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的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国梅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1,24(2):219-220
von.Neunlan和Morgenstern(1944)的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EU)理论关于不确定性决策的规范理论。EU理论认为,假如决策者选择风险决策备择方案的过程符合效用公理.那么他一定是选择期望效用值最大的那项备择方案。期望效用是备择方案x的结果发生的概率p与该备择方案的效用u的函数。在EU理论的基础上,Savage(1954)提出主  相似文献   

2.
临终决策经常是具有复杂性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设想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或者说是文化水平有限的患者来说在临终决策方面比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来说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假定了一项研究,就是运用视频图像将能够减少这些人在临终决策方面选择照护的不确定性。具研究者对于被调查者的口头调查的前后,参与者都要向他们的首诊医生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在诊疗过程中所面临照护决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林让  杨宜苗 《心理学报》2021,53(12):1348-1360
矛盾态度不仅影响信息搜索、态度形成和决策行为, 而且影响决策后自我评价。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决策困难水平和结果效价的双调节作用的矛盾态度与决策后自我评价关系模型, 3个实验通过设计冲突情境对矛盾态度进行操纵, 冲突情境包括选择一所大学和就业企业,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矛盾态度对决策后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影响,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影响决策后自我评价的中介过程受到决策困难水平和结果效价的调节。矛盾态度和决策困难水平对不确定性产生影响, 不确定性和结果效价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由于不确定性的分离效应, 使矛盾态度和决策困难水平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相互冲突的双重作用结果。当获得负面结果时, 相较于低决策困难水平, 高决策困难水平的个体,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积极影响; 当获得正面结果时, 相较于高决策困难水平, 低决策困难水平的个体, 矛盾态度通过不确定性对决策后自我评价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不确定性容忍度及相关变量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其中实验1采用2(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2(概率水平:高/中)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2将实验任务设定在有延迟风险情景下中等概率水平,采用单因素(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1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概率水平存在交互作用:中等概率时,低容忍度个体比高容忍度个体更偏好延迟选择,高概率时,两者的延迟选择无显著差异,都偏好于选择决策.实验2结果表明:在有延迟风险中等概率时,高、低容忍度个体的决策偏好无显著差异,都偏好选择决策.结论: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选择存在影响且受概率水平和延迟风险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不确定性风险选择的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潘晓良 《心理科学》1998,21(5):412-414,419
本文认为不确定性风险决策备择方案的选择标准既不是规范效用理论所主张的效用最大化,也不只是研究者们基于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而提出的抱负水平,而是存在于决策不同阶段上的、由启发式策略控制着的这两种标准的整合,我们称之为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标准。为此,我们在研究抱负水平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负险选择的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理论及其支持性研究证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思考。指出抱负水平-相对效用整合是风  相似文献   

6.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19,51(4):407-414
本文提出了决策中不确定性的五种类型及其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应对机制:用简捷启发式替代加权求和应对信息不确定性, 用直觉应对认知不确定性, 用价值观预测选择偏好应对行为不确定性, 用决策参照点的权重替代概率应对结果不确定性, 用时间换时间以降低延迟折扣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新行为经济学应当通过“为什么”的功能性分析, 找到行为助推的心理杠杆。化解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助推; 化繁为简是行为助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风险决策心理因素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风险决策理论对于人们是否作出冒险行为的选择提出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解释:一种解释把风险决策归因于人们共有的基本过程,即“较冷”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些理论认为风险选择是由人类基本的心理和感觉机制引起的。而另一种解释则把风险决策归因于“较热”的情感和动机过程。这些理论认为,情境和人格因素会增强风险决策的动机并导致风险决策个体差异的存在。本文对这两种解释的不同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经济决策包含两个传统问题: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跨期选择分为冲动决策和自我控制,当冲动决策时,优先激活了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相联系的旁边缘区域,包括伏隔核、眶额皮层中部和前额叶中部;自我控制即选择延迟决策时大脑双侧前额叶和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增强。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大脑皮层和杏仁核与风险决策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直觉决策是以决策者经验为基础的无意识的决策过程.现代战争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要求指挥员在战场当中要善于利用直觉进行快速决断.受到决策的双系统理论以及再认启动决策模型思想的影响,美军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直觉决策在制定作战计划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培养指挥员直觉决策能力的方法,作战条令中也逐渐融入了直觉决策的理念.美军的研究发现和实践结果不仅揭示了基于经验的直觉决策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而且对我军培养适合于未来战争的优秀指挥人才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管理认知视角,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具体地,通过质性和量化方法相结合,首先基于意义建构理论(Sense-Making Theory)探寻领导者对于环境不确定情境的感知和解读过程;其次从管理认知视角探讨环境不确定性如何通过高层领导者的管理认知影响战略选择进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的过程和路径;最后基于权变思想探讨环境不确定性、组织文化、组织类型情境如何共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将克服过去领导情境理论研究不足,打通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昭示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路径,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方面将为领导者如何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具体领导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不确定性是众多组织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不确定性的适当处理,有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质量和效能.本文讨论了决策不确定性的生成机制和层次定位,并着重提出和分析了处理不确定性的几种心理学对策,包括减少对不确定性的认知、有效获取信息、结构化与启发式建模、结果模拟与预测、分散风险与组织适应以及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主编特邀     
编者按:本期主编特邀的文章着重介绍了王晓田教授近年来在行为决策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三参照点理论。这一理论是对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决策的众多理论的一个重大拓展。其精髓在于把统计和金融领域的均值-方差分析与决策参照点的应用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合成,使得风险决策的依据走出了期望功效最大化的单一性,为决策的分析提供了既符合理性又直观的界面和地标。王晓田是美国南达科达州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确定性决策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时报》最近报道了两则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科技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具有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政府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发展决策的不确定性.本文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发展决策的不确定性是长期存在的,但在转基因食品发展不确定性决策中应该有确定性的伦理准则,那就是“尊重生命健康,避免遗传物质跨物种感染”和“不伤害其他生命,保持生物多样性”.政府要建立起符合伦理道德的管理机制来规避转基因食品发展中的风险,即建立道德责任追踪制度、完善效益与风险评估检测制度、尊重知情选择的合理标识管理制度和健全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温迺 《应用心理学》2012,18(1):13-23
在构像理论中,用来证明决策分为筛选和选择两个独立阶段的证据存在于:筛选阶段的信息在选择阶段不再被使用。本研究以构像理论为基础,设计实验室模拟实验,以实验情境中越来越苛刻的限制条件,迫使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不利用筛选信息,以此来检验决策者在选择决策阶段是否利用筛选信息,以及利用的程度和条件。实验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信息最容易获得,记忆负荷最小的决策情境,过渡到信息最难以获得,记忆负荷最大的决策情境。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筛选信息在大部分决策者进行选择性决策的时候得到了利用,用以选择最终的备择项;(2)随着选择决策过程中对于筛选信息的记忆负荷,以及认知负荷的增加,筛选信息在选择阶段被利用的可能性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5.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及实验范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平  李英武 《心理科学》2005,28(5):1159-1161
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相继产生了多种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本文旨在对现有的国外情绪与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其影响机制和实验范式的演化及发展趋势进行概要性展望,以期为未来情绪与决策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引进决策的质量是引进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若干企业新技术引进决策情况的现场调研,对引进决策的程序特征、任务要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与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企业的新技术引进决策具有信息结构模糊、判断重心偏斜、决策风险大、参与高层化和评估机制弱等特点,特别是在引进决策中普遍重技术策略而忽视人员与组织策略,使决策过程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文章就此提出在新技术引进决策中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和强化决策程序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代表的框架效应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性理论的经典"异像",而辨优启发式是行为决策理论的一大新进展。该研究探讨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过程。以经营风险决策为情境,以有管理经验的被试为样本,实验结果发现选择理由越少的情景其反应时越短、相应的优势项的选择比例也越高,这一结果有效地支持了辨优启发作为过程模型的次序规则、停规则和裁决规则存在的客观依据,也间接证实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临床决策规则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依赖于大量原创性研究或循证医学的证据,旨在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从临床决策规则的概念、存在的条件、研制方法、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纽科姆难题是关于决策者合理行为的一个选择困境问题,它的提出使得贝叶斯主义者在理性主体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这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经典决策理论也因此分化为证据决策理论和因果决策理论两大理论流派,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的发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对纽科姆难题本身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存在构造缺陷或所设置的选择困境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边界。事实上,纽科姆难题具有一种特殊的因果决策结构,借助赖欣巴哈原理、屏蔽原理和可证实性原则等,在考察决策者斟酌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的方案来消解纽科姆难题中的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临床决策规则作为一种决策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依赖于大量原创性研究或循证医学的证据,旨在通过把临床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释的过程标准化,指导选择诊疗手段或路线,降低临床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因不必要检查(测)和/或治疗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效率,使诊疗最优化,促进患者安全,维持或增进临床的后果。从临床决策规则的概念、存在的条件、研制方法、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