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叶一生命     
霞光里,我看到梧桐树光秃秃的枝丫上,斜挂着最后一片干黄的梧桐叶,摇摇欲坠。春天的时候,它曾是一片嫩嫩的叶芽,生机勃勃;夏天的时候,它茁壮长大,绿绿地站在树梢的顶端。风来了,它舞蹈着,哗哗啦啦;雨来了,滋润着它,无声无息;晴朗的日子里,它饱吸着阳光,欢快地往根部输送着养分。  相似文献   

2.
理性与悟性     
看到一只鸡蛋和另一只鸡蛋之间差别的是理性思维;看到一根针和一头骆驼之间的共同之处的是俗性思维.理性思维能在没有界线的地方发现界线,悟性思维能在根本没有共同之处的地方发现共同之处。理性思维的上帝是确定性,给它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片云彩,它能给你一个完美的表达式;悟性思维的情人是不确定性,它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在一位砂子里发现灵魂,在满街的繁华里曾见荒原.闪着树根往上爬的是理性思维.它从树于爬向村校,从树枝爬向树叶和花朵,总之,从根本爬向技节,从旧草爬向复杂;顺江树叶往国间的是俗性思维,它从树…  相似文献   

3.
能力     
任何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然而,这潜能却像深埋于地下的矿藏一样,只有在不断地开发、开采中被运送到地表的部分,才能真正成为你能够享有的财富。这笔财富就是你的能力。 人生中我们时常会有许多的无奈,如有时面临机遇,我们却不敢接受挑战,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挑起这付重担的能力。因此,古人曾告诫我们: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力又像是一粒橡树的种子,当它从土层下发芽钻出地面,还是一株嫩苗的时候,任何辉煌的建筑恐怕都不会有它参与的机会;然而,一旦它在日月穿梭的…  相似文献   

4.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者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5.
一条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缘于它锲而不舍地挖掘;一只大鹏,纵跨五岳,横绝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地飞翔。一线山路,尽管崎岖而又险恶,不畏艰险的人最终会抵达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又宽阔,瞻前顾后的人也许会半途而返。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成功的奇迹,往往也会看到平庸的失败,这一切,都缘于态度。  相似文献   

6.
你能行     
欣赏学生,欣赏其行为活动中的闪光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有着无穷的力量。教育的眼睛,会从平凡乃至丑陋中发现美;教师的头脑.应该是哲学家的头脑,会辩证地去看学生及其行为,并得出正确的一分为二的结论.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他很小很小。  相似文献   

7.
知识涵义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何以在现在变得如此重要?我们必须从知识观念和知识涵义的转变来认识它、把握它,并由此得以理解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到来的必然性。一、知识观的演变知识涵义变化是动态的,知识涵义变化的历史顺序可以下列三个方程式表达:古代:知识=学问,所以学习它,崇尚它;近代:知识=力量,所以追求它,保存它;现代:知识=能力,所以共享它,应用它并使之不断倍增。从柏拉图时代开始,西方存在着两种有关知识的理论:关于知识的功能和知识的意义。一种以苏格拉底为代表,认为知识的唯一功能是自我认识,即人的智力、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生命琐语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成长。它如一张弓,弓弦是梦想;它如一口井,能量就是井里的水;它如一座迷宫,总是让人尚未摸到窍门就转错了弯;它如一次旅行,是由一分一秒和一厘一米所组成的。所以,不要负担过重,不能在旅途中给你带来快乐的东西不要装进旅行包里。  相似文献   

9.
小草感悟     
李静 《天风》2004,(6):51-51
春的使者按着时令将它的芬芳吹入人的鼻孔,我漫步在林间的石径贪婪地吮吸着春的芳香。忽然,石径中一丝亮绿映入我的眼帘;路面上的石头已被磨平,它在石缝中倔强地昂着头。我注视着它,许久以来被捆绑的心顿觉轻松。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高清海西方的现代哲学是在全面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从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无论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思考方式或是哲学的观点和倾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从追问原初的、先天的、绝对的本体,试图从那里找出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根据、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前途命运,转向于研究人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活动及其设定的现实世界,力求从这里去了解人的根据、价值和意义;它从注目遥远的、身外的非人存在,试图从那里寻求一种可以依靠的权威力量,转向关注人自身的存在和同人直接关联的存在,注重于发挥人的自我创造作用,它从追求永恒的终极真理的理性认知哲学,转向突出价值功能的真善美一体性的哲学;它从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注重贯彻以因果必然联系为核心的科学思维逻辑,转向以整个文化为基础、注重贯注以理解为标志的人文精神,它从追求绝对一元化的整体统一本性,转向注重个体为本位的多极化、多样化特征,如此等等。在这一转变中,毫无疑问,它丢弃了许多应当保留的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些方面陷入了更加极端的片面性。但无可否认的是,从总体本质来说,这个转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根据的。它反映的是人从自身的影子去间接把握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舍不得”曾是一种传统美德,这不可否认。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留作参加宴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才穿;新买的高级食品舍不得吃,而用作招待朋友或客人;朋友送的礼物舍不得用,放在柜子或抽屉里;刚发的工资舍不得花,而考虑以后的急需,未雨绸缪;周末的时间舍不得浪费,而仍然呆板地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生活中这么多的“舍不得”,的确有它的好处,它可以使你节省时间,节约金钱,有计划地消费……但是,凡事都来个舍不得,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让人遗憾。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使款式、颜色等不再新潮而失…  相似文献   

12.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之一。从远处眺望,它坐落在平坦的拉萨平原最显要的高处,阳光把宫顶的金色的亭阁照得闪闪发光;黎明前骑马路过,你可以看到月光神奇地映照在布达拉宫巨大的南面的白墙上。在这里,所有的文学,美术,建筑方面的伟大杰作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神奇美,  相似文献   

13.
生活如钟     
生活如钟。我怎样敲击,它就怎样回响。生活如钟。我们必须坚持天天敲它,钟声才会天天响起。轻轻地软绵绵地敲打,只得到细细小小的钟声;下大力气去撞钟,钟声就宏亮而远扬;不停地连续撞钟,它就长鸣不止;拼尽全力给钟一击,它就发出振聋发聩的惊世巨响。我们付出多大精力去撞钟,它就回报给我们多大的声音和多长的钟鸣。生活如钟。我们对生活付出多少精力,生活就回报给我们多少成就,一分不多也一分不少。放眼古今中外成就大业者,有哪一个不曾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而轻易成功?虽然他们各自的奋斗历程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多次获奖的爱好摄影的朋友曾对我说起过他拍摄照片的成功经验。说来也有趣,他把它总结概括为这么几句话:“你从正面拍,我从侧面拍;你从大处拍,我从小处拍;你从上拍,我从下拍;你从东拍,我从西拍;你从外拍,我从里拍;你从近拍,我从远拍;你站着拍,我躺着拍。”这一席话虽然没有什么高超深奥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站在对岸的山间小路上,回望着这座令我梦回萦绕的寺院──平兴寺,犹如流浪多年的游子见到故乡那一刹那,心中充满着感动。两座小山如两只手将它轻轻地环抱住,它就如婴儿在母亲的怀抱中静静地仰躺着,一条涓涓小溪轻轻地为它哼着催眠曲,缓缓地流向远方。远处群山层叠,隐约可见;青竹翠林,给这座小寺带来清净离尘的胜境。它很小,只有一座大雄宝殿依山而立,然后围着大殿的左右及前面,建有僧房三幢。大殿巍峨雄伟,透出古老佛法的庄严与凝重;僧房是现代民房建筑,外面涂着黄色的油漆,映现出佛法的活泼与适应时代的特征。佛法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幸福精灵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个精灵。它的出现只在一瞬,它的影子却能留一生。它如鱼入水,悄无声息;它如雁掠空,了无痕迹;它如花绽放,其香幽幽;它如柳舞风,其情柔柔。莫以手触,应以神交;莫以口言,应以心语。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人到野外散步,发现一只虫子缓慢而艰难地爬行,碰到稍大的土块或石头,它爬上去又滚下来,经过多次失败才知道改变方向。掉进土坑里,它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爬起来;遇到潮湿的泥土,它被粘住了,几乎不能动弹。老人看着可怜,小心地将虫子捉起来放到前面平坦干燥的地上,他以为这样虫子就能减少困难,更快更顺利地往前爬行。  相似文献   

18.
在五台山台怀镇北3.5公里的塔儿沟,有一座著名古刹,名叫宝华寺。它三面环山,坐落在北台之阳。寺庙西侧有一泉水,清彻见底,如鸣佩环地由北向南流入清水河。寺院周围山花烂漫,香气沁人肺腑;山上芳草萋萋,苍松郁茂,微风吹拂,松声咝丝;寺内清静幽雅,干净整洁,畦畦杂花,引得蜂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本严肃的著作在写作的时候,总是有它的助缘和起因的。我们在读王树人、喻柏林两先生合著的大作《传统智慧再发现》时,尤其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王树人先生本是精通西方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专家;喻柏林先生则是对心理学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之所以能从一个研究、传播西方文化的学者,转而深刻而较全面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智慧,一是得益于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扩展开来包括对“五·四”以来的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和重新评估;二是对文化本身内在的“传统”本性的思考。可以说,没有“传统”也就没有所谓文化。黑格尔就…  相似文献   

20.
德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绝不仅只是其为历代帝王所利用一个方面;它还积极地参与了我们民族灵魂的塑造,可贵美德的形成。柳宗元是唐代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与熏陶,在他的思想品格中,自然地形成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儒家风范。就此加以探索,有利于窥见中华主阶层品格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一面,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也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美德中那些溜烟发光的东西。下面,我仅从四个方面加以探索。一、爱人儒家提倡仁者爱人,仁爱精神是儒学的根本精神。爱人思想在柳宗元身上也有极深的影响。柳宗元在许多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