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佛教传入中土以后,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探讨其蕴含的轮回、因果报应、假、空等佛教思想,以及幻、缘、劫等佛教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谈起,分别从文中女性对封建伦理的反抗意识,女性对爱情婚姻的自主追求,对宝黛两种生存方式的思考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道家“复归婴儿”认为发展健全的人格及保养身体应学习“婴儿”淳朴、凝聚、无欲等饱满的精神状态。此思想可以帮助分析《红楼梦》中人物的心理精神疾病的死亡原因与施治手段。通过林黛玉、王熙凤及贾瑞之死分析其不良的精神状态与心理欲望对健康的影响,结合道家所提倡的六种婴儿状态:“营魄抱一”、“涤除玄鉴”、“见素抱朴”、“绝学弃智”、“知足知止”以及“知和知常”分别对此三人的心理疾病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罗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2-142
《红楼梦》是我国叙事文学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贾宝玉诗文的研究,能够从侧面了解整部《红楼梦》的叙事风格,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史上的天才杰作,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重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突出的特色。千古流传的圣贤教导,已经形成深厚的民族社会心理积淀,渗透到亿万炎黄子孙的骨髓。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也深受儒家孝观念熏陶。这些孝道,有值得弘扬和继承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柏部分。本文把《红楼梦》中的孝分成真情之孝和封建之孝两类,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这些“孝行”。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独具儒家味的孝。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职场教科书。于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细品了《红楼梦》,读完之后,发现它的确蕴含了丰富的职场哲学,特别值得我们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和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李纨是荣国府早夭的长孙贾珠之妻,在《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排第11位.在《红楼梦》众多悲剧女性形象中李纨可以说是受封建礼教摧残荼毒最深的一位.对于丈夫的早逝,李纨表面上恪尽职守扮演着贞节寡妇形象.然而在她压抑的内心深处却不时地涌动着对于青春年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她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表象里还隐藏着她的聪慧、热情.若以精神分析理论重新观照李纨,便会发现,真实的李纨是幽默、潇洒的,她不是冷漠的遗孀形象,只是市俗的眼光和礼教的规范使她不得不隐藏内心的感情,但是本能的冲动是无法被压抑的,它寻求着任何可能的突破口喷薄而出,以此来体现主体内在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晚明思想界正是在反道学的声浪中完成了哲学本体论的转换,即由程朱理学家形而上学的天道义理之心,转换成了以形气知觉为心性的存在,也就是以自然心性论看待人的本质,看待社会人生。它构成了一种思潮,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红楼梦》人物的塑造,其灵性,其鲜活,可以说正是受此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影响所致,或者说是晚明自然心性论哲学见诸文学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示人以解脱之道。如何从人生之苦痛中解脱,即是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所在,其意趣与禅宗可谓不谋而合。以此意义看,《红楼梦》正是一部难得的“禅话”,而解开这部“禅话”的密钥就在于领悟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4,(5):81-85
《红楼梦》霍译版由于其创造性翻译深受读者喜爱。本文通过霍译版中刘姥姥言语、信仰建构以及叙事建构,探讨了刘姥姥艺术形象在西方的经典化可能。  相似文献   

12.
杨括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6-126
《红楼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就浅谈一下其在对女性的崇拜、对男权的批判和作者的两性观念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16.
祁自敏 《美与时代》2023,(1):102-104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其中不仅富含传统绘画的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节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深受绘画意象的浸染。“黛玉葬花”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具有超凡远尘的画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三、晚明哲学的情理之争任何哲学本体论的建立,都必须在性命之理上讲得通,都不得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落入虚妄,都必须符合情与理的真实存在,唯此,其为艺术哲学的本体论,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人生,有益于艺术创作。晚明哲学自然情性论也是这样。它能不能于性命之理上讲得通,能不能在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上不落入虚妄,直接关系着后来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也关系着怎样理解《红楼梦》情感本体论问题。而晚明哲学自然心性本体论又是在情与理之争中发展的,因  相似文献   

18.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19.
七、欲洁何曾洁--兼论净土美学的现代启示我在前文曾说妙玉居住的拢翠庵,是园中之园、净土中的净土.现在我们还应该说妙玉在大观园群芳之中,是最为洁净者,是洁净者之典范是洁净中之洁净者.然而她如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命运竟然如第五回断语所说的那样.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其下场竟然是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一个闲去野鹤,无拘无束的灵性少女,却被贼人动持,倍受凌辱,成为不洁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二回).  相似文献   

20.
五、净土王国的灵性儿女大观园再灵秀美好,也是作者为他的主人公及灵性儿女们所设计的乐园,是为展现他的审美理想作陪衬的.如果把大观园视为一幅美丽的画图重要的是这幅画图,中的人物是怎么样的;人物处此画图中为何种神情、品性、具何种心志、精神状态,才是画图审美所在.这是研究<红楼梦>净土美学不得不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