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1,(2)
我于1990年10月4日至12日作为宁波市友好代表团顾问到日本益田市等进行友好访问,顺便参拜了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等,受到优礼款待。代表团一行6人,由徐季子任团长。我们是应益田市神崎治一郎市长和永平寺监院上月照宗长老的邀请,前往参加“雪舟之乡”纪念馆落成和雪舟禅师铜像揭幕仪式的。同时应邀参拜永平寺。当我们乘机到达福田机场时,益田市政府代表桐田和三埔专程赶来迎接。益田市大谷治久副市长在代表团下榻的福岗航空宾馆前迎侯,并陪同我们拜会益田市政府、市议会和日中友好协会。益田市长神崎治一郎、议长吉田春美、日中友协会长右田升以及副市长、副议长以及市政府其他官员举行盛宴,热烈欢迎代表团。5日下午参观被誉为“日本画圣”的雪舟禅师出家和游历过的三禅寺,瞻仰了雪舟禅师的遗物和书画。6月上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关于加强三国佛教交流的精神,由中国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联络委员会和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共同发起,由河北赵县柏林寺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于2001年10月1日至10日在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举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自1998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次。第一次是由日方派遣七名禅僧到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体验修行生活,第二次是由柏林寺派遣五名僧人分别到日本临济宗的相国寺、东福寺和曹洞宗的永平寺体验修行生…  相似文献   

3.
日本曹洞宗管长、大本山永平寺七十六世贯首秦慧玉长老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五年一月二日在日本东京安详舍报,享年八十八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于一月八日致电日本曹洞宗永平寺,对秦慧玉长老的逝世表  相似文献   

4.
李贺敏 《法音》2005,(1):38-38
本刊讯2004年12月15日上午,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新任监院森岭雄长老一行6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的热情款待。一诚会长对永平寺诸位长老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欢迎,对森岭雄长老荣任永平寺监院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悠久历史。他说,七百八十余年前,日本曹洞宗高祖道元禅师来到我国,师从天童山长翁如净禅师,回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为纪念这一殊胜因缘,1980年11月,两国佛教徒共同在天童寺隆重举行“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揭幕仪式;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与贵宗前管长高阶珑仙、秦慧玉以及现任管长宫崎奕保长老等建立…  相似文献   

5.
在新旧世纪之交、百物蔚阜、万类郁兴的季节,我承蒙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佛教禅净协会理事长惠空法师的盛情邀请,于6月1日前往台湾作半个月的学术访问。在主人周详的安排下,我们大陆一行数人先后参访了中枥市圆光寺、圆光佛学院和圆光佛学研究所、新竹市玄奘人文社会学院(玄奘大学)及宗教研究所、土城承天禅寺、汐止慈航堂和弥勒内院、花莲市静思精舍及其所属的慈济医院和慈济医学院、台中县太平市慈光寺及慈光禅学院、清凉寺、南投县埔里人乘寺地藏院、日月潭边的玄奘寺。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禅林僧宝传·文益传》有关文益在“漳州石山地藏院”参桂琛的记载不可靠的理由,并指出,在桂琛传法的年代,福州有数所保福院,试图以漳州有保福院来证明“石山地藏院”同在漳州是徒劳无益的。文章从探寻桂琛最初驻锡的“石山地藏院”在何处入手,以探讨文益参桂琛的地点,同时对《也谈文益禅师参桂琛的地点和年代》作回应,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文益禅师在闽参桂琛的年代、因由、地点与卓庵处考辨》一文中有关文益参桂琛的地点和年代的观点,特别是以佛教史籍、地方志记载和田野调查三重证据确定桂琛最初驻锡的“石山地藏院”在“闽城(福州)”。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石山地藏院与保福禅院同在漳州。文益参桂琛年代的上限是后梁开平二年(908),下限是地藏移锡罗汉院的年代。桂琛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文益禅师于漳州参谒罗汉桂琛而得法,公案是有理可据的。  相似文献   

8.
夜游南华寺     
当我们到达南华寺时,已是黄昏夕照时,天边一片红霞,太阳的余辉如黄金般洒在大地上。南华寺雄伟的汉白玉山门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庄严与肃穆。游人都已离去,古老的寺院显得更加清净,迎面而来是一种静静的灵气。我们中间大部分没有来过南华寺,虽然有不少是研究佛教的专家、学者,对南华寺已经知道许多许多,但是毕竟没有亲身感受一下。百闻确实不如一见,不用更多的语言去描述,只要用一颗心去慢慢地体悟已足矣!黄昏是神秘的,缓缓地向南华寺漫步而去,深红色的大门在翠绿的大树下,充满诱惑力,吸引着人生旅途苦苦寻求的人们。树梢上淡…  相似文献   

9.
张琳 《法音》1996,(12)
日本曹洞宗一瞥张琳应日本曹洞宗的邀请,以广修法师(宁波天童寺退居方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访日代表团一行6人,参加了在其大本山永平寺举行的“中日友好纪念诗碑”揭幕式。11月16日,代表团一行在新大阪国际空港受到了永平寺监院南泽道人长老和国际部主事南直...  相似文献   

10.
桑吉 《中国宗教》2014,(7):82-83
相对于亭峙岳立的大丛林,位于北京延庆的润泽寺只能算是一个乡村小庙。润泽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它有一个俗称——"地藏寺",因为这里曾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千尊地藏菩萨的寺院。在佛教中,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闻名,是作为"愿力"的象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6,(5)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访问日本永平寺暨诸山代表团一行七人,应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的邀请,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访问日本。代表团由潮州开元寺住持慧原法师任团长,郑立新(佛协国际部副主任)任主任秘书,团员包括:净慧(佛协理事、本刊主编)、通一(宁波阿育王寺住持)、俞昶熙(浙江省佛协副会长)、道生(浙江普陀山普济寺都监),由刘建(佛协国际部翻译)任秘书  相似文献   

12.
印专 《法音》2024,(1):75-76
<正>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李白《地藏菩萨赞》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被世人尊为“深山里的一盏明灯”的梦参老和尚,在五台山真容寺安详示寂,世寿103岁,僧腊87载。正是五台山隆冬,草木变白,天地成冰。记得那天早晨,寺院提前过斋,急促的板声还没敲完,如瑞法师就到斋堂宣布了这个讯息——“老和尚昨晚往生了!”当晚,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7,(12)
安徽省佛协向韩国庆尚北道赠送金地藏铜像本刊讯应韩国佛教界和韩中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邀请,以安徽省佛协会长仁德法师为团长的安徽省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于11月3日至10日前往韩国访问,并于11月4日参加了由韩国佛教界和庆尚北道在佛国寺举行的金地藏铜像安放仪式...  相似文献   

14.
1992年4月,赵朴初先生去洛阳白马寺,写下过三首诗,其中一首诗云:"携将一片心,来参第一寺,为乞二千年,出现无上士."观看了他的墨宝,大家很高兴,啧啧赞赏了一番.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白马驮经.人们知道永平三年,汉明帝夜梦金人的故事,他询问众大臣,知道天竺之佛,乃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使天竺.后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是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的道场,也是全世界地藏信仰者的精神圣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全面进行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九华山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朝山热潮。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信众们来到这里,他们虔诚地匍匍于地藏菩萨的脚下,在菩萨慈光的摄受下,领悟人生的真谛,调整自己的人生位置,这不能不是一个奇特的宗教现象。为了更好地弘扬地藏文化,让地藏信仰真正深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奇特的宗教现象作一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清初以来,华北地区山东、河北等省的很多回族穆斯林也参与到"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中。他们多沿着陆路到达关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逐步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沿途"奔寺而去"、"围寺而居",最早从事农垦业较多,后从事商业逐渐增多,聚居城镇化程度高,为东北地区的开发、近代的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中,东北的回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妙常 《法音》2005,(7):32-32
本刊讯3月29日至30日,四川省德阳市万佛寺隆重举行海山法师退院暨觉行法师升座庆典法会,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有关党政领导以及诸山长老、各界嘉宾、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法会。海山法师,四川西充人,童贞出家,今年78岁,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德阳市佛教协会会长,遂宁广德寺、德阳崇果寺、万佛寺住持等职。他以年事已高,主动申请退院,得到省佛教协会同意。觉行法师,四川仪陇人,生于1954年11月,1978年于陕西终南山云寂寺出家,1981年于五台山广宗寺受具足戒。1998年到万佛寺亲近海山法师,并在寺后清凉兰若闭关五年…  相似文献   

18.
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是寺中的众僧把他养大的。可是,他却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买一天的寺中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在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9.
释印乐 《法音》2022,(7):38-40
<正>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佛法于恒河两岸传播开来。一千九百多年前,永平求法,白马驮经,第一座汉地官办寺院白马寺创立。“四海重一马,千秋护两坟”(赵朴初会长诗),自此华夏大地,寺塔林立,殿宇庄严。历经近两千年不断中国化的历史变革和文化沉淀,众多寺院不仅仅是僧团生活修行的宗教活动场所,也已成为一座座人文博物馆,为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3,(11)
本刊讯11月2日,江苏省吴江市小九华寺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地藏菩萨像开光法会在吴江市平望镇隆重举行,来自苏州、吴江及当地党政领导、宗教界有关领导、诸山长老出席法会。上午10时,小九华寺住持功真法师首先致辞,对各级领导、诸山长老及社会各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向关心、支持寺院二期工程建设的十方信众表示真诚的感谢。接着,吴江市、苏州市宗教局有关领导分别致辞,对功真法师主持小九华寺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诸山长老、政府有关领导为小九华寺二期工程竣工进行了剪彩。上午11时,在寺院广场上,诸山长老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