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琳 《法音》2024,(1):28-33
<正>禅宗发展到宋代仍处于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禅宗的盛况主要表现为语录、灯录的涌现。禅宗语录在唐代已经出现,至宋代数量更多,同时出现了大批灯录。语录、灯录的大量出现,反映了禅宗由“不立文字”转变为“大立文字”。文字禅、看话禅在宋代大为兴盛。“文字禅”即以举古、拈古、颂古的方式,阐发禅门义理。所谓“古”即古德公案,宋代禅录常常将早出禅宗语录、灯录中所记载的能够判定是非、衡量迷悟、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2.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从达摩人华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观,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到到六组惠能时,更加彻底的“中国禅”开始确立。从达摩到惠能,禅宗要义一直在逐渐演化,达摩禅的要旨是“壁观”,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强调“渐悟”,惠能则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新禅观基本思想的确立为中国禅宗寺院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流派。“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原意为“思考”或“静虑”。由于禅宗主张修习禅定,即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安静地沉思,在彻底的寂静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状态,禅宗即得名于此。又因禅宗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故亦称为佛心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作为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修身思想与人格培养、生态自然观与和谐社会的思考、伦理道德观的铸就、喻理论证方法、行为自律的社会价值、处事和交往的行为准则、精进不止的求索精神、独特的教化方式、独具特质的语言观以及其穷究义理的思辨方法等,都对我们有着诸多启示,对于当今社会传承禅宗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禅宗主张“不上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中禅机禅意,本是“以心传心”,“微妙法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能说破的。于是,禅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过,历代禅师又都“老婆心切”,“不离文字”,方便说禅,接引学人。于是,禅之实际理地,便又有径可循了。这禅门途径,便是如来禅与祖师禅一线了。我们先来看一段禅宗公案。青原惟信样师上堂:“老借三十年前未参祥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者(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佛、道、禅均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由于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采,引动了千万人之心,社会上兴起了阵阵“禅宗热”。然而,观览书市上种种谈禅之书,或“禅外说禅”,泛泛而论;或大量翻译日本学者的论禅之书,未触中土禅法特质。如何把禅宗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放到中外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禅宗内轻视经教的风气逐渐盛行,宗门与教下相互批评。这种风气严重影响禅宗的正常发展。为了纠正这种风气,法眼宗三代祖师均大力倡导教禅圆融,向学人们反复强调经教的重要性,指出宗门、教下均是佛陀度化众生之法,是一致的。法眼宗所倡导的教禅圆融观对今天的佛教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颖 《管子学刊》2012,(1):93-96
中国佛教史上禅净双修三种传统模式在近现代的转型时期均得以重建.以禅摄净模式以虚云为代表,理论上坚持禅宗的唯心净土观,修持上以禅宗的看话融摄净土念佛.导禅归净模式以圆瑛为代表,教法上融通性相,教禅双弘;教行上禅净双修,导归净土.以净统禅模式以印光为代表,反对宗教混滥、禅净混融,主张诸宗归净,倡导净土念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