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声 《天风》2009,(12):16-17
“主日”一词始见于圣经《启示录))第1章10节,约翰在拔摩海岛见异象的时间是在“主日”。它原意自然是指“主的日子”。基督教从犹太教守安息日(礼拜六)转变到在“七日的第一日”(即礼拜天,也就是“主日”)礼拜,开始于主复活显现的那一天(参约20:1),以后门徒及其追随者们为了纪念主的复活,往往就在那一天聚集(参约20:26;徒20:7)。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人最初在西奈旷野流浪时,摩西命令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节日,为人们诵读《妥拉》,传授犹太教的律法意识,每7年为一轮。以色列人离开西奈旷野后,在每周一和周四早上也开始诵读《妥拉》,因为这两天既是集市日又是法庭开庭日,听众很多。到公元1世纪前,按时诵读《妥拉》已形成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境遇的不同,居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诵读《妥拉》的时间不同。前者要一年诵读完一部《妥拉》,后者则要三年读完一部《妥拉》,故有“三年一轮”之说。 现在的犹太人,大多沿袭巴比伦犹太人…  相似文献   

3.
范晨光 《天风》2004,(7):4-5
经文:赛6:1-8 旧约以色列民将安息日守为圣日,敬拜亲近上帝。新约时代我们来到一个崭新荣耀的日子--"七日的头一日",这一日是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得胜的日子。从此,安息日的观念渐渐转为主日观念。这主日成为新约教会崇拜的日子(徒20:7)。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在特殊的日子里,犹太人总要点燃蜡烛(最早是点灯).如在安息日、在重要的节假日、在婚庆日等.大约每周五日落前20分钟,家庭主妇便点起两支蜡烛,一支的含义是记住安息日,另一支是当守安息日,在蜡烛燃起时,她要感谢上帝把神圣与欢乐的气氛带给她全家.伟大的希伯来诗人C·N·贝利克(Bialik),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主日     
教会里有人把“主日”与“安息日”相混淆,以为“主日”就是“安息日”。所以有人误把“礼拜天”(周日)称作“安息日”。 其实,“主日”通常是指“礼拜天”(周日),用圣经的说法就是“七  相似文献   

6.
礼拜     
周志治 《天风》2002,(12):19
什么叫“礼拜”?《辞海》是这样讲论教会的礼拜的,“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多在礼拜堂举行。由牧师主礼。内容包括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星期天也称礼拜日,或主日。《辞海》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耶稣基督受难后,在星期日复活,故以该日为礼拜日。“诚然,以星期日为礼拜日,是与主耶稣的复活有极大的关系。圣经说,耶和华上帝用六日造天地万物,第七日歇了他的工。又经过了几千年,神藉这先知摩西向以色列民颁布了十条诫命。这十条诫命中有九条是命令,唯独第四条乃是叫人“纪念”安息日。怎样纪念呢?“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  相似文献   

7.
玛窦福音第21章第33节至第43节,记载了主耶稣讲述的一个“葡萄园”的比喻。 在这个比喻中,每个人物的喻意都很清楚:“葡萄园”是指以色列,“园主”是指天父,“园户是指犹太人中的宗教领袖,园主派遣来的”使者。是指天主派遣来的历代的先知,园主派遣来的“儿子”就是指主耶稣基督。  相似文献   

8.
创造七日     
<正>上帝六日创造,每一日创造完毕,都说:"有晚上,有早晨。"第七日为安息日,却没有说"有晚上,有早晨"。莫非上帝的安息日尚未结束,还在进行?《创世记》第1章记载中,上帝每日创造,除了第二日,都说:"上帝看着是好的。"尤其在第六日,人被造成,"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1:31)。在这一章里,"上帝看着"一共出现了六次。很显然,创造的七日,是上帝所看的日子,并非人每天的日子。人类的每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所孕育的民俗节日活动也多彩多姿。您知道吗,我国的许多民俗节日,虽然本身并不是道教节日,但其节日的风俗与道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民俗节日——春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春节”是自西历(公元纪年)传入我国以后对旧历岁首第一天的称谓,在此之前人们称这一天为“元旦”(后将阳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元者始也,初也;旦者晨也。所以,元旦成为一个充满喜气、热闹非凡的日子。谚云:百节年为首。因此,元旦(春节)是我国人民最注重,也是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相似文献   

10.
陈德群 《天风》2008,(10):34-36
一、保罗到哥林多传道遇见了亚居拉和百基拉 18章1—4节:“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义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作工。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相似文献   

11.
奥当麻扎是祭奠阿里·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王”)的圣灵之地,他是10世纪时喀拉汗王朝第七位位汗王,其陵墓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城东北90公里处的布格拉沙漠中心。每年穆斯林在巴拉提节(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开始)与乌守尔节(每年7、8、9、三个月内不定期)分别举办连续3天的朝活动,形成了“奥当凶”(又叫“奥儿达木节”)。节日期间,信徒们要忏悔自己的罪过。育经祈祷,然后集体朝,围着篝火跑“萨玛舞”最后一天是高潮,每人把准备好的三角或四边形的各色旗帜插到麻扎上,然后通宵围绕麻扎育经社,高20米的“旗…  相似文献   

12.
上帝造了两种人李建欣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一下《圣经·创世记》就会发现:其中有两则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第一个版本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万物始创”的故事:上帝在六日之内创造万物,第七天休息为安息日,这就是今天星期天的来源,上帝在第一天让世界有了光,分开了昼与夜...  相似文献   

13.
犹太教会堂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进行公共祈祷、慈善、文娱活动和研读经书的场所,是犹太人的宗教、教育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心(Synagogue取自希腊词汇synagoge,意为“一个聚会的地方”,是希伯来语Bet Hakeneset的译文)。 无人知晓犹太教会堂的建制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据传,它最初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勒斯坦,但许多学者认为它源自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失去故土与圣殿,又没有领袖人物的犹太人,自行组…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宗教》2009,(6):44-44
“端节”,是水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年节),水语叫“借端”。节日期间开展赛马、斗牛、打铜鼓、唱花灯等民间文体活动,除了杀猪、杀羊、杀鸡(鸭)等招待宾客外,“鱼包韭菜”是水族人民用来祭祖和接待宾客的佳肴。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2,(7)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正值全世界的少年儿童欢庆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年仅十二岁的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衷心地向全世界少年儿童发出了节日的祝福,并与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共度自己的节日。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用他掌握的藏语文电脑技术,打印、排版并亲笔签名,发表了祝词:“国际六一儿童节吉祥如意!”他希望和祝福全世界的少年儿童能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同时,他祝愿包括藏族少年儿童在内的全中国少年儿童幸福、快乐、吉祥如意。(2002年6月2日人民日报)十一世班禅祝福“六…  相似文献   

16.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17.
4.《回归法》《回归法》是关于犹太人身份界定的法律。按说,这一事关以色列人口构成的头等大事的法律理应由政府定夺,但犹太教正统派⑦却企图垄断这个涉及许多人公民身份的权力,为此,它与世俗势力及犹太教改革派⑧和保守派⑨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早在1950年,以色列议会根据以色列国存在的理由之核心思想——“流亡者的聚集”,制定通过了《回归法》,规定:在任何地方的任何犹太人均有权返回以色列定居,入境时自动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资格。然而,《回归法》对如何确定犹太人身份并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在日后执法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犹太人身份成为一…  相似文献   

18.
谈潜能     
“圣神显示在每个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这是《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七节里的一句话。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的潜能。在当今这个知识化的信息时  相似文献   

19.
农历七月十五日破晓,被尊为全真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景象。殿堂内外摆设得整整齐齐,扫除得干干净净,准备即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中元法会。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道教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道教宫观内都要举行隆重的道场。早在汉朝以前人们就信仰天、地、水三官大帝,道教称三官中的地官为赦罪大帝,尊其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中元节,又是地官的圣诞日。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3):74-81
在犹太传统中,诵读《传道书》是住棚节礼仪的一部分。但当前对《传道书》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它在犹太宗教仪式中的运用。住棚节作为犹太节日,本质是犹太人的一种时间标记,而《传道书》又以对时间观的讨论而著名。住棚节与《传道书》的关联不只限于个别经文,而与文本整体的内在运思有着本质性的神学关联,《传道书》的神学运思可以说是既来自住棚节又回到住棚节。《传道书》的思想,并不是那种脱离独特的以色列救赎史传统而进行的个人思辨,就其与犹太传统的关系而言,也不是一种颠覆或背离,而毋宁说是一种传承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