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沛  霍鹏飞  王灵慧 《心理学报》2012,44(9):1138-1148
Dehaene等(1998)和Greenwald等(1996)的研究通过在方法上的完善, 为阈下知觉的存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但是阈下知觉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一问题尚仍然存在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可以达到语义加工的水平, 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阈下知觉只是对刺激视觉特征的一种浅层加工, 并形成了一些非语义加工的假说。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通过完善实验范式, 分别采用图片、字词作为实验材料对阈下知觉的深度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验1和实验2立据于阈下非语义加工的各种理论, 为阈下语义加工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同时实验2表明, 阈下知觉达到的水平取决于靶子集的大小, 更确切的说取决于被试对靶刺激进行了何种水平的加工。  相似文献   

2.
马利军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1,34(5):1040-1044
无意识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或者说,无意识知觉在什么水平对人类的认知产生作用。由于方法和标准的限制,对上述问题的争论依然存在。当前对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阈下启动的加工机制上,即启动刺激如何有效引发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加工。研究者提出知觉加工,中枢加工,反应加工以及行为触发等理论来解释阈下启动的心理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阈下安全启动在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注意加工上的改善效应。行为指标上,悲伤程度评分和反应时结果均表明了安全启动的改善作用。ERP结果上,在早期注意加工阶段,阈下安全启动比中性启动诱发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女性对婴儿面孔表情更大的N1波幅以及更优的P2潜伏期,在晚期控制注意加工相关的P3波幅上同样发现了类似的改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阈下安全启动能够提升非安全依恋女性对婴儿面孔的知觉敏感性,改善非安全依恋女性注意加工缺陷,且这种改善效应不仅仅作用于早期注意加工阶段而且还可以扩展到个体有意识的晚期控制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建忠 《心理科学》2002,25(4):490-491
一般地,启动项目有三种类型:①线索启动项目(如一般的信息测验或双向关联测验中的刺激信息);②靶子启动项目(如一般的信息测验及在双向关联测验中的反应信息);③中性启动项目(无意义信息或无关信息)。线索或靶子启动对元记忆判断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中性启动项目来测定。启动项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呈现给被试,目前心理学家们一般都采用阈下知觉阈限这种启动范式来研究启动与元记忆判断的交互影响。围绕着阈下启动这种研究范式,本文将集中讨论是否以及什么形式的阈下启动会影响元记忆判断。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元记忆判断的本质及其类型,因为不同的元记忆判断可能对线索和靶子启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知觉启动效应及其脑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效应是内隐记忆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认为至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启动效应——知觉启动和概念启动。知觉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形式的优先加工,概念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意义的优先加工。通常被认为具有知觉特征的启动任务有:阈下呈现的单词识别,词干补笔,残词补笔,和图片命名等。  相似文献   

6.
启动效应是内隐记忆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认为至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启动效应——知觉启动和概念启动。知觉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形式的优先加工,概念启动被认为主要反应对刺激意义的优先加工。通常被认为具有知觉特征的启动任务有:阈下呈现的单词识别,词干补笔,残词补笔,和图片命名等。  相似文献   

7.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是概念表征的核心加工过程。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语言因素(语言类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和情境因素(知觉情境:空间知觉情境和语义知觉情境)对具体概念加工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实验1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探讨了第二语言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以及第二语言中的仿真和第一语言中的仿真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第二语言加工中依然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但是第一语言的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2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及其变式, 通过2个分实验分别探讨了个体加工概念时空间知觉信息和语义知觉信息对于概念表征过程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研究发现, 无论是在较弱的空间信息知觉条件下还是在较浅的语义信息知觉条件下, 具体概念加工过程中都产生了感知运动仿真。本研究的发现弥补了知觉符号理论未对第二语言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提出针对性预测的不足, 表明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跨语言稳定性。同时,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不受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调节, 这表明感知运动仿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产生。  相似文献   

8.
以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为例,采用词义Stroop范式和掩蔽版的目标-启动范式分别将实验任务分成高、低知觉负载或阈上、阈下启动两种水平,考察冲突信息知觉负载水平及其强度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1)冲突信息启动方式与知觉负载的动态变化决定了个体对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策略。反应性控制耗费的认知资源少,对刻板一致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快捷,而对刻板冲突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缓慢,且易激活反刻板印象;而主动性控制耗费的认知资源多,对刻板一致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缓慢,而对刻板冲突化信息的印象加工更快捷,且易出现刻板印象偏差。(2)认知控制对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采取不同的加工模式。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同时在阈上启动时,其加工方式受到有意操作系统的主动性控制,即进行可意识到的、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而当这两类信息同时在阈下启动时,其加工方式受到自动监控系统的反应性控制,即进行无意识的、不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这些结果表明,个体通过所知觉到的刻板化信息与反刻板化信息,能灵活地在两种认知控制系统(有意操作系统vs.自动监控系统)中进行权衡,调节其权重(即,要么启动主动性控制,要么偏向反应性控制),从而形成最有利于他人的印象加工策略。即便处于知觉阈限之下,个体仍能通过无意识认知控制的方式对他人印象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9.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08,31(1):88-92
在线索提示范式下,设置无干扰条件和干扰条件的阈上和阈下情绪启动,以此考察干扰条件与情绪启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无干扰条件与干扰条件下均存在显著的阈上情绪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并且干扰条件下阈上情绪启动程度明显降低而阈下情绪启动程度不受影响.文章从情绪启动与注意关系的角度讨论了干扰条件与情绪启动的这种表现对于理解情绪启动加工属性及意识与无意识分离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脑的知觉加工并非单纯由外部刺激驱动,而是存在自上而下的知觉调控。尽管这一现象被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但其神经机制仍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系统介绍了知觉调控的神经基础、实现形式、研究范式,及其理论模型,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和复合刺激研究范式,将注意追踪和知觉的整体优先性两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知觉组织规律相结合,对单一和多个复合刺激进行注意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或多个复合刺激追踪过程中,同样遵循静态知觉组织原则;不同知觉组织形式对知觉加工有不同的影响,突出的颜色变化可以促进知觉组织加工.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知觉负载范式探讨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实验1考察被试在加工听觉概念和视觉概念时的表征形式。实验2进一步探讨在同一通道内部,形状概念和视觉概念的表征形式。实验1发现,在进行语言理解时,如果存在听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听觉信息时会变慢。如果存在视知觉负荷,加工语言中的视觉信息时错误率会增加。实验2发现,在涉及视觉信息的语言理解中,颜色知觉负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形状知觉负荷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总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语言理解中存在着模态化和非模态化两种不同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仁来  杨莹 《心理科学》2004,27(3):567-570
本研究采用Oddball与Stroop相结合的范式,对导致Merikle与Daza等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问的SOA为300毫秒的即时掩蔽条件下,启动刺激“红”和“绿”对随后的目标刺激的判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表现出典型的Stroop效应,后者表现出反转的Stroop效应;主观觉知阈限测验显示,启动刺激“红”是在阈下状态被知觉的,而启动刺激“绿”是在阈上状态被知觉的。结果表明.阈下知觉启动具有一定的时问延续性。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时问点上,启动刺激的知觉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使用融合面孔范式和倒置面孔范式来研究面孔知觉的年龄偏差效应,检验知觉场能否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并以此发展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结果发现:(1)成人和儿童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均大于加工倒置面孔时的知觉场;(2)在加工正立面孔时,成人加工本年龄面孔比加工他年龄面孔的知觉场更大。上述结果表明:(1)知觉场大小可以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且受面孔朝向的影响;(2)知觉场假设可以解释面孔的年龄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5.
阈下语义启动效应是指阈下呈现的启动词能够对与之有语义联想关系的目标词的加工产生促进作用.阈下语义启动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包括任务类型、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注意、任务设置、目的和期望.本文首先简单回顾阈下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历史,并介绍相应的研究范式及觉知状态的测量方法,然后重点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优化研究范式、加强脑机制研究以及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6.
使用融合面孔范式和倒置面孔范式来研究面孔知觉的年龄偏差效应,检验知觉场能否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并以此发展年龄偏差的整体加工解释。结果发现:(1)成人和儿童在加工正立面孔时的知觉场均大于加工倒置面孔时的知觉场;(2)在加工正立面孔时,成人加工本年龄面孔比加工他年龄面孔的知觉场更大。上述结果表明:(1)知觉场大小可以作为面孔整体加工的指标,且受面孔朝向的影响;(2)知觉场假设可以解释面孔的年龄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李警  余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82-389
幻忆(Déjà vu)是指任何对目前体验的一种不适宜的熟悉感, 并伴随着对过去体验的不确定感。年龄、梦、教育水平、旅行经历、生理状况和药物都会对幻忆产生造成影响。研究发现, 内侧颞叶和嗅内皮质与幻忆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主要通过知觉分离范式、情景再现范式、单成分元素交互作用范式、无辨别再认范式和催眠范式来研究幻忆现象。幻忆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负相容效应中启动项与目标项关系对阈下信息加工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语义水平的负相容效应.两个实验分别以双箭头和汉字为掩蔽启动项,考察启动项和目标项重复、加工水平相同及加工水平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两个实验的重复及加工水平相同条件下都出现负相容效应,且重复条件下启动量最大,加工水平不同条件下则无启动.这表明:(1)启动项与目标项的知觉重复影响启动量,但不是负相容效应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启动项和目标项加工水平相同时,才出现负相容效应;(2)存在语义水平上的负相容效应,阈下语义信息可得到加工并表现为对后继同类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海洛因戒断者的情绪加工异常,但其阈下情绪加工是否异常尚无定论。本研究采用阈下情绪启动范式,考察其阈下情绪加工能力。结果:戒断组的反应时显著高于控制组;两组中,相比不一致、控制状态,一致状态反应时均显著最短;在戒断组中,不一致状态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控制状态,负性图片的反应时显著大于正性图片,而在控制组中差异不显著。结论:戒断者存在阈下情绪启动效应,阈下情绪加工存在正性偏向,且能力弱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0.
李警  余林 《心理学探新》2011,31(1):64-69
Déjà vu指任何对目前体验的一种不适宜的熟悉感,并伴随着对过去体验的不确定感。对déjà vu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澄清对记忆的认识。首先,文章阐述了déjà vu现象产生的理论解释;其次,将相关的实验研究概括为:阈下知觉实验研究和阈上知觉实验研究。最后,讨论了目前déjà vu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