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远来 《天风》2012,(12):30-3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西方的节日也一同进入了中国。比如,我们熟悉的复活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一些有着基督教背景的节日,在很多都市教会渐渐被推广为年度性节庆。其中感恩节是近几年在中国教会开始推广但尚未完全普及的一个节日。以广东教会为例,广州教会较为重视感恩节,每年的十一月份教会都会举办特别的感恩聚会。但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教会却基本没有过感恩节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1,(12):36-36
感恩节到来之际,美国田纳西州多间教会联合举办活动,提供小区16000个民众感恩节免费取餐点,至今已第5年。盼望通过活动让教会与小区合一,用基督的爱影响小区。在感恩节帮助小区中的贫困民众,让干余民众能够在感恩节不致挨饿,使每位民众一同享用免费的感恩节大餐。  相似文献   

3.
《天风》2007,(1)
澳大利亚福音联盟声明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三十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继公共道德、个人拯救和社会正义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被宗教界大多数人所关注。十六个宗教的领袖认为信仰是“更深的绿荫”,他们提出信徒当为上帝的创造负责,并且立刻解决气候问题。圣公会、希腊东正教及浸信会发表了一份气候研究报告,指出破坏环境的罪恶性。澳大利亚福音联盟也声明,基督徒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世界及后代的影响向上帝作出答复,且必须对新能源的使用负担额外费用。基督教各大宗派代表都表示环境保护是信仰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教会不关注气候变化,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工作就会成为“空洞的梦”。全美庆祝感恩节基督教团体显关怀感恩节期间,美国所有家庭无分种族、国籍或宗教背景,纷纷藉此机会与亲朋相聚一番,分享一年里面得到的恩  相似文献   

4.
教会得着青年人,就得着了教会的未来。怎样牧养好青年一代信徒,是我们教牧同工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教会中的年青一代多数是复堂之后才信主,他们没有宗教背景,没有家庭信仰的传统,未信主之前,对基督教是一片空白。因此有人说这是“无根的一代”。他们  相似文献   

5.
感恩节随想     
王从友 《天风》2008,(22):46-47
圣诞节是我人生中知道最早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基督教节日,因为小的时候,随母亲到教会参加圣诞崇拜,能与小朋友一起拿到一些好吃的糖果。感恩节却是到神学院学习后才听说的一个节日。据说是因为当年清教徒们乘坐五月花号初到普利茅茨的时候,正值寒冬季节,而他们的所带的食物根本就用不了多久。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种植,播下种子,并祈祷上帝来年给他们足够的粮食。到  相似文献   

6.
望天 《天风》2009,(11):45-45
我们知道在美洲每年11月都要过感恩节,“感恩节”始于十七世纪,那时英国的清教徒移民至美国后,在普利茅茨和印第安人共同举行丰年庆,感谢上帝帮助他们渡过万难,使他们得以在新土地安定下来。后来,林肯总统把感恩节定为国定假日。到了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令,把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则要说:家家有本当念的经——圣经。念了这经,我们就明白人生的意义;念了这经,我们就知道婚姻和家庭是怎么回事;念了这经,许多难念的经就变成易念的经。一、圣经是一本家书 旧约主要是写给以色列家的书,教导这个家庭的人知道他们的神和祖宗是谁,要他们信守与神立下的约。新约主要是写给“神的家”(提前3:15)——教会,要教会明白神的旨意。总的说,圣经是一本家  相似文献   

8.
为自己谨慎     
安孝辉 《天风》2001,(6):32-33
经文:徒20:28;提前4:16 我们刚读完的两段经文,是主的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和青年传道人提摩太的劝勉。保罗要这些作神仆人、管家的人,“为自己谨慎”。这对我们这些在今天教会中,“作教牧人员”的人,是极好的提醒。现在,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共同来探讨,当“为自己谨慎”什么?  相似文献   

9.
说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神话。一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论文时发现纽约里土满区一所穷人学校,50年来该校的毕业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这其中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普热罗夫想弄出个究竟,于是展开了漫长的调查活动。对于凡是在这所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只要能打听到他们的地址或信箱,他就要给他们寄去一份调查表,问道: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他共收到3756份答卷,其中有74%的人回答惊人地相似,即知道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纽约市最大的一家皮货商店的老板说: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相似文献   

10.
“每人正好得到他所需要的那一份。”(出16∶18)我想这句圣言里的“正好”一词是非常关键的,这说明圣恩的赐予从来都是恰如其分、适得其所的。你看,当以色列人看到降下的玛纳,“他们采集食物,有人多拿,有人少拿。但当他们用‘曷默尔’来称食物时,搜集多的人并没有剩余;搜集少的人也没有缺  相似文献   

11.
陶燕  渊声 《天风》2014,(6):64-64
问:我是一个在教会里服侍不久的义工,最近发生了一件很郁闷的事,就是明明我没干的事,由于阴差阳错,被人怀疑是我干的,并且我百般解释别人都不信。现在我越解释他们似乎越觉得我心虚,在教会我也总觉有人当面对我冷笑、背后指指点点,这让我感到十分委屈,这样下去我要崩溃了!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刘美纯 《天风》2022,(9):24-25
最近我听到一件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教会按立牧师,需要被按立的人交一定数额的费用,甚至有的教会明码标价.这就像很多年前我听到教会施洗按人头收费一样的不可思议.在教会,当所有事情都与金钱挂钩,不知这到底是侍奉,还是做买卖.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2章17节说:"我们不像许多人,把上帝的道当商品贩卖"(《和合本2010》).保罗说他们"不像许多人"中的"许多人"是指那些假教师和假使徒,他们是搅扰、分裂哥林多教会的人.他们表面上是在为主做工,也是在传道,但是他们的动机只是为自己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3.
花巷堂 《天风》2008,(13):32-33
花巷教会青年团契成立于1994年,以青年人为主要服侍对象,为要在这纷繁复杂、需要平安的世代里带领更多的年轻人、乃至他们的家庭认识耶稣基督;并建立他们在基督里得着更加丰盛的生命,引导他们委身服侍,培养他们成为福音的使者。在整个服侍的同时,团契特别注重同工自身灵性生命的修养以及服事同工家庭祭坛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天风》2002,(7):31
新约圣经中提摩太前书、后书、提多书常被称为“教牧书信”。也可以说是保罗一生牧会的经验总结或是保罗临终留给提摩太和提多一封遗嘱。他教导他们怎样牧养教会和管理教会等一系列关于组织教会的事,当然这些教导也适合我们今天牧养教会。一、祷告与代求教会的建立,首先是建立在祷告与代求上的,一个没有“恳求、祷告、代求,祝谢的教会定是一个建立不好的教会。从使徒行传中可以看到早期教会生活的境况,他们常是“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徒1:12-14)。尔后,福音得以传开,建立了耶路撒冷教会,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门徒增添了3000人,这些都是祈祷带来的果效。一个教会若没  相似文献   

15.
可是,真是巧事,一位乡下信徒病已重危,旦不保夕,家里人奔来教会请陈牧师去为之祷告,但求救他灵魂,死活听主安排。永生立刻提了把遮阳伞随着报信人去了。在纷纷扰扰的蝗虫飞舞嘘声里,到了那一家。进门,蝗虫是少些,但仍旧无法安下心来祷告。永生心里乱极了,这蝗虫不是和汤某那些人差不多吗?给教会带来的也是一场灾难,我永生给他们搅得日夜不得过平安日子,真要赶走这些蝗虫才好。想至此,他突然站起身来握紧手中的伞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家庭或学校环境里,家长和老师们经常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绪。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却道出了人类情感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孩子们口中的“我好失望啊”“我好开心啊”,这些句子既帮助他们确定自身的感受,也将这些情绪体验传达给其他人。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们通常用具体的情绪词汇来表达自身的感受,如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7.
, 《天风》2012,(12):8-10
编者按:在今天的中国教会,义工已经数以万计,他们对教会的发展贡献巨大。当各地教会培养了不少神学生进入教会并且日渐发挥更多作用的时候,义工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什么样的义工才能作“义”之工?教会又当如何培训义工,以使他们在教会事工中的果效更加显著呢?让我们看看本期的话题吧!  相似文献   

18.
余库 《天风》2001,(9):36-37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1:23),是一群由于信靠基督耶稣而被神称义的人组成的团契。这些人(教会)被神称为他自己的军队(出12:40-41),又由于这些人所进行的是一场属灵的争战(正如民数记中当那些被神拣选的民族要进神应许的迦南之地时,他们所要经历的是一场争战,这样才能赶出当时作恶的原地居民,当然真正为他们争战的是耶和华神自己)。以弗所书6章12节也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上帝是公义的,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处事待人亦当有公义之原则,而不能借一个"爱"字以偏赅全近年来,笔者常听到有人说:"教会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教会里只能讲爱,不能讲理。"果真如此吗?教会里是否需要由相应的纪律来维持秩序呢?若教会中有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管教和惩戒呢?  相似文献   

20.
彼此相爱     
高欣 《天风》2002,(4):43-43
圣经在约翰福音第13章34节中告诫我们:“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这一条经训是要求我们无论是在社会上、教会里,或者家庭中都应遵循的做人处事的守则,也是我们跟随基督的人所特有的记号。保罗对这种爱又作了相当精确的描述,并作了正反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