮占理论更为丰富;另一方面随着易图学的兴起,"参伍""错综"成为易图学建构和发展的基础性理论,为易图学将"河图""洛书"的阴阳五行数理与易学八卦六十四卦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思想依托。在此过程中,"参伍""错综"之意义也获得了极大丰富,由最初之一般思想性之文辞衍生为意义繁复的象数学术语。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21,(5)
正石头希迁(700-790)是唐代著名禅师,俗姓陈,端州高安人(今属广东)。初从六祖慧能出家学禅,后依止行思。行思又命其往参南岳怀让,91岁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关于其法号"石头和尚"的来历,《宋高僧传》记载说:  相似文献   

20.
俞琰初学儒家,读朱熹《周易本义》、程子《程氏易传》,汇通易学义理与象数,积数十年之功而辑《周易集说》,四易其稿,孜孜以求合于圣人之义,其间多有发程、朱所未发者,是其正传易学之个人贡献。及至壮年而遇异人指点,偶获别传易学读法,破解太极图环中之秘,而独得金液还丹之妙。俞琰阐发邵康节易图之学,推阐魏伯阳《参同契》内丹修炼之法,而作《周易参同契发挥》、《易外别传》等,是其"援易入道"别传易学之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