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志的“法轮功”是对佛家“小法轮功”和“大法轮功”的歪曲篡改。他吹嘘其伪“法轮功”不但超过了佛家的法轮功,还超过了子午周天和卯酉周天功,美其名日“法轮周天法”。这一功法的特点是,修炼是无为,没有任何意念活动,全靠他给你下的现成的“法轮”。修练的结果是人的肉体没有了,灵魂出壳了,生命“圆满”了。  相似文献   

2.
李世峥 《天风》2014,(4):36-37
《哥林多后书》5章,保罗以“地上的帐棚”和“永存的房屋”为喻,论述了现在的身体与复活的身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他在生死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在保罗看来,由生至死,不过是由“帐棚”到“房屋”的迁徙。  相似文献   

3.
岁末年初,电视剧《皇城根》引起北京观众的极大兴趣。该剧围绕“再造金丹”所展开的剧中各色人物的复杂关系和利害冲突,把人们的思路引向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深思的问题:贪欲。正如剧中主人公,金丹的当然继承人张全义在剧情接近尾声时所说的:他的家庭悲剧“都是贪欲造成的”。是的,“贪欲”使他失去了母爱;“贪欲”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准则 ,近似于不成文法与道德伦理精神的综合 ,有着明显特点。孔子认为“礼”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面对着时代的变革 ,孔子在继承和总结前代遗产的基础上 ,对“礼”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 ,他把传统的“礼”纳入到他所构筑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他所倡导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二 ,在此基础上 ,他把“礼”与“仁”结合起来而赋予“礼”新的内涵。第三 ,在政治上 ,孔子把“礼”与“德”联系起来 ,特别强调“礼”与“刑”的对立。第四 ,在“礼”的社会作用上 ,孔子更强调其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孔子对“礼”的内涵的补充和发展 ,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6.
“自律”与“他律”的哲理辩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学术界关于“自律”和“他律”问题有着两种不同观点:一是片面强调道德上的“意志自律”,认为只有“自律”才是道德的本质,甚至提出“他制他律与自制自律是臣民与公民的根本区别”这样一个情绪化命题,主张彻底抛弃“他律”;二是认为在现代社会,伦理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说:“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相似文献   

8.
“人权宣言”是直接宣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想国”的基本文本。进入“德法年鉴”时期,伴随着马克思的政治立场转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他开始了致力于解构这个“人权理想国”的历史性进程,即对“人权宣言”进行批判性的阐述。按照马克思本人的说法,他所批判的“人权宣言”,是  相似文献   

9.
一、“卧尔兹”的概念及作用“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 ,是伊斯兰教宣教的一种方式。含有“劝导”、“训诫”、“教诲”、“讲道”等意。《古兰经》云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 ,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 ,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 ,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 ( 16∶12 5)。“关于使者们的消息 ,我把它告诉你 ,用来安定你的心。在这些消息中 ,真理以及对信士们的训诫和记念已降临你了” ( 11∶12 0 )。伊斯兰教传教的主要方式是用口头语言宣讲教义和用书面文字宣讲教义 ,旨在劝导人们从迷误中醒悟 ,归信安…  相似文献   

10.
刘滨 《美与时代》2014,(11):85-86
黄宾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他的绘画实践和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早期的“师古人”,世称为“白宾虹”;而后黄宾虹转为“师造化”,又转习吴镇“黑密厚重”的积墨画法,逐渐形成了深邃浑厚的风格,世称为“黑宾虹”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