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寂先生即陆修静,道教南天师道的创立者,曾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他积极搜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七年间隐居庐山修炼,对庐山道教的发展和全国道教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南朝道教的发展,为南天师道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简寂先生其人简寂先生(陆修静),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道士,字元德,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封丹元真人,出身江南著名…  相似文献   

2.
应香港道教蓬瀛仙馆邀请,河北省道协组团一行6人于1997年1月22日至29日,对蓬瀛仙馆、香港道教联合会、信善紫阙玄观等多处道教宫观进行了友好、成功的访问。访问团以会长黄信阳为团长,在港先后参访拜谒了蓬瀛仙馆及其附属机构和省善真堂、竹林仙馆、香港道教联合会、信善紫问玄观、圆玄学院、青松观祖坛、云泉仙馆、飞雁洞佛道社等多处道教官观。访问团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接待。1月23日在蓬瀛仙馆西楼客厅,访问团成员与永远馆长丘福雄先生、卢维干理事长、黎显华副理事长及诸理事进行了热情友好的座谈。黄信阳会长介绍了河北省道协成…  相似文献   

3.
“道—美”:道教美学的核心范畴潘显一梁启超先生确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文化之先驱,也是开“丑陋的中国人”之议论先河的人。不过,他也有千虑一失的时侯。他认为,“欧美人高尚之目的不一端,以吾测之,其最重要者,则好美之心其一也”,而中国人不讲“真善美”,只讲“...  相似文献   

4.
一、道根深厚 ,师徒情笃陈崇杰 ,俗名陈星余 ,他自幼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母亲是一位信仰虔诚的道教信徒。他 1 1岁那年正月的一天 ,母亲带他去东蒙山天然道观。当时观里的当家吕信足道长看了这位眉清目秀的小孩后 ,轻轻地说 :“这小孩跟道教有缘 ,若能出家入道 ,则将来必定会为道教干出一番大事业。”陈星余后来真到了东蒙山天然道观出家入道 ,并拜吕信足道长为师 ,取道名为陈崇杰。陈崇杰在师父吕信足的指导下 ,除了砍柴提水外 ,终日读书识字 ,背诵经文 ,卷不释手。以后 ,又跟其师兼修中医方药、针灸、按摩之术 ,酷爱修炼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5.
陇南道人任法融王存福●任法融,从陇南走出来的修道人。他寓大彻大悟于探精入微之中,在阐释道教经典方面多有建树,被称为道教圈里的学问家,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全国道协常务理事、陕西省道协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在道教界大名鼎鼎。...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道教学者、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卿希泰先生,于2017年2月17日辞世,享年90岁。中国道教协会于2月19日发唁电,表示深切悼念。卿先生是我国道教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门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  相似文献   

7.
在我从教的数十年间,所教过的学生成百上千,赖宗贤先生可算得上是一个品德高尚、尊师重道、有诚挚的敬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热心致力于弘扬道教文化和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深受广大师生和同行学者们爱戴、敬仰的人。然而,正是他———我们敬爱的赖宗贤先生,却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逝世的噩耗,是今年春节刚过我在加拿大得到的,得知这一噩耗后,立即引起我无限的悲痛,马上便电告詹石窗教授代我送去挽联;在与遗体告别之日,又托李国梅博士代我送去花圈。虽然他离开我们而去了,但他的一些弘道事迹仍然一件件、一桩桩不断地浮现在…  相似文献   

8.
宗善 《中国道教》2000,(1):19-21
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是道教孕育生长的土壤,道教在这块宝地上历经了坎坷沉浮而又漫长的演化进程。道教精神思想曾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今道教所倡导“尊道贵德”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仍可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崇信“黄老之道”,道家是道教前身,二者一脉相承。道教尊黄帝为仙宗,奉老子为教祖,“黄老道”是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以“道”设教,遵循“道法自然”的基本规律,追求修炼得道成仙…  相似文献   

9.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我在一篇《祝福你,新千年》文中提出了“生活道教”的议题。这个议题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第一,古老道教文化的弘扬,需要走出一条更新发展的道路。更新就是要重塑形象,既执信我们固有的信仰,又倡导适合当代社会的教义内容,使之不断丰富,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发展就是必须与时俱进,也就是要找到传统道教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从而不断激发出古老道教新的活力,使深厚的道教思想文化不至于被历史的烟尘埋没,道教文化所具有的智慧光芒能够喷薄而出。第二,就是要将道教的精神、道教的智慧从各个方面贯彻到人们的生活中,立足于生活,利益于生活,圆融于生活,从而达到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的目标,给人们提供一种生存的智慧,引导人们妥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圆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黄小石同志的博士论文《净明道研究》,曾由川大宗教所聘我审评,虽然时间仓促,不及深入,但已感到是一篇很有水平的学位论文。最近,该论文作为《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首批入选书目出版了,再次认真拜读颇有收获,虽于道教素少研讨,也忍不住要门外地评说几句。据我个人一孔所得,该书具有如下优点:一、选题具有两“大”特点选题意义大、难度大,是首先应肯定的该书优点。道教的研究,二十多年经卿希泰先生等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海内外公认的成就。但研究是无止境的,尤其是道教研究曾长期被忽略,因而,仍有许多需要研讨的课题。其中,…  相似文献   

11.
诗家之道史,史家之道事  ─—简评《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刘嗣传在西安市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期间,笔者有幸拜读了刚出版的樊光春先生新作《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研读之余,叹为观止,自愧弗如。本当我等道教徒自己来写的祖宗历史,而由别人捷足先登,但又非...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2,(10)
下面的喻道故事,不知弟兄姊妹们看了有何感想?一个人走过海边,看见另一个人想跳海自杀。他走上前去劝说:"先生,不要跳下去!"他说:"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无神论者还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基督教。""罗马天主教还是新教?"  相似文献   

13.
来到北京市方庄小区一栋普通的住宅楼 ,我按址找到了要去的楼层房号 ,因房门上贴着“福”字和春联 ,我一时犹豫而不敢敲门 ,这是我要采访的法国朋友的家吗 ?按响门铃 ,出来的果然是那位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道教文化研究的学者———范华先生。法文名字为PATRICEFAVA。范华先生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道教研究专家、影视人类学导演兼制片人、法中友协主席。进入屋内 ,更让我吃惊不已 ,客厅里摆放着中国老式的条案 ,和两把长条背靠椅 ,就连厨房中的碗柜都是选用旧式的黑漆竖柜 ,八扇柜门上是一组八仙的浮雕图案 ,我敢说这在北…  相似文献   

14.
《道教小辞典》于2001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任继愈先生为该书总主编,钟肇鹏先生任主编,本所卿希泰、曾召南、李刚先生参与此书的编写。《道教小辞典》出版@中言  相似文献   

15.
陈撄宁先生以毕生精力研究仙道之学,融会贯通,创卓然一家“新仙学”,是近代著名道教学者。他致力于道教事业,培育道教人才,也是深得众望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关于道家、神仙家、道教以及其他宗派的理论和功法,先生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他潜心研究静功修持,归结为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由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他许多著作、注释和书信留下丰硕的研究成果,给道教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同陈先生相处是在六十年代他主持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工作这一段时间,对他既严谨又创新的治学精神,十分钦佩,铭记心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元代前期统治者(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对道教所采取政策作了探讨。作者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了分析,认为从成吉思汗起,道教就受到尊崇,而忽必烈则把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崇道政策作了全面发展。还指出:从宗教政策方面看,忽必烈也可说是立了“一代之制”。  相似文献   

17.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道友:我本来18号去了云南大理,到那里看一座有说是南诏王朝与唐王朝盟约时期的道教建筑,有说是大理王朝灭亡后明朝洪武年间建筑的七开间城隍大殿。据说南诏王朝的文化是与道教天师道的信仰有关,唐开元年间南诏王朝归附唐王朝据称也以“三官手书”方式与唐王朝订立盟约。  相似文献   

18.
薛玄曦是元代玄教高道,在当时的宗教界、文坛、艺术圈都非常活跃。他又是典型的儒家子弟,其家庭出身和道教生涯值得关注。遗憾的是,今人对其知之不多,或对其生平记述不清,容易引起误读。身为道士,薛玄曦广泛结纳士流,往来于文人和士大夫之间。又积极参与文学活动,与名流酬酢唱和,从京都到地方,诗名广传。他的经历反映出元代儒道深度交融、不同阶层突破界限频繁互动的事实,也是元代道士精神面貌和生存空间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重和元年,宋徽宗在狂热的宗教热情与“神道设教”政治目的的驱使下,诏令集古今道教事为《道史》。此后徽宗先后下诏规定了《道史》起止年代、纂修机构以及体例与内容范畴。这部由政府组织编修的道教史著作是道教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实现了内容与体例上的创新。同时,基于特殊的政治背景,《道史》在编纂中透露出了浓厚的官方意识。  相似文献   

20.
道可道     
荷尔德林曾经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是,我当初并没读懂它。人世间的烦恼和痛苦,远远多于快乐和幸福,奢谈什么“诗意地栖居”?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是写雕塑家吴为山先生的。吴为山先生有一件作品,名为《春风》,吴为山这样解释作品创意的源头: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至极……这便是生活的诗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