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西南边陲的大理观音信仰,在中印佛教文化之间彼此对接,并在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中间地带彰显其个性化存在,特别是通过深度融入大理地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地方社会秩序建构与维系中充当神圣的角色。这种具有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作用的佛教信仰,与汉传佛教观音信仰、汉族民间观音信仰、藏传佛教观音信仰并驾齐驱,堪称中国观音信仰的第四大体系。如同嵌入社会机体中的文化密码,大理观音信仰不但成为大理地方的文化标识,也成为边疆与中央彼此链接的神圣纽带,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佛教中国化及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佛教信仰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一个非常薄弱的领域。由于信仰是佛教文化的本质所在,是解释佛教文化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层因素,所以信仰研究的薄弱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瓶颈。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在呼吁重视对信仰型佛教展开研究,但深入系统地研究成果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尤其是观音信仰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未见像样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涉及观音信仰起源的学术难题在整个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还都没有解决。本文认为,观音信仰起源于自古相传在印度大陆南端海上解救“黑风海难”和“罗刹鬼难”的宝马信仰,而最初的观音信仰形态正是建立在这种传说基础上的现世救难信仰,由此进一步发展才出现了观音的净土接引信仰、智慧解脱信仰等不同的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4.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唐宋以后完全中国化和世俗化了。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河南民间观音信仰盛行,出现了众多观音村落,观音寺、观音庙、观音堂普遍存在。为把河南建设成文化强省,应该充分发掘河南的寺院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就佛教史而言,五台山既是文殊道场又是佛教圣山,文殊信仰之外的其他菩萨信仰也是圣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观音信仰在五台山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唐代五台山观音信仰产生国际影响,宋代形成了以观音化身为信仰主体的大寺,元代五台山开始建设以观音法门命名的寺院,明代五台山出现了被当作观音化身的驻山高僧,清代五台山及其周边民间观音信仰促成了五台山观音信仰文化的繁荣。五台山观音信仰既具有国际化、跨地域特征,也具有仪式化、生活化、民间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宋元以来,珠三角地区伴随着海洋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观音信仰也逐渐在民间社会活跃起来,祭拜观音的庙宇由宋元时的点状分布发展到明清时的城乡林立。围绕观音祭拜而形成的观音借库和吃生菜会等民俗活动相当流行。观音信仰的主要信众是女性。观音信仰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家庭神位中的主神之一。  相似文献   

7.
冯玉庆 《法音》2008,(9):48-49
唐宋以来.随着观音菩萨的女性化.其信仰在民间得到普遍的传播。陵川是晋东南地区佛教传人较早的地区之一.随着东晋后赵创修的崇安寺建成.观音信仰就在本地得以盛传.并且很快成为当地民间神仙信仰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受唐朝皇帝李世民名讳之故.观世音菩萨简称为观音菩萨.在本地更是去掉观音二字,简称菩萨。对本地大多数老百姓来说,  相似文献   

8.
张总 《佛教文化》2009,(3):20-27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对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无论净土、禅、密各宗,任何拔苦与乐的法门,都离不开观世音菩萨。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观世音菩萨象征泛在的真理,无形而无所不在,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关帝、观音、文昌信仰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三大民间信仰,由于来源不同,所持立场有异,所呈现的庇佑解厄、教化劝善形态各异,但其共同之处,是在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劝人向善,其核心为"养德"。其劝善实施的路径通常由救度苦厄开始,以劝善养德为归结,呈现出一种伦理善扩散的固定模式,表现为不同于正统宗教的一种特有的"养德"形式。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0.
观音信仰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成为了民众祈祷的主要神灵之一。对于观音菩萨的信仰首先表现在为祈祷而修建的寺庙上,修建观音庙宇的缘由主要是祈求子嗣与解厄等方面。关于建庙与传统舆地术的关系,观音庙宇通常会建造在舆地术所认为的修补风脉的方位或吉地之上,这样就使得庇佑的力量达到了民间信仰所追求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广州世居满族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驻防广州的满族八旗兵的后代,在移民广州后的248年间,他们的民俗生活世界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对其信仰世界的流变、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强化观音信仰是这个城市中的异质族群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手段之一,是他们强化族群认同,在移入地广州构建新的民俗生活世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观音菩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观音,全称“观世音”或“光世音”、“世自在”。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此称呼一直沿用至今。所谓“观世音”,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其意思是“觉有情”、“道众生”;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相传观音曾发誓,要普救世上一切众生后才成佛,但是,人世间的苦难无休无止,永远无法救完,所以观音只好永居菩萨之位了。观音在中国民众中是影响最大、结缘最深、信众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观音信仰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寺庙既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为大众提供展开活动的公共空间。在中国的寺庙中,不乏接引信众、传播知识、大众娱乐、商务买卖等活动。某些寺院由于其特殊的影响力,不仅为一个地域群众提供信仰活动的公共空间,同时还很有可能会带动此地形成某些新的民俗。通过对四川遂宁广德寺及当地观音信仰的考察可发现,寺庙与民俗之间,彼此都在共同成长,寺庙借助民俗活动,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本,而民俗也视寺庙为其存在下去的精神家园,在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这两者往往会平稳地延续下去,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富有世俗味道的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20日至23日,以“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为主题的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17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共四百多人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6.
<正>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在佛教神祗中位居诸菩萨之首,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也最大。为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他可化为三十三种应身,水月观音是其应身之一,也是在中国佛教信仰和民间最为普遍、最为熟知的形象。反映佛教的艺术作品基本可分为雕塑造像和绘画两大类,其中特别以反映观音信仰的艺术作品数量和样式居多、艺术成就也最高。水月观音造像、绘画集中蕴含着观音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6月12日,由河北省邢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邢台市南和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佛教协会、邢台市佛教协会协办的观音信仰与南和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南和县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副秘书长肖占军,中国佛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18.
郑璇 《天风》2000,(3):41-42
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思想的主题是青年基督徒在平日生活中、工作中当怎样行事为人,怎样把我们的信仰与平日的生活溶为一体。 对我们青年基督徒来说,我们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我们在这条路上的奔走也才刚刚启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13,(5):1-1
对雅安人民而言,这是个灾难之春,但也是爱心融汇之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起,无数牵挂和热切的眼神,开始投向这片或许大多数人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人们以各种方式接力爱心,真情汇聚成股股暖流……  相似文献   

20.
东晋出现了四大佛教中心:襄阳、庐山、建康、会稽。它们以佛理探讨为主,但民俗信仰也在教理佛教氛围中培植。道安在襄阳僧团内倡导了弥勒信仰;慧远在庐山教团中进行着阿弥陀佛的集体崇拜实践;建康皇室佛教充斥着低级淫祀;而会稽地区,却酝酿并盛行开了观世音信仰。这些民俗信仰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又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佛教的民俗信仰中有一个趋势:弥勒作为佛的身份和上生净土、释疑解难的一面被阿弥陀佛信仰取代;弥勒作为菩萨的身份及未来佛下生人间的一面渐被观音菩萨现世救济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