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宬斐 《学海》2023,(6):152-160
民主跨越中国历史语境进行传播、移植与改造,主要采取“解构-转化”和“传承-创新”这两种路径实现其“再概念化”与“本土化”,最终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概念的建构。该概念在突出创新性与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原有概念固有的语境、适用对象及其本来意义,充分尊重了民主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民主的“再概念化”与“本土化”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化新时代,聚焦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始终保持弹性和张力,始终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包容性,进而以崭新的民主范式不断拓展全世界民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看到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和西方政治思想家们都再度陷入“伊斯兰例外”论,确实颇令人深思。原教旨主义者赞颂以其独具的风格包罗人类生存的一切方面的不二法门教义。他们由此断言伊斯兰具有自己的民主概念,所以,人们既找不到对于其民主潜力持怀疑主义态度的证据,也无需觅求外来的经验去丰富它已经拥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虚概念”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逻辑界争论意见较多的问题,现将各种不同意见概述于后。一概念有无虚、实之分?“虚概念”是不是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概念无所谓虚实之分。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者持两种理由:(1) “概念”一词在逻辑学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作为理性认识 (思维) 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和终结;第二,它作为语词的思想内容,是判断的组成部分——主词、谓词等。虚概念中的“概念”属第一种含义,所以虚概念实质上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2)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是否是虚概念,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必须确定使用概念的论域。有的概念就客观世界的论域来讲是空类,但就另外的论域,比如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论域来讲,并不都是空类。那些在确定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希腊人创造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人造出了以下这些单词:“城邦”、“民主”、“人民”、“寡头政治”、“自由”、“公民”等等。这就不得不使人作这样的假定:是希腊人首先发现了政治的永恒真理,或者说我们所说的永恒真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奴隶制,这是他们的民主与民主本质之间的主要区别。因为世间必然有一个永恒政治的存在,可供人们进行哲学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历史。从这里,通过不同的时代,可以找到政治的核心本质;各种政治体制尽管千差万别,却在其功能上存在着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类同性:树立正义、使人  相似文献   

5.
宋雄伟  臧雷振 《学海》2023,(6):143-151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识性概念,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关系紧密。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国历史实践,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由主义民主”的历史逻辑,它内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紧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体现在对民主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是一种融合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解决实践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学理上回应了民主与治理,中央与地方,政党、国家和社会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同概念相当的术语是“名”。“名”这个字,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名大体相当于语词和概念。人们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形成一个思想,用语词把它概括、巩固、表达出来,就是概念。在人们的认识和交际领域,概念和语词是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整体。“名”这个汉字就表示语词和概念的统一体。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名”作为独立的概念和范畴进行探讨。他把名、言、事联系起来,考察了三者之  相似文献   

7.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8.
如同“历史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概念一样,在当前哲学用语中,“反理性主义”也是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概念。人们常常在许多不同的意义和场合使用它。因此,如果企图言简意赅地阐明它的含义,很快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例如,人们可以说:把一个作者称为反理性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否认理性(Reason)的权威。但是,“理性主义”一词本身又该作怎样的理解呢?它的权威性又是在哪些方面才可  相似文献   

9.
袁蓉 《天风》2001,(5):21-23
超越——宗教里永恒的概念。“提起宗教,有些人会想到超越,以及宗教就是超越出人间的苦难。”(1)它在这,在那,在一个人们永远无法“求证”也无法“证伪”的地方,人们一旦触及到它,它就不在那里了。它在空气中,在人们的心里,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还是它早已经就时间之先而存在于这世间?处在历史惯性中的人们不断地在发问、在探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同人,进而同人性的善恶有关。笔者试图就这一特定的角度,分析一下人性善恶的对于超越(特指宗教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个近代新名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上是这么解释的:“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民主”的解释应当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我们推理与延伸这个概念,就会知道,民主涉及的范围可以上至围家,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甚至可说无所不及,当然也包括教会。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下,隐藏着各种思想倾向和流派,它们有着复杂的思想渊源,且处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这里着重考察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的西欧社会民主党的官方思想体系(它通常是由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和理论家们所代表的),即“西欧民主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个近代新名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上是这么解释的:“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民主”的解释应当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我们推理与延伸这个概念,就会知道,民主涉及的范围可以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甚至可说无所不及,当然也包括教会。 教会,从社会学来看是个群体,具有社团性质,就这点而言,教会与民主必定有所关联。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会,对“民主办教”的呼声此起彼伏,我…  相似文献   

13.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辩证思维”已经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概念,但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目前尚无确切的界定。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初步辨析。 一、“辩证思维”内涵的“思维”取向辨析 按照一般的理解,思维和辩证思维之间是属种关系的概念,用形式逻辑“属加种差”的  相似文献   

15.
价值判断的对象并不仅仅包括各种行为方式,[1]也包括各种语词。“合理性的”这个术语是这样一个语词:具有了合理性的就是善的。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间,作为对所谓的“西方的合理性”的某种反动,人们之所以开始谈论“多种合理性”———这是一种特别被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很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详细论述导致这样一种主张出现的各种历史发展。我只想使自己限于———在与这次学术讨论的主题有关的各种概念所具有的学术框架之内———详细考察这些概念:这种框架就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争论。作为与“古代”、“传统”、“…  相似文献   

16.
于毓蓝 《学海》2003,2(6):149-152
“民主”是个让人神往、令人振奋的词 ,同时也是使人迷惘、无从着手的词 ,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说 :“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 ,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 ,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还是民主。”① 现代“民主”概念源于古希腊 ,诸多的定义与理解使之歧义重重。熊彼特认为 ,“民主的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做的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 ,想获得决策权的人要在人民的选举中通过竞争而产生。”② 亨廷顿也认为 ,“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 ,在…  相似文献   

17.
国内理论界已开始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其本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研究。人们初步认清了“民主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在此基础上,有必要上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分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从深层次探寻“民主社会主义”的谬误所在,分清理论是非。我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的历史观、折衷主义的方法论、多元真理的认识论、改良主义的政治哲学。其哲学理论根源,在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新康德主义、基督教  相似文献   

18.
综观西方思想史上有关“民主”的讨论 ,几个关键的混淆始终困扰着各派思想家对问题的展开。讨论“民主”必然要涉及“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而正是关涉这些基本价值的“价值观”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深刻误解 ,使得困扰古今的民主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在原有前提下已不可能有解。这些不断累积的误解 ,归结起来即是误置“民主”、“自由”、“平等”所涉“形上”与“形下”层面 ,误置“人格形式”与“人格形式持有者” ,误置“权利”与“权利物” ,误置“公民”与“私人” ,进而误置“公”与“私”的种种界限。本文将以上述几对概念的追溯…  相似文献   

19.
漫谈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漫谈市场经济中的“道德风险”卢现祥(中南财经大学)在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不断产生。这类现象在国外叫作“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原是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的概念。制度经济学家和产权经济学家常以“道德风险”概括人们的偷懒和搭...  相似文献   

20.
论坛荟萃     
余品华: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即人道主义历史观。它以抽象的“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鼓吹“建设带有人情面孔”的社会主义。他们说,“原来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的、自由的和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谋求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第三条道路的特点是……充分发掘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源泉”。他们把社会主义描绘成“我们文明的整个人道主义历史的遗嘱实践者”。还有人干脆说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社会实用人道主义”。它宣扬“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和民族利益”,是伦理道德的“绝对命令”,借口全球性问题和核战争威胁,否认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