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恕的新悟     
张宝侠 《天风》2002,(2):14-14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也有三分错”。我们基督徒虽因信靠主宝血洗净,但仍有人性的弱点。正如主说过,洗过澡的人,脚还要走路,脚会沾染尘土。饶恕就意味着要允许人犯错误,但并不是遮盖其过。肢体间当坦诚相告。箴言27章5-6节:“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相似文献   

2.
计文 《天风》1994,(1):31-31
何烈山本是普通的山,然而因为神的显现而成为圣山。“准能住在你的圣山?”(诗15:1)就是像摩西一样肯“脱鞋”的人。 涉足尘世,鞋不可能不被底下庸俗的污秽沾染。不脱鞋,就不配、不能、不该站立于圣地之上二。 低劣的品德不配做圣工,血气的勇敢不能做好圣工。  相似文献   

3.
单渭祥 《天风》2023,(2):29-31
<正>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3:13)当冲突来临时,能沉着应对、保持理性,并非易事。面对冲突,不同类型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反应,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回避型——“我不想面对!”大概是基于“以和为贵”等传统认知,或受到“得过且过”等心理影响,加上我们中国信徒非常认同“教会是家”的观念,许多人觉得教内发生冲突是件“家丑”,耻于见人,于是面对教内冲突,  相似文献   

4.
严蓉晖 《天风》2009,(7):4-5
经文:路17:3—4;太18:21,35 我们活在地上,与人交往,难免会有冲突。当弟兄得罪我们时,我们待人的态度怎样呢?记恨,冤冤相报,还是乐意饶恕?乐意饶恕是基督徒超越的生命表现!弟兄得罪我,乐意饶恕!我们饶恕,不是为功利,而是遵行主耶稣的命令;我们饶恕,因我们也得罪人,需要神的怜悯和人的饶恕。  相似文献   

5.
无债的生活     
骆霞  康军 《天风》2006,(13):44-45
我们认为,拒绝饶恕某人是我们与某人扯平或是惩罚某人的手段,这真是疯狂。当我们不愿饶恕别人时,实际上,我们也是在惩罚自己。所以,饶恕他人也是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6.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人在世上免不了有纠纷,往往是各执其理,各不相让。若是基督徒,他会委屈地说:“上帝知道我有理,虽然没有人判断我有理。等到上帝面前去评理吧!” 到了时候,上帝怎么评理呢?上帝公理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散发主馨香     
魏悌香 《天风》2011,(6):47-47
“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这句话也可以翻成:“因为他时常率领我们,使作为基督俘虏的我们得以参加基督凯旋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孔令东 《天风》2008,(10):23-23
饶恕是什么? 饶恕是在当他人不小心踩到你脚上时,你不是破口大骂,出口成“脏”,而是当他人向你道歉时,你一声和蔼的“没关系”并送以一个甜甜的微笑.  相似文献   

9.
张开勤 《法音》2008,(5):65-66
本刊讯4月17日是缅甸新年,即"泼水节"。缅甸驻华大使吴登伦及使馆外交官与缅甸在京留学生和商社人员160余人,于当日上午9时拜访了北京灵光寺,并在灵光寺欢度缅甸新年。期间,以常藏法师为首的灵光寺僧团为缅甸客人举行了新年祈福法会,  相似文献   

10.
数算日子     
梁明 《天风》2001,(1):1
2000年已逝,新的一年到来,对于已经过去的时间,我们有什么看法、什么感受呢?有点失落:因为曾经有过挫折、失败;有点忧虑:因为不知不如意的事情还会延续多久;有点害怕:因为曾在有意或无意中得罪了谁……满有喜乐:因为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满有平安:因为常常得到饶恕;满有信心:因为知道谁掌管明天…… 人生其实是短暂的,即使活到70、80岁,仍然是“转眼  相似文献   

11.
阮秀珍 《天风》2003,(5):5-5
前不久看了电视剧《还珠格格》,我深深为剧中女主角紫薇的宽恕精神所感动。对于一个曾经伤害紫薇深到极处的皇后和容嬷嬷,紫薇竟能如此地宽恕,动人的场面令人为之“沧然涕下”。 紫薇竟有如此宽大的胸怀,以行动实践“饶恕”的美德,联想到我们一些基督徒为着弟兄的一点点过错,或者对方压根儿没过错。仅仅是自己对他有误解、有偏见或有过节而对他恨之入骨,耿耿于怀,不肯饶恕,并且伺机报复,置人于死地。相比之下,能不自惭形秽吗?  相似文献   

12.
王俊 《天风》2006,(10):2-3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昵?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经文:太18:21—35 彼得向主耶稣提问:若有人得罪我,饶恕他七次可以吗?耶稣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并且讲了一个比喻,作为为什么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的原因。由此看来,宽容与饶恕不仅是当时门徒们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信徒应该努力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3.
特别致歉     
李娟 《天风》2008,(14):47-47
我们怀着共同的托付,共同的使命,相聚在这圣山上。忆我来时,三年时光觉得很长,因为有家乡教会弟兄姊妹在翘首以望;今日回想,三年时光并不漫长。  相似文献   

14.
祝你平安     
孙悦演唱的《祝你平安》曾风靡一时,大街小巷都在传唱,可谓脍炙人口。如今已十几年过去,我还是喜欢它的歌词和曲调。《祝你平安》之所以被人喜爱,经久不衰,我想正是因为它唱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声和渴望,那就是:平安是福。每到圣诞瞻礼和新年的时候,总要收到不少亲人及朋友寄来的贺卡,那一行行祝福平安的话语,都是他们最真的祝愿,带给我的是莫大的喜乐与安慰。  相似文献   

15.
苏志明 《天风》2011,(9):43-45
有的人将神学院的学习称为在“圣山”上的装备,这可能跟摩西在神的山(何烈山或西奈山)上的经历有关(参出3:1—12);有的人将它比作“旷野”的操练,这可能是源于保罗在阿拉伯旷野的经历(参加1:11—18)。神学院是“圣山”也好,是“旷野”也罢,其实都是造就上帝工人的地方。神学教育是为教会服务的。那么,如何认识神学学习和教会实践呢?这是笔者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滕吉菊 《天风》2003,(10):11-11
饶恕并不意味着忘记或否认发生过的痛苦的事情。饶恕是强有力地肯定,坏事将不会毁坏我们的现在,尽管它曾毁坏过。 造成长期怨恨的三个主要原因是:将受到的伤害过分归咎于别人。从我们的感情出发谴责冒犯过我们的人。制造一个怨恨故事。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特别重视教导人要谦卑,是因为她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上帝与人之间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种“被造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理智和道德上的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谦卑在上帝面前。“凡以谦卑态度敬拜上帝的人也能谦卑待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友善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以平等地位与人对话。主耶稣在马太福音7章12节教导我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谦  相似文献   

18.
若瑟的兄弟们见父亲已死,就说:"或者若瑟仍怀恨我们,要报复我们对他所行的一切恶事。"因此便派人去见若瑟说:"你父亲未死以前曾嘱咐说,你们要这样对若瑟说:请你务必饶恕你兄弟们的过失和罪恶,因为他们实在虐待了你。现在,求你饶恕你父亲的天主的仆人们的过失罢!"若瑟听他们对他说出这样的话,就哭了起来。后来他的兄弟们还  相似文献   

19.
生命更新     
洪书永 《天风》2006,(4):4-5
旧年(2005年)的结束,新年 (2006年)的开始,时间过得飞快,旧年转瞬即逝,转眼又是新的一年。新年、新春、新气象; 新人、新事、新天地,处处离不开一个“新”字,“新”给人以鼓舞、信心、希望和力量,“新”是“旧”的对立面,古人云:“新, 修旧更新也”。“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学习和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与能力取和,更属于一种具有复杂性质的情意性人格特征,是人的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一个社会没有了创新精神,就会陷入僵化倒  相似文献   

20.
饶恕人     
王海东 《天风》2004,(2):53-53
七次是饶恕人的极限,对常人也许如此,然而这种以数得过来的数字来计算对人的饶恕,显然不是发自内心的饶恕,远离了主耶稣教训的实质,这种以次数来计算的饶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饶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