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程佐林,徐绍清有的学者认为,“五四”文化战士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社会风俗的激烈反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对此,本文作者通过考察“五四”先驱者们对思想文化具体内容的批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良完俱在,精华与糟粕共存。五四文化战士们批判攻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儒家思想中有关纲常礼教和封建制度方面,即使对此,也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既有批判又有肯定和继承。陈独秀、李大创、鲁迅、易白沙、吴虞、胡适等,对以孔教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思想批判的态度是坚决的,但在批判中有取舍、有保留。陈独秀和李大别都承认儒家学说、纲常礼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积极意义。不过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生活,所以变成没有价值的偶象和精神拉圾。“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儒学和传统道德中,不仅有需要批判的消极因素,也有值得今天继承和发扬的东西。胡适和陈独秀都认为,温良恭俭让信义和平仁爱诸美德,虽不是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独有的内容,但它作为世界普遍实践的道德,至少也为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所蕴含。因此应该承认儒学和中国传统道德中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有价值因素。李大$1)在解释他批判孔教时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传统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剖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重性,指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出并阐述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继承方法;开创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等等。这些历史性贡献对于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也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弘扬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3.
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唐凯麟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方针,这是关系到能否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化自身的客观延续性和人(一定阶级、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于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应持"存在的呼应"及"同情的理解"的态度。惟有如此,方可真正"走进"传统文化而批判地继承;亦惟有如此,方可谈得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训的处世之道与中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宝库中一笔可贵的遗产 ,本文研究了传统家训中极具特色的处世之道的理论和教化途径、方法 ,特别就如何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髓,汲取儒学的智慧。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学当代价值;继承儒学核心思想,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承袭儒学重德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儒学和谐理念,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汲取儒学教化方法,充分体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引领儒学研究风尚。  相似文献   

7.
<正> 有一种看法,认为对传统文化必须彻底重建,根本改造,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文化的发展有其继承性。每一代人总是要在已经形成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每一个思想家也总是要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前人的思想资料来创造、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想。正是由于文化的继承性,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传统。如果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不断地彻底重建,根本改造,那就不会有传统了。而没有了传统,离开了对传统的批判继承,新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新文化,这  相似文献   

8.
文化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深刻批判了繁荣的资本主义文化产业表征下的大众文化的控制性和欺骗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渐转向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由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向文化批判的转换。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本质上说仍是生长于资本主义土壤之中,其批判理论由于太过偏重于抽象的文化批判而抛弃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矛盾的批判,具有明显内在局限性,由此在理论和实践中均逐渐陷入困顿的局面。以此为镜鉴,我们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和推销,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阿多尔诺哲学是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具有两个原则:一是资本批判的原则,或理性批判的原则;二是道德批判的原则,或文化批判的原则。阿多尔诺把这两个原则运用于考察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和反思奥斯维辛现象,通过批判启蒙精神,在微观层面上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观。在此基础上,他建构了以否定概念为核心的文化的形而上学,彰显了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文化批判品格。  相似文献   

10.
J.B.科布  黄铭 《世界哲学》2008,(5):108-111
本文在分析传统上帝观念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的同时,又指出现代无神论相应造成的局限性,认为西方应该批判地重新利用基督教传统作为现代世界的灵性资源,而中国也应该把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化结合起来。以怀特海哲学为基础的过程神学或过程思想正在努力地实现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内核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革和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时代氛围里,文化问题的探讨争鸣吸引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界学者的关注,一跃而成为八十年代中国的“显学”或“热门”。人们广泛而又逐渐深入地讨论着,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树立文化主体意识,科学地进行评价、选择、吸收、融合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的正确估价和批判继承的问题;积淀在人们的  相似文献   

12.
沈善洪、王凤贤同志的《中国伦理学说史》上卷,上起先秦,下迄唐代,洋洋五十五万言,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的有份量的著作,理应受到学术界热情关注。 中国的伦理思想遗产极为丰富,在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批判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使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来应该是顺理成章,不成问题的。但是,解放后三十多年,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变成了老大难,长期不能解决。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在解释封建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上遇到了困难。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繁多、体系庞杂,要求我们既要理性批判,也要合理继承。新时期,挖掘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对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义之邦”的盛誉。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认真地加以清理、审查,有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这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整个中华民族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民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心性文明"思想,是基于时代与实践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人文主义的基础上,积极吸纳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形成的以道德文明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内涵是丰富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道德文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必须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阐明了的一条原则。我国理论界对于批判继承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等问题,曾经开展过讨论。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却对法律也可以批判继承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哲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何显明,雍涛从文化的视野,特别是中西文化冲突、融汇的广阔背景中去透视毛泽东哲学的思想特质、文化渊薮,以及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这是80年代中期以来毛泽东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趋向。这是一个重大的视角转移,它给毛泽东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是,严格地讲,这种研究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宏观上讲,在有关毛泽东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研究中,往往局限于从成语典故、文化经典以及哲学范畴的实例类比来说明毛泽东哲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实,这种文化继承是表层的。要真正认识毛泽东哲学的中国特性,认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具体地分析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哲学气质、哲学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性格、文化心态等等,是如何具体地积淀在毛泽东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并如何从他的哲学思想中透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分析、把握毛泽东哲学的传统文化根基。从微观上讲,又存在着过于抽象的偏颇,缺乏深入具体的实证研究。或者在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作用上各执一端,未能对毛泽东一生的文化心路历程作出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学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态度由先前长期否定批判向批判继承的整体性转变,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在跨越两个世纪近三十年的研究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华传统美德给予了持续性关注,形成诸多富有启发性的重要观点。全面梳理和分析相关研究呈现的重要观点和基本特征,对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实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对传统与现实本身的理解,社会变革中的实践与传统的关系,传统向现实转化中的方法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机制,典籍文化和制约现实生活的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对传统批判继承中的理解和解释,主体性、主体间性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吸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发展中的接受与传播,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此,本刊辟“传统与现实问题研究”专栏,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园地。实际上,传统与现实问题不仅是个“史”的问题,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哲学其他分支学科甚至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都会涉及的综合性理论问题。因此,我们诚望学术理论界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