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正聿先生的前提批判论哲学观存在一个值得进一步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倾向——为一种纯粹逻辑的哲学思维方式辩护和建构一种非直觉的哲学活动的逻辑。而这一倾向归根结底又是源自另外一个倾向——基于直觉与逻辑二元分立基础上的逻辑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导致其所构建的哲学活动的逻辑仅是一种规范性的逻辑而不是创造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什么?胡塞尔认为哲学是反思,俄罗斯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却认为哲学是一种斗争。实际上,这是理性哲学思维和圣经思维的对立。理性哲学思维基于人是“理性的人”的认识,通过“逻辑”的手段来寻找事物背后的根据,哲学是“爱智慧”。圣经思维却从人是“神性的人”出发,把“雷霆和闪电”作为自己的“逻辑”,把哲学当作“生死事业”,因而哲学是斗争。舍斯托夫对理性哲学思维进行了抨击,他对哲学定义的理解是基于俄罗斯宗教存在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的名象交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包含着直觉的活动和直觉的成果。但任何一个民族的哲学或任何一个哲学形态,都不能完全依赖直觉来思维,而必须通过某种思维形式或符号,才能构成面向社会的思想体系。人们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西方哲学的传统是以概念作为最基本的形式和符号。中国哲学传统则不然,其思维形式和符号既有名、又有象。名相当于概念;象即意象,二者共存共用、互渗互动,与西方形成鲜明的对照。究竟应该怎样来看中国哲学思维这个特征呢?长期以来,人们把西方哲学的概念思维作为唯一的尺度和标准,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落后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直觉问题的研究十分热烈,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直觉的定义直觉的定义是什么,国内外学术界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国内哲学界讨论的情况看,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把直觉定义为认识中的飞跃。刘则渊同志认为:“直觉是思维对感性经验和已有知识作持续思考时,不受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洞察问题实质的一种认识突变(飞跃)。于祺明同志说:“直觉的实质在于它们是逻辑思维的中断,而采取了  相似文献   

5.
(一)在我国,学术界一般都承认人类有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前两种思维方式固其在哲学、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客观性和重要意义早已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但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其客观性直到前几年才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同;至于它的特点,至今仍是众说纷坛。有鉴于此,在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之前,有必要对直觉思维的客观性、称谓及其特点作简要的说明。直觉思维在西方早已受到科学、哲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不但承认其客观存在,而且把它看成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赵海燕 《孔子研究》2016,(5):146-153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史和逻辑史上来看,矛盾就是矛盾,本来无所谓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区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矛盾律在传统逻辑里公式化的表述之一是“A不是非A”。黑格尔把他的辩证哲学也起名逻辑,他认为传统逻辑中的同一律“A是A”是形而上学原则。他主张同一律及其否定的合取“A是A又是非A”(“A是A又是非A”与“A是A又不是A”在某些欧洲  相似文献   

9.
人的认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自然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逻辑和直觉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侧重从科学创造的角度.说明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性和统一性。第一,直觉的爆发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逻辑的运演。直觉是一种自由创造的思维,但这个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广博的知识积累.潜心专注的刻苦钻研,其中内涵了大量的逻辑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准备。逻辑的力量对直觉的影响表现为下面两种情况。一是直觉的判断方面。当科学研究进入微观和宏观领域时.直觉的判断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识读到一个新信号或新图象时.并不一定…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当代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关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可说是一个直觉主义者。什么是直觉?粗略地说,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跳跃性思维,它和灵感、顿悟、自由想象等属于同一个范畴。直觉思维没有确定的模式,而逻辑思维有确定的模式。 有趣的是,关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在科学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观点几乎是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1.
西方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哲学的变革 ,尤其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逻辑学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变革以及将西方科学思维运用于中国思想领域的研究进行的。进而形成中国近代思维方式的两种形式 ,即“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思维 ,二者各执一端 ,均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不适合逻辑学的发展 ,逻辑学的发展需要一种中西融通式思维。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研究中,大量的哲学论证其前提依赖于直觉,从直觉出发建构哲学论证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专家直觉与大众直觉哪一个更为可靠?传统哲学家认为专家具有洞见,大众则充满偏见,这种立场被称之为专家辩护。实验哲学家反驳了这一看法,认为专家直觉和大众直觉同样不可靠,所谓的洞见不过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偏见。追索这一思路,本文认为哲学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人间之学,专家和大众直觉都值得同等对待。本文一方面引介讨论实验哲学对专家辩护的批评,另一方面从概念上理清直觉和理论的关系,指出专家辩护不能成立的深层原因,进而在此新理路下,重新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区分、重新理解哲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富于辩证思维,已为人们所公认。然而对于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却一直缺乏系统考察。恩格斯说;“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33页)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逻辑范畴是“类、故、理”。从认识过程而言,“察类”是知其然,“求故”是知其所以然,“明理”是知其必然。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哲学对“类、故、理”范畴的考察来看其辩证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哲学知识的构成问题:哲学知识是依据什么思维步骤发生的?认识如何从非哲学的生活中产生并成为真正的哲学知识? 在历史上,哲学被认为是跟自然生活的一种决裂,非哲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是这样。对于非哲学家来说,这种决裂是某种“反常的或偏颇的现象”(即跟自然生活所确定的健康行为的常规的决裂),是一种“首足倒置”,而哲学家则认为这种决裂是离开简陋的、虚假的洞穴阴影和进入完全真实的现实,是朴素的思维方法中的革命。然而,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才离开阴暗的洞穴的?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值中国逻辑史研究会成立十周年之际。由研究会和华东师大哲学系、上海社科院哲学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逻辑史年会暨《周易》逻辑方法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华东师大举行。近年来,《周易》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关的这种思维模式在易学史上复杂的演变和广泛的实际应用——被当作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唤起了学术界热切的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要真正把握《周易》思维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近来研究发现双加工理论中基于分析性思维的逻辑或概率加工也可以进行快速的直觉加工,引发了一种叫做“逻辑直觉”的提议。不同范式(冲突检测、双指导语、喜好范式、随机反应)下的实证研究对逻辑直觉存在的稳定性提供了支持。逻辑直觉具有自动性和内隐性两个核心特点。虽然逻辑直觉对于偏差解释、理论革新和人类理性的讨论都有重要影响,但逻辑直觉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三中外思维方式比较在这个问题上,意见纷纭,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 (1) 內向的直觉思维是中国思维的基本特点。用“致虚极,守静笃”和清心寡欲这样一套神秘的寻求顿悟的方法,去认识诸如“道”、“诚”一类的范畴,“天人合一”一类的哲理。逻辑的归纳和演绎、注重抽象的思维推理,则是西方思维的重要特色。(49)(50)(30)(51)(52)(60) (2)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求统一、求和谐及整体性。在统一中存对立的观点(“利而不同”),构成中国文化形态的思维模式。从对立中求统一(“战争是万物之父”),是西  相似文献   

19.
读几幅“深山藏古寺”的国画,令人怦然心动!动的不仅是“心学”所说的心,更是禅宗所旨的“本心”,呼唤着自然和人性的复归。禅宗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不外乎禅悟、禅境、禅悦三个方面。“深山藏古寺”突出的就是一个“悟”字。“悟”是指领悟、感悟、觉悟,如佛祖拈花一样,通过心灵感受来领悟佛教真谛。比如“深山藏古寺”这一命题,看似简单,实际却难。如不打断正常头脑中的思维逻辑,使之进入一个非理性非逻辑直觉状态,就难以悟道。只有饱受佛法的重陶,把禅悟这一非理智思辨的直觉体验引入画中,才能绘出只有增人汲水而不显露古寺的…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逻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传统中,隐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逻辑或反逻辑的思维与语言现象,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典型代表的哲学派别更是严格地把隐喻排斥在经典逻辑的范畴之外。但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当代逻辑与认知科学的新发展逐渐揭示出一种事实:在认知主体的实际思维运作过程中,隐喻与逻辑绝非两种毫无关联的离散体;相反,两者在意义的暗示与牵连、概念的生成与转换、语言的理解与交流中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上交叉互动,共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喻本质地蕴涵着深层次的认知内容,并生动地展现出相应的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