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泊头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宠大的古建筑群落。该寺位于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西岸,泊头市市区境内西南部,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堪称“华北第一寺”。现于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明嘉靖、万历年间几经修缮,特别在明崇祯年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继后在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1935年土耳其一位中学校长麦尔苏穆曾来寺传教考察;1963年中国建筑科学院刘致平教授曾率队来寺考察、测绘,他们认为泊头清真大寺不…  相似文献   

2.
罗睺寺与十方堂李史明罗寺与十方堂是毗邻的两座黄庙。在历史上,这两座庙为一庙,称罗寺。十方堂原是罗寺的马坊院。明永乐年间(1403——1424),黄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才有了黄庙,但为数不多。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任命罗藏胆巴为菩萨...  相似文献   

3.
桑吉 《中国宗教》2014,(7):82-83
相对于亭峙岳立的大丛林,位于北京延庆的润泽寺只能算是一个乡村小庙。润泽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它有一个俗称——"地藏寺",因为这里曾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千尊地藏菩萨的寺院。在佛教中,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闻名,是作为"愿力"的象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大同天镇县城东南行8里,在重峦迭嶂中隐藏着一座古刹——闻名遐迩的盘山显化寺,俗称"盘山寺"、"盆山寺"、"盘山显化寺"。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均有修缮。初建时为佛寺,清代时形成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  相似文献   

5.
泊镇清真寺     
河北省交河县泊镇清真寺,以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风格独特,历史悠久而驰名全国。 此寺建筑年代,至今尚未查明。据泊镇地名办公室介绍:“它始建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后在建文、永乐、万历时几经修葺,崇祯年间扩建成规模宏大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2010年12月29日,在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西郊松江,有一座清真古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由信仰伊斯兰教的达鲁花赤(郡守)纳速剌丁创建,原名“真教寺”,又名“云间白鹤寺”,迄今已有近七百年历史。古寺周围有许多穆斯林先民的墓茔,所以当地居民又称之为“松江回回坟”,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一座清真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真教寺奉诏重建;永乐五年(1407年)、嘉庆十四年(1535年),两次扩建;明清时期又有几次整修。古寺至今仍旧保持元明时期寺、墓合一的风格,是伊斯兰教传入上海的标志。1985年,我担任上海小桃园清真寺的实习副教长,那年开斋节,我前去主持松江古…  相似文献   

8.
重修圆照寺碑记朱载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使、奉敕巡抚陕西地方谢兰畹溪奉敕书。太祖高皇帝,遣侍臣往葛里麻斡之乌思藏国,迎板的达国师,东归不赴。永乐十二年春至,诏上奉天殿,朕叹曰:“西来圣贤,大开方便,普度群迷,以翊卫于邦,以安利...  相似文献   

9.
钟王漫话     
北京西北郊有座朴实古雅的寺院——觉生寺,因寺内后殿悬有一口大铜钟而闻名,俗称大钟寺。其钟铸于明永乐年间,故称之为永乐大钟。钟是一种乐器。远在上古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黄钟。《汉书·律历志》刘歆奏章中有关于黄帝命造定“宫”音的黄钟的记载。至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之后,便有了象征朝廷权势的朝钟。随着佛教的传入,又有了作为佛教法器的梵钟。永乐大钟从性质上来说,属于梵钟。据英、美的《百科全书》介  相似文献   

10.
黄婷婷 《法音》2021,(3):24-29
一、瞿昙寺历史沿革及揭钵图描述瞿昙寺,位于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南21公里的瞿昙镇,背枕罗汉山,面朝瞿昙河。根据瞿昙寺现存碑志[1]、匾额[2]以及相关文献,可知瞿昙寺为皇室敕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扩建于永乐、宣德年间,在清朝曾多次局部修缮、补绘。历经六百余年岁月沧桑,瞿昙寺至今依旧保存完整,是一组规模宏阔、质量精粹的明代建筑群[3],这也使其在海东地区的明代寺院中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中国道教》2007,(2):56-56
玄武铜像:明永乐年间(1403-1424)造,现立于湖北武当山金顶,玄武是由龟和蛇组合而成的一种灵物,为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其位于北方,属水,色玄,帮总称玄武。  相似文献   

12.
济南清真北大寺史志济寺管济南清真北大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据修寺碑文记载:"清真寺于前明宏治。国朝乾隆初年,寺师金君玉连倡修北清真寺,至道光、嘉庆、光绪及民国初年均有修聋。"修寺碑文可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济南第一批重...  相似文献   

13.
文殊塔     
文殊塔智文在五台山台怀镇罗寺山门左侧。罗寺,始建于唐。以有罗足迹,故宋时名罗堂。明成化年间(1465—1487),赵惠王重建,独立成寺,故名罗寺。现存寺院一进四层,中轴线上依次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殿,另有禅房、客堂等,计113间。...  相似文献   

14.
近代学者研究道教文献取得一定成绩,然而对于明永乐年间纂脩《道藏》的任自垣,却知道甚少。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才涉及到此人。永乐二十年(1422),“十二月,任自垣脩《道藏》经成,进上。”现将我多年搜集有关任自垣的资料,加以撮述,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三风”建设谱新篇———记今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宗舜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名归源寺。明嘉靖年间,成为太仆徐泰时的别墅,易名西园。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茂林律师来此住持,弘扬律宗,易以今名。其后几经沧桑,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崇文区花市清真寺是首都城区四大古寺之一,建于明初永乐十二年(1415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清康熙四十一年经过大规模整修,“宏敞壮丽,极一时之盛”,雍正七年建造宪宗皇帝御碑亭一座。乾隆年间邻居失火,殃及寺中建筑。后由穆民多次捐修,得以衍传保存。 该寺所处的京城东南隅,是仅次于牛街  相似文献   

17.
五百年沧桑五十年辉煌的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建寺550周年纪念彭年回宗正今年是驰誉中外的北京东四清真寺建寺550周年,适逢举国上下各族人民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一年,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东四清真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据明碑记载:“寺...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1月13日,上海千年古刹龙华寺花香飘逸、梵曲回旋,隆重举行明旸大和尚退院就任法主和尚暨照诚法师晋院升座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副会长圣辉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王永平居士等诸山长老、大德居士以及市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海内外友好人士、四众善信三百余人参加了升座庆典。  上午九时,升座仪式开始。龙华寺两序大众及居士代表虔备香花,齐鸣梵乐,恭请照诚法师晋院。一路上华盖簇拥,幢幡庄严,万人空巷,竞睹盛况。照诚法…  相似文献   

19.
圆照寺佛教简史郑林圆照寺,在五台山灵鹫中峰,座北面阳,居高临下,眼界十分开阔,是一处白日青天四望开,心明眼亮六根净的风水宝地。恢宏壮丽的华严道场圆照寺,古名普宁寺。在元代时,它是和释源宗主真觉国师的道场——万圣佑国寺齐名的华严道场。这是因为,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20.
四川都江堰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原为明蜀康王朱承爚的夏宫,后毁于兵燹,都江堰回民集资购得并于此修建了灌县清真南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华民国初期增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内建筑再次修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之后历时三年,清真寺于原址原样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