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意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倡导“代内正义”是环境伦理学用于激发人们的“生态良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然而,“代内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这是环境伦理学所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认为,任何以个体为出发点或仅仅局限于族类存亡意义上的正义观都不应当成为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全球性正义”或许正是环境伦理学的“代内正义”最为恰当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伦理学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等十大问题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或明确了理论框架、研究界域和价值立场,同时也提示了中国环境伦理学未来的发展路向应当是:建构一种既基于“地方性知识”又兼容“普遍性知识”,既具有形上价值启导又具有实践效度的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人类中心主义”被普遍认为是环境问题的“罪恶之源”,环境伦理学界对它的批判声更是不绝于耳。然而,究竟何谓“人类中心主义”?对此,人们理解上存有模糊性,使用上呈现混乱性,由此导致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理论上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为此,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理解,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动机和归宿问题,作些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教于理论界。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内涵“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法。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甚至以…  相似文献   

5.
环境伦理学的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伦理学是关于自然界价值与人类对自然界义务的理论与实践,70年代中期才兴起于西方哲学界,但此后发展迅速。国际环境伦理学会的英特网网址上列出的参考文献目前已有七千余条,其作者不仅有哲学研究者,也有政策制定者、法律工作者、环保专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开发商、实业界人士等。下面介绍环境伦理学主要的几种类型。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伦理学高质量的环境为高质量的人类生活所必需,文化与自然的命运紧相交织,故我们必须将伦理学应用到环境问题上。这样得出的是一种人类中心或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诺顿(BryanNo…  相似文献   

6.
工程伦理学是伦理学王国的“新出场者”,工程伦理学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始起飞”。可以预言,工程伦理学的起飞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从理论方面看,工程伦理学提出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新问题,要求人们给予新的思考和新的回答,本文就是我对这方面几个问题的初步认识。一、工程活动的“伦理主体”在传统的伦理学中,关于“伦理主体”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两千多年来,人们一向都不言而喻地把“个人”看作理所当然的伦理主体。可是,在研究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时,人们发觉有必要重新考虑这个似乎是不言而喻和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既是一种道德哲学,也是一种应用伦理学,由此致使一些人对环境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通过区分并说明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即道德哲学模式与应用伦理学模式),试图解答人们关于环境伦理学之身份的困惑,并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8.
全国首届环境伦理学研讨会概述徐兰编者按: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多样性与整体性,对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文化潮流。在西方,人们称之为“环境革命”。在我国,也把对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认...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学的正义向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环境正义”问题的凸现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重新规定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向度,更加重视塑造环境伦理学的实践品格。“环境正义”问题也是当今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也应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0.
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环境或生态伦理学的讨论中,如同“非人类中心主义”有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也可能有各种不完全~样的理论看法。已经有许多作者就其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做了说明,我也曾撰文表明过自己粗浅的看法(见《哲学研究))1995年第4期)。我认为,所谓伦理学,就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般规范或准则的学科,而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应该是研究涉及到生态或环境问题的人际关系原则的。这与有的“生态中心主义者”认为环境伦理学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或人对其它生物物种的道德原则的看法是不同的。但是我想,从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全球变暖,很多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只有坚持低碳城市建筑设计理念才能缓解环境问题,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东方传统思想中有关生态伦理的论述余谋昌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其现代科学思想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23年法国哲学家A.施韦兹发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提出尊重生命的伦理学。1933年美国生态学家A.莱奥波尔洋德发表《大地伦理学》,提...  相似文献   

13.
唐卫民 《天风》2005,(11):42-43
一个快被榨干的地球……人与生态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最基础性的问题。今天,随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全球气温变暖、瘟疫肆虐、沙尘暴频繁出现、江河泛滥等现状,人们有必要探索人与自然应具有的伦理关系。生态学家认为,在所有生命形式中,人具有爱的本能,人类是上帝关心大自然的协作者,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 0年代,生态(环境)伦理学从西土传来,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从那时开始,人们就对环境伦理学如何可能展开争论,探讨其是否逾越了伦理学的理论界蜮,是否会跌入到“自然主义谬误”的困境中。此后,又围绕着环境伦理的建构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还是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基  相似文献   

15.
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恶化,人们的环境意识正日益强烈。的确,保护环境早已不应再停留在对绿色的呼唤上,它应当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每日每时的行动。国外生态伦理学著作和思想的译介有益于强化我们的环境意识,有利于全球统一的保护环境行动,眼下这种介绍显然不是多了,而是相当薄弱,还应当加强。与此同时,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评价国外不同派别的生态学与生态伦理学思想又是与环保宣传的效果密切相关的,而我们恰恰认为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例如一些大众传媒上有“人类应尊重”某些动植物物种的“生存权利”和“人是大自然…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环境权利和义务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人类环境危机的加剧,西方的环境伦理学(又称“生态伦理学”)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许多西方环境伦理学家或环境工作者提出的用道德手段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坚持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等合理观点,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当代西方环境伦理思潮中,夹杂着一些环境利己主义观念。有些西方学者,或者赤裸裸地站在西方发达国家既得利益的立场上,鼓吹为了维护“富国”的现有生活方式,不惜牺牲“穷国”的生存权利;或者以“全球问题”、“环境共有”为名,粗暴地干涉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环境正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主要基于各自的环境状况与发展实践围绕着“环境正义”的含义、“环境正义”的向度、“环境正义”的原则、“环境正义”何以可能等问题进行各自的话语表达与理论建构,但这些研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视角缺乏人类学视野与全球性视野,对“环境正义”实现机制和实现过程等问题研究不够。所以,深化“环境正义”研究就要求我们丰富研究内容,综合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价值,确证“环境正义”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的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作为责任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伦理学到底是关于人与环境的伦理关系的学说 ,还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伦理学 ?既然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国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问题 ,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那么 ,我们是否需要环境伦理学 ?这些困惑和怀疑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到底该如何建构环境伦理学 ?本文认为 ,环境伦理学只有被理解为一种责任伦理 ,才能既获得理论奠基 ,又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引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伦理学以艰深难懂著称,他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认识罗尔斯伦理学体系的关键。本文拟对罗尔斯的“原始状态”(Origainl Position)和“末知之幕”(TheVeil of ignorance)谈一点看法。 在罗尔斯的体系中,作为整个伦理学基础的正义原则,只有在人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对自已的任何个人利益都不考虑时,通过全体人的协议才能得出。这是一个选择过程,此时人们处于“原始状态”,在人们面前有一重“末知之蓦”,人们对自己的财产、能力、地位等情况毫无所知。这时人们可以超越个人利益,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共同选择出来的原则才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支点就是对自然价值的阐发。透过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辨识不难发现,环境伦理学视阈下的自然价值问题的研探在理论上旨在矫正人们在价值问题上的一些迷悟,进一步明确人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关联;在实践上则是通过自然价值的叙事,引导人们在生态文明时代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