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柏柏尔人是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土著居民。归信伊斯兰教之前,柏柏尔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或原始宗教。柏柏尔人归信伊斯兰教始于阿拉伯人对马格里布的军事征服。他们的伊斯兰化涉及阿拉伯人与柏柏人之间、柏柏尔人不同支派之间的复杂关系。柏柏尔人谱系复杂、迁徙频繁,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不同部落的柏柏尔人出现过不同的教派选择。逊尼派、什叶派...  相似文献   

2.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由他们创作和编织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光彩熠熠,驰名遐迩。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民的智慧、美德和情操,了解到阿拉伯人民的生活、习俗及历史。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过程中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他们的精彩创作和伟大实践,是伊斯兰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在人类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今天,阿拉伯书法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几乎都留下了它的足迹,成为穆斯林宗教与文化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3.
正阿拉伯纹饰精巧繁密、变化丰富、别具特色,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纹饰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器皿装饰、细密画以及书籍装帧等方面。阿拉伯纹饰按照题材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构图严谨、精准均衡、秩序感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伊斯兰宗教、美学、数学的感  相似文献   

4.
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阿拉伯书法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陈进惠阿拉伯书法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伊斯兰教传播的有力工具,而且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普写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珍藻夺目的明珠。阿拉伯书法之所以历史悠久,驰名世界,与伊...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来,许多黑人国家元首转向伊斯兰(不管有无诚意),伊朗革命在阿拉伯和非洲群众中引起的关注,利比亚与乍得合并计划所引起的反应,就是这种宗教在征服非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的一些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阿拉伯文书法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书法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中华大地,融入中国社会。之后,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融会发展,经过长期的演化,逐渐形成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习近平主席对2018年在成都举办的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表示热烈祝贺。他说: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阿拉伯语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培养起伊斯兰文化意识,它可以使我们从字词、句子、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分析中阿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上的表现。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尤如鱼水关系,阿拉伯语言教学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伊斯兰文化,意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一部分,具体到阿拉伯语来说,它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所规定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阿拉伯-伊斯兰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点、准则、习俗等都对阿拉伯语中产生了深重的影响。而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维度去探讨阿拉伯语教学,并从语言中去寻找文化的印迹,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剪纸如同绘画、雕像、书法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成为一种文化传承。回族的艺术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元素与东方韵味的中国传统工艺相融合,将宗教的神圣符号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具有深层意蕴的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说起剪纸,国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对阿拉伯文剪纸艺术,想必了解的人寥寥无几。阿拉伯书法素以板书著称,中国的穆斯林却借用了中国剪纸艺术的外在形式,糅合进了阿拉伯书法艺术和伊斯兰特色的纹饰,  相似文献   

10.
陈进惠,于1938年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1960年毕业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曾任《中国穆斯林》杂志编辑、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图书馆馆长。陈进惠受伊斯兰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其学生时代已与阿拉伯文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在伊历一、二世纪,阿文书法在伊斯兰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艺术。中国,作为伊斯兰教最早传入的国家之一,阿文书法的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不少清真寺建筑都饰有阿拉伯文雕刻。其中,始建于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门楣上的古兰经…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书法都是以文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文字的功用为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伊斯兰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华。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偶像及绘画肖像,阿拉伯先民们便用阿文字母和图案来进行装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瞩目。 阿拉伯书法源远流长,公元 634—— 644年,即哈里法欧麦尔时期,苏阿德·本·卡斯建立了库法城,出现了以该城命名的库法体,它是阿拉伯书法最古老的书体之一。在此之前,萨法山区的萨法威书体、汉志地区的希里书体、阿拉米人的奈伯特书体等就早已在阿拉伯…  相似文献   

12.
图文报道     
2009年11月8日,国际著名伊斯兰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 Hossein Nasr)访问了北京牛街礼拜寺,参观了牛街礼拜寺的建筑艺术和清真寺展览室,听取了有关人士的介绍,了解了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波斯文化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关系。纳斯尔对牛街清真寺具有的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等多元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艺术特色非常赞叹,并十分欣赏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广泛对话、交流的胸怀。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后冷战时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面对外部的"伊斯兰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和内部的各种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以及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一种积极反映。它体现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人心思变的趋势,并顺应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伊斯兰音乐及其对世界音乐的影响纳光舜阿拉伯-伊斯兰音乐,是阿拉伯地区固有音乐和伊斯兰教音乐的融合体,属世界三大音乐体系之一。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民族的发祥地,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其文明程度就已达到较高水平。古阿拉伯人对音乐十分喜爱,不仅家庭生活和部...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之后,解释学在全球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思想界也深受影响,产生了一批以解释学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著述。但是解释学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既缘于解释学自身的特点和局限,也由于阿拉伯哲学家们对伊斯兰教教义抽象性、神圣性等特点的忽视。其后果造成了伊斯兰文化传统与现代学术的断裂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妇女权益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经过23年的努力,终于使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成功传播。伊斯兰教对于阿拉伯民族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首先,从信仰上成功实现了从多神崇拜向独一信仰的转变;其次,以阿拉伯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古兰经》的语言,迅速上升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语言;再次,各自分散的部落社会首次被伊斯兰教联合起来,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迅速凝聚为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并进而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最后,以《古兰经》、“圣训”为基础的伊斯兰道德,成为阿拉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总之,伊斯兰教的成功传播,使得阿拉伯人由分散、孤立、…  相似文献   

18.
隋唐以降,随着伊斯兰教的逐步传入,阿拉伯文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艺术交融互鉴,最终孕育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本文运用历史文献的方法,对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藏文化遗产文物中的阿拉伯文书法,进行对比研究、个案分析,梳理和发掘阿拉伯文书法融合中华文化及再创造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20.
《古兰经》注释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最早形成的学科,在揭示《古兰经》经义经旨,推动伊斯兰教历史进程,构建和完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引导穆斯林社会发展,规范穆斯林生活,促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其它文明交流互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注释《古兰经》历来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学术界的重视,并根据经训教义教法和注释学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注释学的学术要求、原则和修养,有效保障了历代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