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道教得到恢复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道教宫观得到修复,道教人才得到培养,道教文化得到弘扬。40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古老的道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笔者深感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后道教的发展历程,参与了道教的恢复与发展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道教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道教文化建设的空前繁荣,促进了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和总结我国宗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探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道教的现代化转型及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新时代背景下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主要有三重内涵,即构建新时代道教话语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中国发展美好蓝图,积极促进道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涵和基本方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道教思想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道教思想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古老而不断更新的土壤之中,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道教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余年,始终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道教必须与时俱进,也就是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已经是人们普遍的共识和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人们关心的问题是:道教要“与时俱进”,进什么,怎么进?说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什么需要去“适应”,怎样才算“适应”?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人民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热潮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新春伊始,我们道教信徒和全国人民一样,怀着建设四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崇高理想,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道教》,在这大好形势下创刊了! 万仞不拒抔土,大海不拒百川。《中国道教》将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尽微薄之力。《中国道教》是在创刊于一九六二年的《道协会刊》的基础上改版的。《道协会刊》迄今已编印二十期,主要寄送道教界人士阅览,并送政府有关单位参考,也有一部分赠、售学术研究机关。它对协助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以及配合道协各项工作,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伟大祖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各个宗教都必须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道教是由出家全真派道士、散居正一派道士以及信教居士所组成的一个宗教整体。在中国几个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更需要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只有努力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有利于道教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才有利于道教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协会并请转中国道教学院:值此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祝贺!十五年来,中国道教学院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热爱祖国,具有一定道教学识,能够联系广大信众的年轻道教教职人员队伍,为中国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坚持中国化方向,正成为当今我国各宗教的共同议题和重要任务。龙虎山嗣汊天师府有块牌匾——“阐道布教”,这是祖师对我们的殷切嘱托,在新时代阐释它,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切实含义,不是说道教本土化,而依旧是说道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样才能跟上当今中国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柴琳  李佳嬴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8-79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道长: 中国道教学院开学典礼,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我代表中国道教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中国道教学院是中国道教史上首次由道教界自办的高等学府。致力培养道教自己的人才。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热烈庆祝中国道教学院开学。我作为一个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虔诚信仰道教的老年道教徒,亲眼看到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内心感到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2.
文化艺术     
正第三届横山道教论坛举行7月16日,有关部门领导、道教界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近百人云集江苏常州市横山桥镇,出席第三届横山道教论坛。本次论坛以"道教发展与当代课题"为主题,围绕道教发展如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如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等三个方面展开研讨。论坛  相似文献   

13.
正陈撄宁在主持中国道教协会工作期间,鼓励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培养道教后继人才,带领中国道教走出了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陈撄宁,原名元善、志祥,道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圆字辈传人。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他是中国道教界富有传奇色彩、爱国爱教的一位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4.
正坚持中国化方向,正成为当今我国各宗教的共同议题和重要任务。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有块牌匾——"阐道布教",这是祖师对我们的殷切嘱托,在新时代阐释它,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切实含义,不是说道教本土化,而依旧是说道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样才能跟上当今中国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宗善 《中国道教》2000,(1):19-21
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是道教孕育生长的土壤,道教在这块宝地上历经了坎坷沉浮而又漫长的演化进程。道教精神思想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今道教所倡导“尊道贵德”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仍可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崇信“黄老之道”,道家是道教前身,二者一脉相承。道教尊黄帝为仙宗,奉老子为教祖,“黄老道”是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以“道”设教,遵循“道法自然”的基本规律,追求修炼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16.
相较外来宗教而言,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自诞生之初就有着中国的社会基础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道教中国化的内涵、历程与意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研究道教中国化,总结相关经验,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当代道教中国化的方向,更有效地引导当代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而深入推进道教中国化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7.
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崇尚和谐的思想等六个方面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是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是可以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我们应当大力地弘扬道家道教的这些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坚持道教中国化发展方向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道教协会的筹备与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把古老的道教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新的文化思想风尚,以及所造成的社会各方面变革与进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道教的发展。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是中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恢复国民经济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广大的道教徒参加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道教  相似文献   

20.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