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丁光训主教曾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相应地,我们可以说,中国神学就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中国教会在自己处境中的思考。有人说,中国的教会缺乏教会性,要办好中国教会,就需要加强其教会性,让教会成为教会。历史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差传的教会,曾经宗派林立,基督的身体被撕裂。现实地说,中国教会是一个后宗派的教会,或者更合适地说是一个联合中的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4,(12):20-21
丁光训主教说:中国基督教应向教会化、年轻化、神学化发展。 中国教会产生主教的问题,已经是进展到实质性的阶段,我也是协商一员,我很愿意中国基督教两会加强教会性。现在计划中国教会产生主教,这样可以使中国基督教更具备教会性。我希望将来中国教会产生的主教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的责任,即对教会负责,同时也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开创中国教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自从19世纪中叶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的建立和发展,始终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置身于中国教会大背景中的中国教会妇女事工的走向,也同样受到教会内外各种条件、因素及其互动关系的影响,与当时社会历史及教会自身的发展密切相连,带着鲜明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4.
陈贤君 《天风》2007,(12):24-25
今天,中国教会妇女占绝大多数,女性传道人也日益增多,有的教会堂委和义工甚至清一色由妇女组成。然而,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在人们的观念里,还存在许多男尊女卑的思想倾向,严重地制约着女性在教会中发挥作用,她们的才华被压制。认为姊妹们应该顺从丈夫,并以家庭为最终的侍奉岗位才符合圣经真理。一些教会、两会、神学  相似文献   

5.
时间真快,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已走过50年了,50年来中国教会可以说硕果累累:培养接班人、牧灵福传、民主办教、共建和谐社会等,特别是坚持“自选自圣主教”,可以说这一路线挽救了中国教会,对此,现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徒人数的增加,从总体上看,中国教会的"自养"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地区差异性明显以及信徒观念滞后等种种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为中国教会的自养问题付上祷告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会的"后宗派时期",对"合一而多样"的理想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则为教会的合一理想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丁主教的"宇宙的基督"理论是促进教会合一事工的恰当神学理解,中国教会在这样的神学理解下,应该作出"与人和好" 的见证、宗教和睦与民族团结的见证、妇女事工的见证、求同存异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王艾明 《天风》2011,(8):39-41
<正>中国教会正在成长中,各样的教会传统随着开明的宗教政策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也逐步重新出现在各处教会崇拜和管理之中。可以说,尊重传统作为一种人类经验和实践固有的原则,普遍地存在于社会、文化、精神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基督教自然也不例外。传统与创新,也由此而一再成为人们需要思考的范畴,进而为解决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提供指导建议。中国教会目前正处于需要理论思考的时刻,需要有效地总结过去  相似文献   

9.
金燕 《天风》2002,(7):36-37
1980年成立中国基督教协会,至今一共换过五届,曹圣洁牧师被选为第五届会长,而且是历届会长中唯一的女性,可以说在中国教会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女性担任过这么重要的职位,上帝在我们中国教会中行了新事。曹牧师自己又是怎么看的呢?她说“我个人是非常微不足道的,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基层教会的工作,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担任这个职务,我只是把它看为上帝对我的新呼召,我愿意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中国基督徒,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顾中国基督教的成长历程,我们深感神与中国教会同在,上帝与我们同工,开启了中国基督教今天的辉煌。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独立自  相似文献   

11.
刘刚 《天风》2005,(8):22-23
加强当前神学思想建设的途径是加强与中国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对于任何一个教会来说,它的神学思想越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就越能促进自身的发展。神学思想建设是使中国教会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建立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中国教会才能更好地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教会在信仰和神学上进行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2.
范礼安神父在中国传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他通过耶稣会在澳门的各种机构,对中国教区的传教步骤与方式进行严密掌控;而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和偏爱,中国教会才最终摆脱日本管区的控制,发展为独立的传教区。  相似文献   

13.
朱致国 《天风》2005,(7):32-33
当中国教会处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社会空间中时,我们应该而且更愿意以教会有效地宣讲与更多人群分享基督与所有人分享生命一样,成就和睦。一个处在时代中的中国教会,必然也应该是与人民在一起的教会,无论在何处、何时,这都是来自中国教会的声音,而这一声音也必然成为中国教会及中国基督徒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4.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曹圣洁 《天风》2004,(3):F002-F002
为纪念三八妇女节,配合2004年世界公祷日,本刊特请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就本次世界公祷日的内容与广大弟兄姊妹分享,同时刊登一组以往各地教会举行公祷日活动的照片。世界公祷日活动由各国基督教妇女设计主题及崇拜程序,以促进彼此了解,中国教会妇女亦积极参与。2004年世界公祷日的主题是“妇女在信仰中构筑未来”。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8,(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与海外教会的友好关系有很大发展。但海外仍有一小部分教会或教会团体不尊重我们教会的三自原则,擅自以帮助中国教会的名义,搞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过去较多的募捐走私圣经进入我国,现在又来了一个募捐帮我们建神学院之事。不是说中国教会不能接受外援,问题是海外教会或教会团体必须尊重我国教会的三自原则。这一点我们一再申明,但有些人置若阁闻,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冯谦王前亮 《天风》2018,(10):F0002-F0002
2018年9月5日,中国基督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单渭祥牧师接待了马来西亚圣经公会代表团一行43人,并向来宾介绍了中国教会的发展、圣经事工等。代表团成员表示,此行打开了一条合作的路,愿与中国教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的了解,加深与中国教会的友谊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华发展路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福音"神学思潮在欧美广泛传播并开始对中国教会产生影响;中国国内民族主义兴起,"本色教会"建设步伐加快,超越宗派的全国性教会组织开始建立;加之教会改变以往福音传播区域局限之认知日渐明确,这一切,促成了中国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20.
闽南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开展早且效果显著。闽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基督教的传入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但是基督教在闽南的传播仍然面临来自地方社会的强烈排斥,这与中西文化间的冲突和基督教的侵略性质密切相关。面对困境,基督教会首先倡导中国教会自立,但在客观上为华人谋求自治、自养、自传提供了契机,爱国华人致力于教会自立是民族意识高涨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