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 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 其中, 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 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 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成。但近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要学习的项目对被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表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而关于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研究较少, 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只有受益”观点(benefits-only)认为整合在增加联结再认的同时不影响项目再认; 另一种是“收支平衡”观点(costs and benefits)认为整合增加联结再认是以牺牲项目再认为代价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了解整合对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针对具体记忆任务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来提高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3.
刘泽军  刘伟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240-2253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进行一体化编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 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然而, 关于一体化如何影响联结再认和构成联结的单个项目再认仍存在分歧。通过回顾现有研究发现:(1)一体化一致性是调节一体化与联结再认关系的重要因素; (2)认知资源有限和新/旧词语义相关性是影响一体化对项目再认作用的重要因素; (3)一体化的发生机制存在“项目假说”、“图式假说”以及“精细加工假说”三种可能的理论解释。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控制一体化一致性, 还可以比较不同一体化方式的作用大小以及探索一体化效应的毕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故事情境为实验材料,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再认靶词与故事情境的关联性考察了情境故事对关联虚假记忆和真实再认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记忆再认的熟悉性加工和回想性加工阶段,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所诱发FN400和LPC成分走向一致;在额叶后提取阶段,虚假再认所诱发的晚慢成分波幅大于真实再认。结果说明:情境性关联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表现出相似的熟悉性和回想性加工,但在后期需耗费额外的加工资源进行成功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对记忆提取阶段熟悉性过程和回想过程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编码阶段无分心任务时,积极图片的高、低自信再认准确率均高于消极图片,而唤醒对于高自信再认准确率的影响只限于消极图片;在编码阶段设置分心任务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高唤醒图片的高自信再认准确率显著高于低唤醒图片。这些结果说明情绪的效价影响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类记忆过程,而唤醒只影响回想过程,效价效应是编码阶段被试调用认知资源对积极图片进行精细加工的结果,而唤醒对回想过程的影响是自动编码高唤醒刺激细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叶晓红  陈幼贞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5,47(9):1101-1110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 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 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 与启动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刺激后700 ms开始的中央区, 随后启动比随后忘记更为负走向, 即负走向的Dm效应; 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表现为从400 ms开始的右前额区正走向Dm效应以及800 ms开始的枕区负走向Dm效应, 而与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300~400 ms的前额区及500~600 ms的顶区正走向Dm效应。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些Dm效应与不同记忆类型的关联, 第二个实验中在编码阶段同时设置了干扰任务, 以探究编码干扰下Dm效应的变化, 结果发现, 在编码干扰的作用下, 与启动关联的中央区负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而与两种外显记忆:回想和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即在编码干扰下并未发现任何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 但与熟悉性关联的正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主要表现在600~800 ms的右侧额区。综合这些结果, 表明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应该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数量表征(numerical representation)指与特定数量相联系的心理表征。长期以来抽象的数量表征假说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自动化加工范式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数量表征存在符号特异性的证据已不断涌现。其中, 最近有两个理论认为数量表征可能同时存在符号特异性和符号非特异性。计算的模型假说提出非符号数量和符号数字在总和编码阶段具有符号特异性, 而在之后的位置编码阶段具有符号非特异性。双重编码的延伸假说则认为数量表征在自动编码阶段具有符号特异性, 然后在有意编码阶段, 受任务要求影响, 数量表征向实时的抽象表征过渡。已有大量行为和神经基础研究为以上假说提供了证据, 但数量表征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和脑区还有待探索, 未来应该在发展、跨文化、自动加工范式与神经成像相结合、单细胞记录技术等方向继续开展数量表征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流畅性可以影响再认,而且仅影响熟悉性加工的观点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近年一些研究者采用掩蔽启动范式并结合修改的R/K范式、独立判断的R/K范式等实验范式,操控测验项目的流畅性,发现流畅性影响的可能是猜测或者回想加工,因而质疑这个结论。为解释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流畅性归因理论侧重对流畅性的归因、冲突-归因理论侧重期待流畅性和实际流畅性之间的冲突、预激活-适应模型侧重启动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激活或适应、线索-学习理论侧重流畅性线索的有效性。未来研究应关注流畅性对来源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并考察流畅性对再认的影响在不同年龄人群或遗忘症人群中的表现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编码阶段注意分心对定义一体化条件下联结记忆成绩的影响,探究定义一体化编码对注意资源的依赖程度。使用注意分心范式,在记忆编码过程操作无分心、奇偶分心和大小分心条件,比较不同注意条件下的联结记忆成绩。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条件相比,定义一体化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没有显著变化,而造句下的联结记忆成绩在两种分心条件下显著降低。当前发现表明了定义一体化编码较少依赖于注意资源,这深化了对定义一体化编码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错误记忆的增加与内侧颞叶、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下降以及二者之间功能性联结减少有关。这些功能下降导致编码阶段信息联结不足或过度联结、编码及提取阶段依赖语义要点信息、提取监控障碍及记忆判断过度依赖熟悉性。未来研究应当关注不同类型错误记忆年老化的形成机制、内侧颞叶及前额叶皮层的特定分区对错误记忆年老化的影响、信息编码及提取对错误记忆年老化的独立作用,以及测试环境与文化对错误记忆年老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加工模型认为再认记忆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熟悉性和回想。认知神经科学对熟悉性和回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熟悉性和回想是功能上分离的两个过程,并且这两个过程依赖于性质上不同的神经机制。通过对健忘症病人的研究发现海马区域对于回想是重要的,而颞中回和颞下回的周围结构对于熟悉性是重要的。ERP研究发现熟悉性和回想有不同的头皮分布,fMRI研究表明左侧前额叶和稍后的顶骨活动分别与熟悉性和回想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引  梁腾飞  叶超雄  刘强 《心理学报》2020,52(5):562-57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如何影响当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加工。长时记忆联结表征采用无语义联系、无视觉相似性的Emoji图片对, 提前一天让被试完成联结表征的建立, 正式工作记忆任务采用独立探测的变化觉察范式。实验1控制呈现时间(500 ms / 1000 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发现两种呈现时间均显示出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低于独立条件, 说明长时记忆联结表征抑制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实验2设置了记忆项目数(2/4/6项)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采用alpha震荡作为脑电指标, 考察长时联结表征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维持阶段, 独立条件的alpha震荡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项 < 4项 < 6项), 而联结条件在4项已经到达顶点(2项 < 4项 = 6项)。实验2进一步说明长时联结表征在维持阶段降低了当前工作记忆容量。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 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产生的机制可能来自于联结表征干扰了维持阶段的注意分配。  相似文献   

16.
刘泽军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22,54(12):1443-1454
研究旨在探讨整合如何影响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及其加工过程。编码阶段要求被试学习复合词和非复合词, 提取阶段完成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测验。结果显示,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好的联结再认表现, 但在项目再认表现上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ERP结果显示, 在联结再认上, 复合词诱发显著的FN400效应(与熟悉性加工有关)和LPC效应(与回想加工有关), 非复合词只诱发显著的LPC效应, 且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大的LPC效应。在项目再认上,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诱发更大的FN400效应。总而言之, 整合在促进联结再认的同时并不会损害项目再认的表现, 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17.
廖岩  张钦 《心理科学》2012,35(5):1083-1090
摘 要 本研究将经典情绪启动范式和学习-再认范式相结合,探讨学习时启动与目标的情绪一致性对目标再认的影响。在记忆编码阶段,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启动刺激、一般情绪图片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对目标图片的效价进行判断;在提取阶段向被试呈现一般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在前一阶段见过。结果表明,编码阶段的加工背景对记忆提取产生了显著影响。一致启动促进了认知加工与记忆编码,提高了再认正确率。ERP结果也表明,在目标刺激呈现后300-500ms,编码时的情绪一致性对再认阶段消极目标诱发的ERP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的联结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普遍损伤, 这种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究竟是因捆绑功能受损导致的特定损伤还是因整体认知机能受损导致的信息表征能力的整体损伤, 还存有争论。以Naveh-Benjamin (2000)的联结损伤假说(ADH)为代表的特定损伤观认为, 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与老年人捆绑不同项目和提取这些捆绑的特定加工过程的损伤有关; 而以Benjamin (2010)的DRYAD模型为代表的整体损伤观则认为, 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与老年人因老化而导致的记忆保持精度的整体损伤有关。二者在基本观点、实验支持及存在问题上各有侧重。此外, 影响增龄性联结损伤的因素还可大致分为刺激信息特性、被试主体特点两方面。同时强调未来研究不仅要关注老年人联结损伤的认知机制和影响因素, 更应关注其实际应用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锋  黄希庭  郭秀艳 《心理学报》2009,41(3):233-241
先前研究发现,时序判断任务在启动的靶刺激先出现时出现了重复启动效应的反转,这是以往的理论所不能单独解释的。通过两个实验对我们提出的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加以实证检验,实验结果支持了该假说。因此,双加工表征匹配调节假说能较完整地综合解释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