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中国成立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 5 0年 ,是旧中国德国古典哲学传入 5 0年的继续和发展。在这 2 0世纪后半个世纪里 ,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走过了一条众所周知的“之”字路 :文化革命前的相对兴盛 ,文化革命中的全面中断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前进。不容置疑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 ,后 5 0年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取得的成就大大地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世纪。但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和极其深刻的意蕴 ,从它作为一个整体的无数构成环节 ,从它作为人类哲学史上一场持续时间最长、展示出一幕幕宏伟场景的哲学革命所隐含的支配哲学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2.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教授、《费希特全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主编、国际费希特学会荣誉主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劳特(Reinhard Lauth)博士因病于2007年8月23日去世。劳特教授1919年8月11日出生于北德的奥伯豪森,曾获医学与哲学两个博士学位。1954年任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从1961年起便开始了《费希特全集》的主编工作,这项浩繁的学术工程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力。为了这个项目,他拒绝了来自包括柏林自由大学在内的国内外数家高校的教职邀请。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劳特教授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对先验哲学的阐释方面…  相似文献   

3.
亨普耳1905年生于德国的奥拉宁堡。他在完成了数学和物理学学业后,又转而攻读哲学,并同当时以维也纳和柏林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发生了联系。他曾在格丁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于193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亨普耳离开德国,在比利时从事研究工作到1937年。后又来到美国,从1948年至1958年,他在耶鲁大学任教,以后又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领域。其中涉及到康德哲学的评价,康德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康德的认识论研究,康德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关系等问题。现将1978年至1987年学术界研究这些问题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哲学的评价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不一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证统一性以及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讲现象界实为建立本体界;他限定知识和必然性的范围实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留地盘;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实系说明,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在  相似文献   

5.
<正>以普勒斯纳(Helmuth Plessner)、盖伦(Arnold Gehlen)和舍勒(Max Scheler)为代表的哲学人类学,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经卡西尔等人的承接与创造,于20世纪40年代进一步发扬光大。至20世纪末,多种因缘聚合促使德国哲学人类学再度受到欧美思想界的青睐,颇有复兴之势。鉴于国内学界对于哲学人类学以及各家学说之研究仍较为有限,笔者借德国访学之机邀请波茨坦大学汉斯-彼得·克鲁格(Hans-Peter K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哲学百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海鹰 《现代哲学》2001,(3):107-111
德国的阿图尔&;#183;叔本华(Authur Sehopenhauer)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意志论著称的大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1788年生于一个世代经商的德国人家庭,早年经商后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并由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主攻方向——研究哲学。他在世时声名寥落,直到1860年,当他在德国佛兰克佛城一间小屋子的沙发上瞌目长逝时,才迎来了哲学名誉的登峰造极。这戏剧性的人生,决定了哲学家一生的遭逢坎坷和哲学思想的与众不同,他的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带着东方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特点,经由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介绍,曾在西学东渐的历史上兴起一股解读叔本华热,并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王玖兴先生 ,因病于 2 0 0 3年1月 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87岁。王先生19 46年入清华大学学习哲学。 1948年赴瑞士留学。 195 7年回国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他的学术专长是德国古典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他的主要译著有《精神现象学》(合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等。著名西方哲学史家王玖兴逝世@周婷  相似文献   

8.
生命哲学(die Lebensphilosophie)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总称。它起源于德国。谢林(特别是他的实证哲学)、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以及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生命哲学的前身。但首先使用“生命哲学”这个术语的,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冯·施雷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这种哲学反对理性和启蒙,强调人的感情冲动、直觉和非理性的情感,即过分地重视人的生物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当作人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方向。一般说来,西方文学和哲学中的浪漫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都属于这种哲学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W.狄尔泰(1833—1911)和法国的H.柏格森(1859—1941)。  相似文献   

9.
在《在美学的世界中》这部论文集里,里夫希茨批判的另一个重点对象是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A.B.古雷加(亦译为古留加)。古雷加是那些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传记性学术著作如《康德》、《谢林》、《黑格尔》和《赫尔德)的作者,1986年又出版了专著《德国古典哲学》,这是他三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他声称,他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学。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历史美学》(莫斯科,1974年)、《科学时代的艺术》(莫斯科,1978年)、《历史艺术》(莫斯科,1980年)。他的新著《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
与上一世纪德国哲学家们出版庞大体例的哲学史不同,联邦德国哲学家R.布普纳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主要哲学思潮的介绍简明而又扼要。他主要着力于现象学、解释学、语言学和科学理论,并且也着力于辩证法和实践哲学。在概述了胡塞尔现象学纲领和强调海德格尔对实存进行解释学研究(以及适当地突出了60年代“对海德格尔的盲目崇拜”)之后,作者根据生活世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12.
格奧尔格·克劳斯(Georg Klaus 1912—1974)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2年出生于纽伦堡的一个工人家庭。青年时期在爱尔兰根学习数学、物理学与哲学。1928年参加德国共产党。因为从事反法西斯活动,1933年底被捕,并被关入达豪集中营。战后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组织中做领导工作。1950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升为这个大学的哲学教授。1953年调往柏林,担任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并主持逻辑与认识论讲座。1961年当选为德国柏林科学院院士,并任该院哲学所所长、哲学部主任和控制论部副主任。1959年和1964年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学奖。1974年7月29日因病逝世。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为他逝世所发的  相似文献   

13.
S.斯特拉塞(Strasser)1905年生于维也纳,他曾学习德国的语文学和哲学,1932年,他撰写了“作为戏剧作家的艾兴多夫”的论文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在维也纳开始了他在中学的教学生涯,后来由于德国吞并奥地利,被迫前往比利时一所中学任教。为了秘密从事刚刚在卢汶开始的整理胡塞尔的文献、研究和出版胡塞尔著作的工作,他曾中断了数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扈丁 《哲学动态》2005,6(1):48-53
2005年是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写于1905年6月,发表于同年9月)100周年和逝世(1955年4月18日)50周年.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的科学思想、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思想、社会政治观点、自然观、教育观、宗教观乃至个人人格,都呈现出"一种普遍的、非私人的、超私人的生命".它们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科学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必将在21世纪继续发出光和热.  相似文献   

15.
由德国大众车辆厂基金会(VWstiftung)和乌培河谷大学(Universitat Wuppettal)资助的德国首届老子讨论会,于1993年5月16日——21日在德国科隆附近的玛丽亚山谷(CMarientat)召开。来自中国、德国、美国、瑞士、挪威、韩国等国家从事哲学和  相似文献   

16.
同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和阿多诺等人一样,哈贝马斯(J.Habermas)这位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29年6月18日他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据说由于他一贯治学严谨,广度和深度兼而有之,而又不急于求成,故能根深叶茂,大器晚成,直至1961年才在玛尔堡获得大学教授资格,而不像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大多数成员那样专攻一门,早年即崭露头角,扬名于学术界。1961年至1964年,哈贝马斯开始在西德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1964年起为法兰克福(美因河畔)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自1971年任西  相似文献   

17.
威廉·狄尔泰(1833—1911),德国哲学家。在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可以找到康德、黑格尔、谢林和施赖伊马赫的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哲学以及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他对哲学最独特的贡献是他对社会科学或人类研究、特别是对历史的认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是德国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意义,并在价值评判上与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了分歧。他通过对康德哲学真理观的批判,反对认识主体与道德主体的分裂;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的伦理观,反对国家伦理对个体价值的压制。他肯定了儒家伦理中的整体性与超越性,在后启蒙的视野中对儒家伦理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和追问方式。  相似文献   

19.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20.
简直是在倾听他人——为哲学家伽达默尔逝世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得到消息 ,哲学家H _G 伽达默尔 (Hans_GeorgGadamer)逝世了。他于 1 90 0年2月 1 1日生于马堡 ,2 0 0 2年 3月 1 3日在海德堡去世 ,一个超常的生命完结了。他的学生以及与他们相连的国际文学界向这位令人敬佩的德国哲学最后的伟人鞠躬。这不是提出一个世纪结束的时候。数十年来 ,从这个时代德国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身上产生出来的影响 ,是多方面的 ,于今已经耗尽了。无人能够通观这种成就 ,但是 ,某人今天要说 ,伽达默尔 ,这是他的世纪 ,在思想中把握的世纪。这首先意味着 ,他直接地结识了一切关键的思想流派 ,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