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功能轻微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简称MBD)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注意涣散、活动过多和冲动任性。据国外调查,在学令儿童中,“脑功能轻微失调”者占5~20%。所以世界各国对此都很重视,从各方面加以研究。看来,MBD已成为有关小儿科、神经科、精神科、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小儿神经科和精神科的一项新进展。回顾国内,迄今尚未见到有关MBD的调查报告,现将上海市南市区某小学MBD普查和治疗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诊断“脑功能轻微失调”(MBD),历来缺乏比较可靠的客观指标。从1979年起,我们努力探索了一些诊断试验和检查方法,但看来各有其优缺短长。所以从1981年超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并在MBD 普查工作中予以实地验证。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功能轻微失调(MBD)究竟是事实,还是虚构?当然,这是事实。谁能否认脑功能的整体性可能遭到轻度的扰乱呢?那么,作为一个诊断实体来说,MBD究竟是事实,还是虚构?这个问题至今争论未定。但这并不奇怪,因为MBD还是一个尚未确切地下了定义的概念,它意义含糊,因而有多种解释。现在,让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下所以会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MBD这个名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涵义:症状学的和病因学的。前一种情  相似文献   

4.
何友晖等同志对颜文伟等的“关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的调查报告”(简称颜文)提出了质疑。“质疑”一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医学界的颜文提出了相当尖刻、然而又是缺乏以事实为根据的批评。这一批评反映出教育、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相互隔绝,互不了解的严重现实。颜文曾明确指出“有关MBD 的本质以及诊断治疗等问题,仍有待研究认识”。事实上,我国医学界从70年代初由国外引进MBD 的临床概念,到1977年开始较为广泛地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以来,并未把MBD 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而是把它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在不同情境下(闭目安静,倾听音乐和故事,以及完成校正改错测验时)正常和轻微脑功能障碍(简称MBD)儿童的脑电图特点。结果表明,当闭目安静,倾听音乐时,MBD儿童左侧半球的α均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当倾听故事时,其右侧半球的α均值低于正常儿童。在校正改错测验中MBD儿童的错误率高于正常儿童,在测验前和测验时的脑电图无明显差异;正常儿童测验前和测验中的脑电图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就上述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管林初   《心理科学进展》1986,4(2):48-56
一、研究认知药物的意义一般认为,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注意和信息加工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学习和记忆过程。因此,认知活动是大脑最高级的机能活动。人类的认知功能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医学和心理学问题。这种疾患在各个年龄阶段均能出现。在儿童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和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智力落后。其中包括先天愚(Down’s syndrom),父母近亲结  相似文献   

7.
MBD 原因未明,很有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是,MBD 儿童的父母在当初年幼时究竟是否MBD,往往不能回忆,或难以确认。因此,如能对MBD 父母的个性进行一番调查研究,或许可以为“遗传是否MBD 病因”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对象与方法从1985年3月至12月,我们对MBD 专科门诊每个诊断为MBD 儿童的家长都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然后选择其中父母双方资料俱全者进行统计分析,共计38对72人。至于  相似文献   

8.
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对此曾提出过大脑半球言语功能偏侧化异常假设。近期,发展性口吃的神经成像研究在支持这一经典假设的同时,还发现负责言语监控的颞叶系统和负责言语运动控制的额叶系统与皮层下脑结构存在功能失调,这可能损害言语产生时的精确时间控制。据此,研究者开始用神经网络的观点来解释发展性口吃产生的脑机制,认为患者可能存在由多个言语产生相关脑区构成的“双通路”网络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研究者借助脑成像等技术探讨了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脑结构发育特点, 发展缺陷与脑功能损伤的关系以及障碍干预和脑功能改善的机制等, 这为揭示发展性障碍儿童异常神经机制的共性和特异性, 进而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标记。针对儿童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 从脑结构损伤、脑激活异常、脑网络连接和脑功能康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指出未来研究应拓展角度, 注重揭示各发展性障碍之间异常脑发育特点的共性和特异性的具体表现、病理机制及基因基础等; 临床工作者应注重将脑发育的异常和功能改善用于辅助各类障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0.
加快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讨论会简介张立平日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关于形象思维发展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召开会议,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人右脑功能的开发实验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出席会议的主要有来自教育和科研战线的专家学者60余人,会上介绍了钱学森同志的有关意见和基本观点。与会者认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1990年1月5日开始的十年定为“脑的十年”,美国前总统布什签字批准定为法律。国际脑研究组织号召它的成员国将“脑的十年”变为全球行动。日本制定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欧洲共同体制定了“脑计划”。对人右脑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有力地匡正了长期以来在学术界盛行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国外学者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左脑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两次飞跃之后,进入“右脑革命”的新阶段。这必将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大家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忽视右脑及其主要功能形象思维的发展。普通心理学所论述的思维只是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方式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1.
小脑与发展性阅读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面临的学习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行为和神经生理学、影像学实验都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有明显的运动功能失调,如平衡性差、身体灵敏度不够以及自动化水平低。Nicolson等人提出的小脑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的小脑功能失调影响了书写及发音,导致语音及阅读能力不足,而且小脑与时间控制有关,阅读障碍者的时间估计能力有缺陷与他们的小脑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回顾了有关小脑理论的研究,并指出小脑的认知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多动症儿童与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梁福成  韩玉荣  董军 《心理科学》2002,25(2):160-162
本研究通过对29名多动症(MBD)儿童与正常儿童认知事件相关电位各成份的比较,结果发现多动症组与正常儿童组在反映大脑认知功能P300潜伏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P300可以作为检测多动症儿童的参考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受人格“大五”因素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研究,是儿童青少年个别差异研究的新方向.研究主要采用了量表评定、Q分类、自由描述等方法.结果表明,五因素结构可以较好地解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特点.目前,这一结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者继续探讨之处,但是它的确为揭示人格“大五”结构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超扫描技术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互动情境中有意识情绪感染的脑间神经同步问题。研究发现,脑间神经同步可能是有意识情绪感染在神经层面的指标。“发送者-接收者”模式的应用使得研究者们思考自我-他人重叠理论是否可作为有意识情绪感染脑间神经同步的心理解释机制。未来研究可采用基于自然情境的“发送者-接收者”模式以及“自然讨论”模式来探究不同社会因素对有意识情绪感染及其脑间同步机制的影响;未来还应构建有意识情绪感染的多模态超扫描平台,以此拓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动症 (MBD)儿童的智力、行为和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的分析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均数都低于正常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和行为量表指数高于一般正常儿童,反映大脑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的N2、P3的潜伏期较之正常儿童组均延长,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跨期决策是指人们对时间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 进而做出评价与选择, 其研究主要围绕时间折扣, 是指与当前或近期的损益相比, 人们赋予未来损益更小的权重。虽然有争议, 但Mischel等人很早就通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证明了延迟满足能力越强的儿童有着更高的学业成就。延迟满足与跨期决策都是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决策。研究者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了成人大脑内支持跨期决策的三个神经网络系统, 但关于儿童的研究鲜有报道。这三大脑网络系统都位于额叶皮层, 该皮层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快速发育。通过采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实验设计, 对处于跨期决策发展关键期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人群进行测查和追踪; 借助神经影像技术, 考察跨期决策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 整合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 构建可以预测跨期决策能力的脑影像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声音、音节或单词往往被重复或延长,或者由于经常发生独特的犹豫和暂停,以至中断有节律的语流。这种不伴有其它异常的口吃症状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一致性,约占儿童总人口的4%.有口吃的儿童一般生活不困难,能参加学习;有的宣传也说,口吃儿童有的长大后成了伟大的演说家,这些都可能助长  相似文献   

18.
游戏,这个儿童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早就以它的生动、活泼、有趣吸引着人们。多少年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们一直在探索它的实质,企图揭露它的心理机制。远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哲学家就指出了游戏的重要性。以后的席勒(Shiler)斯宾赛(H·Speneer)认为游戏是儿童过剩精力的无目的表现。霍尔(S·Hall)的复演论、格罗斯(K·Groos)的“预先练习说”都曾一度占统治地位……弗罗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发泄论”和“补偿论”来解释儿童游戏,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是把内部世界的想象表现出来,作为心理平衡的  相似文献   

19.
刘爱书  陈力 《心理科学》2004,27(5):1127-1131
本文探讨儿童听觉P300与行为问题和智力不平衡的关系。分别采用儿童行为问卷(CBCL)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评价儿童的行为和智力水平,采用听觉Oddball模式检测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智力不平衡和P300潜伏期延迟提示的脑功能损伤可相互验证,混合问题儿童脑功能损伤程度比单一问题儿童严重,智力不平衡且有混合问题儿童的脑功能损伤更有可能是器质性的。  相似文献   

20.
自主控制眼跳是眼跳类型之一。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研究各种脑损伤,神经疾病和精神失调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为研究眼跳的神经机制以及反应抑制、空间工作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自主控制眼跳的两种实验范式:反向眼跳和记忆导向眼跳,阐述了自主控制眼跳的神经机制及其实验范式的应用,指出自主控制眼跳实验范式为评定精神分裂症等脑功能失调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研究各种脑功能失调和精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今后的研究趋势是眼跳研究与神经成像技术和临床观察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