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以山东省某中型监狱341名成人暴力犯为被试考察两类攻击、CU特质水平和特质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CU特质水平与两类攻击正相关,与特质焦虑呈负相关,特质焦虑水平能够预测成人暴力犯的冲动性攻击。(2)个体的CU特质水平能够调节特质焦虑与冲动性攻击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特质焦虑水平对低CU特质个体的冲动性攻击影响大于高CU特质个体。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分3个研究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的贫富对个体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研究1考察了知觉者贫富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2考察了行为者贫富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更有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的行为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研究3考察了知觉者和行为者贫富对自发特质推理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仅富裕启动条件下的被试更可能对富人刻板一致句子进行自发特质推理。本研究为自发特质推理发生的灵活性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某综合大学大一到大三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特质愤怒、敌意认知、冲动性水平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敌意认知在特质愤怒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特质愤怒既对攻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也通过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产生间接影响;(2)运动冲动性因子对敌意认知的中介作用起到调节作用, 即敌意认知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随着个体冲动性水平的增加而提升;敌意认知对个体的攻击行为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自然灾害事件下受创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创伤后症状反应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杀态度问卷对“桑美”台风重灾区的65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学生的创伤后症状反应与自杀态度有着显著的相关;(2)特质应对方式对创伤后症状反应与自杀态度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果支持了应对的关联模式,应对具有情境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情境相关性及其对“特质-工作结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情境相关性是指当情境能够对个体表达特质提供相关行为的线索时, 该情境即具有相关性, 它和情境强度共同组成特质激活的潜能, 并在工业组织心理学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情境相关性有研究提出情境维度说, 建立特质激活与评估模型。受到情境中相关线索激活, 特质表达为工作行为。在与不同水平各个维度的线索相一致时, 工作行为被评估为工作绩效。研究表明, 情境调节变量可以在3个水平提供特质激活线索, 调节“特质&;#8722;工作结果”关系, 如任务水平的工作控制、群体水平的领导行为以及组织水平的领导&;#8722;成员交换(LMX)关系等。情境相关性研究在人才选任、绩效管理、改善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冲动性特质量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对63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冲动性特质对高中生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校园排斥在冲动性特质与高中生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冲动性特质经由校园排斥影响高中生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受生命意义感的调节,随着生命意义感的增加,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效应逐步减弱。冲动性特质可以通过校园排斥增加高中生自杀意念强度,而生命意义感能有效降低校园排斥对自杀意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特质激发理论探讨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心理契约违背对实施辱虐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人格特质与心理契约违背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辱虐管理的影响。以213份两轮时点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的亲和力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神经质则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管理者心理契约违背对辱虐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心理契约违背不但调节了管理者亲和力与辱虐管理之间的负向联系,还调节了神经质与辱虐管理之间的正向联系。  相似文献   

9.
民族志建基于人类学学者的田野工作之上,是对文化"他者"的描述与分析,也是对"他者"文化一种部分真实的呈现。但是,这种部分呈现的真实性并不能否定民族志的学术价值。民族志学术生命能够得以延伸,恰恰是这种部分真实的呈现所留下来的值得进一步言说与对话的学术空间。事实上,回访研究对于延续民族志的学术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对异文化呈现的民族志逐渐接近真实与完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北省和河南省各一所综合性大学621名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好奇与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错失恐惧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我控制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好奇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低事件率对医学图像视觉搜索漏报的影响,用SMI250眼动仪记录放射科专家与新手检测胸部X光片的过程。结果发现:(1)专家和新手在低事件率(10%)下的漏报率多于高事件率(50%),但专家在高低事件率的漏报率的差值小于新手。(2)专家和新手在低事件率下的注视次数少于高事件率,眼跳幅度、扫描错误比例大于高事件率。结论认为:专家与新手进行医学图像视觉搜索时出现低事件率效应,低事件率效应主要是由于扫描错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船山对于阳明及其后学的批评十分激烈,其中包括知行学说、无善无恶、赤子之心等方面。如果严格地从哲学史角度来考察,船山的批评确有过激之处,对阳明的理解也有不精确的地方。但除了哲学史的澄清,我们还应当在船山的批评中挖掘更深层的意义,亦即其中所展现出的与阳明的对立。这种对立是实际存在的:从对人性的看法来说,船山主张性日生日成,可以视为一种开放主义,而与阳明的本来主义有区别。这种日生日成的学说,隐含着性不必然同一的观点。性有差等,与满街都是圣人所构建的政治哲学是两种类型。船山所期望的政治,与明后期受阳明后学鼓荡的政治局势截然有别。也正是分析到这一步,船山批评的针对性也才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道家学说中,"无"观念的抽象化有两条线索:一是在黄老思潮中呈现的内面化抽象,是以"无"表征某种精神状态,也即"虚无",来说明"道"如何被内化为统治者的执政品质("德");另一是在《齐物论》与魏晋道家的叙述中呈现的对象化抽象,是以"无"表征某种外在对象,也即"有[无]"或"有"一个"无",来说明"道"为什么是规定万物的最高秩序("理")。这两种抽象呈现的都是"道"作为规范根源的意义,内面化的"无"用于说明统治者以"道"治国即"道生法"的统治正当性;对象化的"无"则用于说明万物受"道"规定即以一治众的秩序合理性。因此观察"无"观念的抽象化,将看到中国古人的抽象思维作为规范性思维的特征,并能避免对道家之"道"产生过度的形上学想象。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3):177-182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在其经典之作《文化与社会》中首次提出,近代英国社会暗含一个反对工业资本主义的思想脉络,即"文化与社会"的传统。威廉斯对这一传统的梳理和总结,深刻影响了战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新左派运动。在过去的50多年中,英美学界相当重视这一传统,相关的评论和研究不断问世,探索的内容也越来越细致。然而,它们还是忽略了该传统的一些后续影响以及威廉斯本人的一些偏见和疏忽。为弥补这些不足,本文将揭示它对马丁·威纳的文化史名著的隐蔽影响,探讨它对佩里·安德森的史学研究的刺激作用,展示它对知识分子观念史的补充功效,指出威廉斯对英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评价有失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5.
倪梁康 《哲学研究》2012,(8):28-35,128
近年来,笔者在现象学与唯识学关于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讨论方面,曾做过初步思考。(参见倪梁康,2008年,第80 -87页)最近在翻译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一书时,受其讨论的心性现象学诸问题之启示,试图对该书中相关论述的脉络做一大致的梳理和可能的补充,同时也尝试着继续在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标题下做另一方向的展开,即发掘和探讨在儒家心学中蕴含的对意识结构的分析把握与在心识发生方面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临床医疗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对这些体系多年来建设成效的一次考验。站在本专业角度来看,当然也是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临床医疗体系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对这些体系多年来建设成效的一次考验。站在本专业角度来看,当然也是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发展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18.
杨伟民 《学海》2012,(2):67-73
本文根据吉登斯的有关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关系的变化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现代社会的本质和推动其形成的基本要素,就是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并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再联结"。而目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多数人已经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了,但是并没有适当地"再联结"起来,因此,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必需的"我们"意识。现代性的"再联结"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很多学校都搞起了高效课堂,可最后发现“高效课堂”不但没有“高效”,反而比传统教学模式“低效”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高效课堂的理念错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高效课堂的理念没有错,只是我们仅仅模仿了课改的“形”,并未真正领略到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结合笔者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谈谈中学生物高效课堂的探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2)
"革旧俗,造新民"是五四以降中国社会的共识,梁漱溟及其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作为当时一支积极的建设力量,其在邹平获得乡村建设试验区之后即着手对邹平的私人生活进行改造。在梁漱溟看来,改造私人生活一方面是为再造乡村的伦理情谊,更为关键的则是为国家建设探寻道路。邹平的乡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绩效,与其再造可信的代理人、户籍信息管理网络等因素有关。邹平改造私人生活的运动与同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及中央苏区的私人生活改造运动关系密切,都是对大革命失败后国家建设道路的探寻,也是不同主体面对不同困境时做出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