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乏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让患者痛苦的症状之一,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癌症相关性乏力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持续性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且干扰正常生活。本文着重从心理和精神药物干预方面综述癌症相关性乏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减轻心理痛苦和提高社会心理支持的干预可降低肿瘤患者乏力的水平,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冥想、正念减压、放松训练。一些中枢兴奋剂、抗抑郁药、抗痴呆药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乏力,但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高居首位。手术、化疗和放疗成为现代医疗对于癌症的常见治疗手段。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癌症临床诊疗对象的主体,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从而,化疗、中药辅助巩固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成为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主体。治疗方法决定给药途径,静脉输液成为了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肿瘤的主...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高居首位.手术、化疗和放疗成为现代医疗对于癌症的常见治疗手段.中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癌症临床诊疗对象的主体,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从而,化疗、中药辅助巩固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成为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主体.治疗方法决定给药途径,静脉输液成为了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中晚期肿瘤患者静脉穿刺难度大,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等特点,以及各种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和输液器材对静脉血管造成的损伤,都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静脉保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的进程及享受到的生命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对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血管维护的对策,同时加强对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维护知识的宣教,促使其树立静脉护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行为治疗在癌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治疗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并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国安  李强  郑谊晶 《心理科学》2005,28(2):436-437,435
本研究按随机和匹配的原则,将64名白血病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干预组进行了为期1 5天的临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相应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 -C30 )为指标,观察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主要病种之一,关于癌症的致病因素,人们普遍偏重于物理、化学因素,病毒,慢性感染、药物影响、遗传敏感性、激素的滥用和老年因素,而忽视了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的作用。关于癌症的治疗,人们普遍偏重于手术、化学药物、放射线等破坏性治疗法,而忽视了心理治疗在癌症中的治疗作用。关于癌症患者的护理,护士普遍偏重于发药、打针,而忽视了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本文试就对癌症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与癌症的关系,19世纪是"躲避",20世纪是"征服",21世纪则是"博弈"."博弈"涉及到整个治疗思路的调整.肿瘤发病中个性及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故人文关爱及心理干预是肿瘤临诊之关键.关于癌症的知情同意,提出了适当告知原则:适当时间(一般3个月)、以适当方式、告知适当部分;并强调首先是要激励患者活下去!救人比治病重要;故第一步是"救心",即患者心理危机的纠治.针对癌症患者心理危机的干预,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进行分析介绍,并交流30多年来的具体经验与技巧.  相似文献   

8.
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人数的增加,生存者本人和家属更加重视生存质量。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状况,以期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躯体功能和疾病本身以及由治疗带来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注重心理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癌症疾病的不确定性,癌症的临床决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也因人而异,继而影响着临床决策。本研究应用癌症患者医疗风险感知问卷对唐山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内住院治疗的320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对于经济风险(67.5%)的感知和社会心理风险(40.3%)的感知均高于对身体功能风险的感知(21.6%),患者的性别、家庭月收入和年龄影响患者对医疗风险的感知,患者对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感知影响患者对临床决策的意愿。临床医护人员应注重评估癌症患者对医疗风险感知的特点,帮助患者制定适宜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0.
癌症患者满意度测评:层面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的满意度状况,构建癌症患者满意度量表,以期为癌症病人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层面理论构建癌症患者满意度量表,对85例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层面理论可以用于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构呈柱状分布。结论:基本完成了癌症患者满意度评定量表的设计和编制。  相似文献   

11.
癌症是威胁人们生命的大敌,“谈癌色变”并非夸张。由于人的心理状态个体差异颇大,因而不同的人会对自己的厄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在对待治疗用药上,也会表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态度。归纳癌症患者的种种心态,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顺其自然的心态。当得知身患癌症后,一时产生复杂的心理是在所难免的。但能正视现实,承认这一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并能从实际出发,积极与医生配合。接受治疗。按医嘱行事,积极了  相似文献   

12.
癌症与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长期受压抑和不良的情绪,过于强烈的忧郁、悲哀、恐惧、愤怒等都容易诱发癌症。美国医生伯斯在其著作《癌症的心理生物学》中指出,当心爱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都可能是癌症发生的前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情绪变化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13.
告知患者癌症诊断是肿瘤科的核心问题。法律和医学伦理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应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特殊性,及时、充分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严格履行肿瘤患者的知情同意原则。本文旨在对告知患者癌症诊断的利弊及有效告知癌症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肿瘤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人数的增加,生存者本人和家属更加重视生存质量.本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状况,以期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躯体功能和疾病本身以及由治疗带来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注重心理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5.
告知患者癌症诊断是肿瘤科的核心问题.法律和医学伦理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应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特殊性,及时、充分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严格履行肿瘤患者的知情同意原则.本文旨在对告知患者癌症诊断的利弊及有效告知癌症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肿瘤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癌症诊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许多癌症长期生存者经历了疾病和治疗带来的长期的躯体和/或社会心理症状。疼痛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它严重影响了生存者的生活质量。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疼痛具有独特的病因学和症状学特征。为更好的管理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疼痛症状,本文就相关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人的寿命可高达160岁,但为什么一般人只享年其半呢?“感情伤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病也有社会心理因素。近年来“感情应力学说”和“心理治疗学说”在临床领域里被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其核心是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不单纯从药理上做文章,而是采用社会、环境、心理诸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手段,从心理上防患于未然。人们精神不快,或受到不良刺激,可去心理医生处问诊。心理  相似文献   

18.
对麻醉药品的严格管理与癌症患者止痛的合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止痛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方法,而阿片类止痛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的关键性用药。给癌症疼痛患者充分应用阿片类药物,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此类药物的控制和管理,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管理可确保癌症疼痛患者合法、安全、合理用药。正确认识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是实现WHO提出“让癌症患者不痛”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晚期喉癌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负性心理状态因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患者本身个体就医背景的差异而产生有别于其他癌症的个体特征。把握患者的个体负性心理状态,运用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期望和医生的治疗目的趋向统一,将有助于晚期喉癌个体化治疗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1与癌症患者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讨论癌症患者的性健康教育中,护士必须了解患者其他疾病的程度,药物的使用,心理状态,与伴侣的关系,宗教文化背景;及诊断为癌症后,癌症的治疗预后等因素。讨论性问题时,护士应有一个开放的、接纳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避免使用假设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