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道教产生于中国 ,在历史上影响波及朝鲜半岛和日本 ① ,在近现代还传播到欧美等地。对道教在中国宗教史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位 ,已有许多前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扬。但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感到 ,把道教作为一个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加以研究 ,无论对于道教本身的认识 ,还是对于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都是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视角。2、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道教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比较起来 ,是个体系庞杂、支脉繁多的宗教 ,此种观点 ,可以元代学者马端临为代表 :“道家之术杂而多端 ,先儒之论备矣。盖清净一说也 ,…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向称儒、释、道三家(或称三教).自汉魏以来,史家多以"道家"一名混称老、庄之道家与张陵之道教.而"道学"一名既可指称"黄老之学",又为"宋明理学"之代名词.近世以来,学术界引入西学的概念,严格区分"哲学"(Philosophy)的道家与宗教(Reli-gion)的道教.而另外又有以"道学"之名涵盖"道家之学"者.而自19世纪以来,西方汉学界又以英文之Taoism或法文之taoisme统称中国的"道家"与"道教".于是,"道家"、"道教"与"道学"名称的内涵界定与使用范围遂成为学术界多年以来致力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宗教文化与历史学的角度,通过考察道家思想衍变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来探索"道家"、"道教"与"道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笔者主张,"道家"一词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狭义的"道家"概念,就是确指自先秦老、庄之学,秦汉黄老之学至魏晋玄学的道家学术流派;另一种是广义的"道家"概念,就是既包括原来先秦自魏晋的"道家"学术流派,也包括东汉以后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这样,既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哲学的"道家"与宗教的"道教"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我们尊重自身文化传统的学术立场.至于"道学"的名称,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都易于与原有的文化现象"理学"发生混淆,为学术长远计虑,使用似宜慎之.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在中华民族土地上自生的宗教,是以儒佛道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家道教文化最能全面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固有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文化中,道教教义思想居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自祖天师立教以来,道教教义思想经历不断丰富发展的几个大的阶段,如魏晋南北朝时的神仙之道、隋唐时期的重玄之  相似文献   

5.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属于道教的专利,但毫无疑问,道教是提倡养生的集大成者.然而道教养生号称有三千六百法门,应该从哪里人手呢?当然应该先从道理学起."本立而道生",养生之术是标不是本,这个本就是养生的道理、理念.简而言之,有三个原则,就是"自然养生"、"清静养生"、"以德养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台湾版序卿希泰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所说的道家文化,是包括了道教文化在内的。道家与道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秦道家,是以老庄...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就其观念形态来说,都起了道德规范的作用。由于宗教与道德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更高尚、更美好的生活实质的梦想与追求。那么,在道教的教理教义中,“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道家是如何解释“道德”两个字的? 早期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卷十八说:“夫道者何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浙江处州一带的洞天福地所蕴涵的道教文化对刘基的熏陶,老庄、道教学说对刘基思想体系生成的影响,刘基与仙客羽士的交游情况等三个方面来详细考论刘基与道家、道教之间的关系,兼论其亦道亦儒、归本儒宗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角度看 ,以哲学、思想、理论为主导的老庄道家创立于前 (先秦 ) ,以宗教信仰为主旨的道教建立于后 (东汉以降 ) ,随之而来的是道家与道教的融合、涵化、整合、熔铸 ,亦道家亦道教 ,亦道教亦道家。因此从整体说 ,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 ,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即亦分亦合的关系。文章分析了老庄道家自然主义生死观与道教“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 ,说明了在生死观上道教对道家思想的援引与衍化。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黄帝传说与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果从东汉中后期道教教团组织的建立开始算起,道教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举凡哲学思想、神仙方术、斋醮科仪、医学养生等方面的内容皆所包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1.
北京道教宫观历史悠久,历代仙真高道、名流隐士辈出。2005年,北京道教协会成立,下设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会、北京道教音乐团、道教文化研究委员会等机构,会长为黄信阳道长。自北京道教协会  相似文献   

12.
<正>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思想渊源“杂而多端”。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神仙方术、祭祀祭礼等,均为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道教在这些传统思想的滋养之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信仰体系。正因如此,才有“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天师道文化自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如果加上其前身的道家学说和方仙道崇拜,历史就更加悠久。数千年来,宗派传承,历代高道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了与儒、释并立的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人文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先辈智慧的光芒。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师道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糟粕。发掘和继承传统的精华,摒弃不合时代的糟粕,使天师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适应世界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潮流,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撰写此文,权当与全体道教同仁及所有热爱道教文化的社会贤达之士共…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文化中,儒佛二家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世所共认,提起道教,人们多以为道教“杂而多端”,并无多少哲学思辩。道教到底有无自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唐末五代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杜光庭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展示道教的思辨水平。 马端临《文献通考》云:“理致之见于经典者释氏为优,道家强欲效之,……祈祷之具于科教者道家为优,释氏强欲效之……。”此语正道破道佛二教相互涵摄的秘要,道佛二教除了在民间争夺信徒、抢占地势外,更在朝廷唇枪舌战,辩难教理,“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是两教所共晓的道理。对于道教而言,要在对立氛围的诘难中占取上风,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适应新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如何缓解物质富裕与精神贫乏这种失衡的状态?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我们如何以文化自觉的态度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推动新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令宏博士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哲学界中的一位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的年轻学者。最近几年,他的《中国道教史话》、《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和《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相继出版,系统而深刻地挖掘了道教思想,极大地宏扬了民族文化,在学术界反响很大。现  相似文献   

17.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兴起,中国道教学研究日趋活跃,成果渐丰。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从道教史、道教哲学的角度介入道教思想史研究,使道教思想史的学科建设有所进展。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道教思想史研究作为道教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学术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习惯用语中,道家、道教和道学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清晰的界限。学界长期以来也没有将道家和道教统一起来的总括性概念,这一历史难题是通过对道家、道教分期发展的梳理和“道学”概念的重新界定和使用而逐渐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文化的丰富体系中,存在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近年来,北京市道教协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的当代诠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教义教规阐释《道德经》开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可道、可变之“道”,有不可言说、恒常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