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菁菁 《学海》2015,(1):177-184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较高的市民化成本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难点之一。本文首先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概念内涵及其构成,梳理了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成本和个人成本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综合成本进行了测算,提出应该加快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和市场"四位一体"的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并探讨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和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各自应该担负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2.
岳清华 《天风》2013,(12):24-25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率。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表明:到2020年前和2030年前,中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3亿人和3.9亿人。  相似文献   

3.
张笑秋 《学海》2022,(4):13-19
本文以新人力资本理论为视角,借助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的1047份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市民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处于低水平,市民化处于中等水平;总体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将人力资本构成要素区分为传统人力资本要素和能力,二者各自作为一个整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家庭、务工单位与个体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经验、健康与能力,可以作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一般认为,城市化最为直接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笔者认为,除此之外,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也应成为城市化的基本目标。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时代进步之必然自从城市形成之后,就存在着一个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地域不断扩大的现象,但真正的城市化运动,则是与工业化紧密相联的。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直接产物。因为在前工业化阶段,城市化和城市扩展的速度异常缓慢,只有以工业化为强大推动力的城市化才展现出翻天覆地、激动人心的壮丽场面。所以,城市化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5.
利未 《天风》2016,(12):26-28
正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简单地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中国基督教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很多地方的城市教会开始迅速发展,而农村教会的发展渐趋缓慢,甚至出现萎缩。中国基督教如何应对这样的新情况、新挑战?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那么,什么是城镇化呢?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由此导致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历史进程,它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积极培育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方面,与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相比,与城市消费相比,农村消费市场无疑发展得不尽如人意。如1996年农村消费品市场比城镇消费品市场的份额低13个多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只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1/3,199...  相似文献   

8.
段琦 《中国宗教》2014,(2):38-39
有专家估计,到2025年,将有2/3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里。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中国基督徒的构成将不再以农村人口为主,以往占基督徒总人口80%的农村基督徒多数将转入城镇,中国基督教信众将以城市人口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从都昌基督教现状看农村基督教发展趋势刘铨玉徐贵水地处鄱阳湖北岸的都昌县是一个拥有30个乡镇63万多人口的农业大县,其中农村人口占92.7%,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十年来,基督教在我县农村发展较快,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都昌县基督教近十年来的客观现状,根据...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现状与对策项光勤苏南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自从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日益过剩已成为困扰各地党政领导的难题。本文将就当前苏南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组成部分。它指主要通过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小城镇实现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的过程。本文在此概念框架下提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七大基本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6,(1):76-81
作者基于对我国"十三五"和中长期人口格局变化的判断,提出需要重新调整中国人口发展战略和实施相关政策改革。作者提出需要将生育政策改革、开发人力资本红利、推进户籍改革和实现迁移流动人口市民化、积极开展行动应对老龄化,及强化家庭的发展能力构造成为面向未来的新人口发展战略五个支柱。作者深化讨论人口转变和人口红利的关系,提出应充分挖掘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新人口红利",推进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困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丞需向其他行业和地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产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和佛山市委的有关指示精神,近年来,南海市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实行由点到面、分批铺开的做法,抓好“镇、村、户、路”四个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践,逐步探索了“以城镇为龙头,以村、户为基础,以道路为纽带,城乡一体,共建文明”的这样一条工作路子,从农村到城镇,初步形成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活动. 1992年,省委先后两次在南海市召开了农村和城镇的文明建设会议,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  相似文献   

15.
时比分析农村与城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状况,旨在了解新农合政策带给农村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益处及今后还需完善和努力之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2007年新增的23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农村与城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96例农村患者,88例选择血液透析,8例放弃治疗;142例城镇患者,23例选择腹膜透析,108例血液透析,11例放弃.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患者慢性肾炎为主要的原发病、都存在透析过晚、并发症发生率高、急诊透析率高的现象.与城镇组相比,农村组患者平均年龄、肾痛知晓率、残余肾功能、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清除指数低于城镇组(P<0.05);梗阻性肾病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急诊透析率、死亡率、失访率高于城镇组(P<0.05).新农合的实施使农村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了治疗的机会,针对农村患者肾病知晓率低、临床状况差的特点,需加强农村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春龙 《学海》2004,(3):202-20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年11月,419页  近年来,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关注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关注农业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转移,也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农村与城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状况,旨在了解新农合政策带给农村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益处及今后还需完善和努力之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2007年新增的23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农村与城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96例农村患者,88例选择血液透析,8例放弃治疗;142例城镇患者,23例选择腹膜透析,108例血液透析,11例放弃。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患者慢性肾炎为主要的原发病、都存在透析过晚、并发症发生率高、急诊透析率高的现象。与城镇组相比,农村组患者平均年龄、肾病知晓率、残余肾功能、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清除指数低于城镇组(P〈0.05);梗阻性肾病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急诊透析率、死亡率、失访率高于城镇组(P〈0.05)。新农合的实施使农村终末期肾病患者获得了治疗的机会,针对农村患者肾病知晓率低、临床状况差的特点,需加强农村慢性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鑫 《学海》2004,(3):201-202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0年8月,56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它不仅是我国解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2):93-101
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存在市民化问题,还存在本地化问题,这里从区域分割视角去讨论本地化问题,认为阻碍本地化的最根本因素是区域社会体制,主要有三类具体的社会体制,即唯利型生产体制、分离型消费体制和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唯利型生产体制(特别是拆分型劳动体制)使得农村流动人口失去了本地化的基础,因为在这种生产体制下,他们不能在流入地获得稳定的就业,也不能有效地处理好流出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唯利型生产体制决定了分离型消费体制,而后者又强化了前者;非均衡型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和巩固了分离型消费体制和唯利型生产体制,流入地政府之所以不将农村流动人口纳入到其消费体制,主要还是出于对公共服务成本的考虑,而唯利型生产体制则为非均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反过来说,后者进一步强化和加剧了前者。这背后的症结是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不愿承担农村流动人口的本地化成本,由此产生了三类阻碍本地化的体制。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适应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开放性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急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一、城镇化对中国基督教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督教在信徒数量、城乡信徒结构、教会牧养方式、社会参与方式、宗教供需关系等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1.信徒向城市转移,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基督徒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城乡基督教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基督徒数量增长明显,既包括由农村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