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任的脑髓说及其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脑髓说的论证脑髓说的基本观点是:“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否定了心是思维器官的传统错误观点。这在医学史上,是一个重大进步。这一进步思想,是王清任在毕生从事生理解剖研究和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内经》“心主神明”理论的。《内经》说:“心者,君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我们的意识和思维,无论表面上如何象是超感性的东西,但它们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头脑的产物”(《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即物理的东西)的最高产物,是叫作人脑的这样一块特别复杂的物质的机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38页)。在我国,认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探索过程。关于这方面的材料散见于古代医学、哲学著作中的也有不少,特别是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关于“灵机、记性”是脑  相似文献   

3.
丹溪朱氏,讳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元代浙江义乌县赤岸镇人。当地有一溪流名“丹溪”,人们仰尊丹溪先生医德医风之高尚,避其讳而尊称之为“丹溪翁”,或称“丹溪先生”,后世医学家直称为“朱丹溪”。朱丹溪,是我国十三世纪早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是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他对道教养生理论的研究,独具心得。他把道教内丹理论和养生方术运用到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创立滋阴相火学说,成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的学术著作主要是《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是吸取唐代道教学者关于主静、止观的思想。《相火论》,从“凡动皆…  相似文献   

4.
宋国宾:近代医学伦理学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宾 (1893- 195 6 ) ,字恪三 ,江苏扬州人。他曾在巴黎学医 ,获博士学位。他先后任震旦大学医学教授 ,上海医师公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业务保障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 。在近代医学界为推动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 出版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民国时期 ,特别是 1932 - 1937年 ,医界处于“同道之争论 ,医病之纠纷 ,日充不休”的状况 ,宋国宾深感“为名医易 ,为良医难”。他致力于医学伦理道德的宣传 ,拟订了《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誓言》、《上海市医师公会医师信条》等医生行为道德准则 ,并于 193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美国乔治顿大学主编、西方众多著名学者参加撰写的《生物伦理学大百科全书》,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医学道德法典是产生在中国。这部法典的渊源可以远溯到公元六世纪唐代孙思邈的著作《千医方》,到十七世纪初叶,明代的陈实功在他所著的《外科正宗》一书中,以“医家五戒十要”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医德规范作了总  相似文献   

6.
李冠杰 《学海》2006,(2):201-203
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的著述陆续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以至于我们能够拜读到西方人视野下的历史研究成果。他的著述主要有《康熙自画像》、《中国纵横》、《曹寅与康熙》、《皇帝与秀才》、《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王氏之死》等,这些书籍在中国畅销的原因是作者研究历史的独特视角,以及他超乎寻常的“叙述”历史的方式。《王氏之死》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些“小事情”来反映17世纪山东郯城县人民的生活。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也穿插了一些合理的想象,更显得近乎历史真实。此书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种:冯可参主编的《郯城县志》、曾经做过郯城县知县…  相似文献   

7.
《管子·内业》篇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子》中的《内业》篇与《心术》(上、下)、《白心》一起被多数学者视为重要的哲学论文,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着力探讨这四篇的医学思想。(李似珍:《<管子>的哲学与医学思想》,《自然辨证法通讯》,1986年,第1期)甚至有人提出《内业》篇的“内业”“也就是今天众所周知的‘气功’”。(马非百:《<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管子学刊》1988年,第4期)笔者认为,在《内业》等四篇中,《内业》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以养生学为主题的医学专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认为,人“无德不贵”,换言之,人之所以可贵则在于“德”。有德,不仅能使“天下亲之”,而且又可以“化育万物”.他说:圣人之为人所仰慕就因为他“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礼记·四代》),能够“以德服人”.所以他提出,政治家要“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以下引语,凡出此书者只注篇名),教育家要“道(导)之以德”,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树德”(《韩非子·外储》).这又是因为人对人所称道的不是“力”而是“德”,所谓“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所以说,道德教育不论在学校或在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末,如何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呢?在这方面,孔子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撮其要者有二:(一)道德意志的训练。对于这种品质的培  相似文献   

9.
王守仁(1472—1528)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他的心学思想,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的乡约模式及与其与心学思想的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在主张“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修养和践履、道义与事功的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在“心即理”说的指导下,所倡行的治乡方略与实践,是王氏的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邓晓芒先生的《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 (见《哲学研究》2 0 0 0年第 8期。以下简称“邓文” ;引文只注页码 )虽然对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思想作了一番阐释 ,但由于在一些重要关节上理解有误 ,却在肯定马克思之际 ,以前海德格尔的近代立场否定了海德格尔 ,甚至把他打发到前康德或复述黑格尔相关观念的境地 ,这就令人惊讶了。邓文要点有三 :(1 )批评海德格尔面对技术奴役人的现象 ,沉湎于思 ,“泰然任之”而不知何为。 (2 )批评海德格尔认为只要去蔽就可消除异化 ,其美学仍然拘囿于传统主客体对立模式 ,摒除了艺术作品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  相似文献   

11.
张岫峰 《中国道教》2000,(5):43-44,52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完整地展现了老子的生死观。“死而不亡者寿” ,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精辟地概括了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这一理论的提出 ,涉及到养生观、人生观、以至宇宙观的重大问题。“死而不亡”即“身殁而道犹存”。 (见王弼注《道德经》)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 ,“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 ,不可能长生不老 ,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消失了 ,而他的学说 ,他的思想 ,他的精神 ,都会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讲 ,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转引自陈国庆、张爱东注释《道德经》)笔者赞同这一…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13.
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元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活动六十年。他于理学、经学,乃至天文、律算,都有所涉猎。吴澄世代业儒,为朱熹四传弟子,直承宋代朱熹的理学思想,比起北方的许衡,是“正学真传,深造自得”。但他也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论,所以被视为“和会朱陆”中的“宗陆背朱”者。清人将他的著述合编为《草庐吴文正公全集》。吴澄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礼记纂言》、《答人问性理》、《学则序》、《自得斋记》等论著,以及《宋元学案》中的《草庐学案·草庐精语》里。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10)
道安曾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高僧传·慧远传》)慧远继承了他老师道安的衣钵,“以大法为已任”(同上),以一生的精力从事对佛教基本理论的传播,宏扬佛法。慧远为了引导人们超脱尘世,体认本体,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着重宣扬了他的神不灭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理论。其中困果报应理论是慧远佛教思想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佗,山西曲阳(今太原市)人。明甲申年,庄烈帝殉国,乃终生着黄冠,衣朱衣,自号朱衣道人。又受道法于龙池还阳真人,故一名真山,又曰五峰道人、龙池道人。山博通经史百家,兼工诗文书画,尤精医学。他自谓:“吾文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书,书不如医”,可见他对医学之自负。其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二卷、《产后篇》一卷,《傅青主男科》二卷等。傅山治医,师古而不泥古,能融合诸家之说,而不偏于一家之言;用药纯和,无一  相似文献   

16.
去年1月,我到王廷相的故乡河南省兰考县进行科学考察,受到兰考县委、县志编委会和王氏后裔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明朝皇帝关于王氏的诰赠“圣旨”和《仪封东王世族家谱》等珍贵资料,这对于研究王廷相的生平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传统医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具有"人德"的内涵和理论形态。近代,随着中国医学在理论和社会存在形态两方面的巨大变化,以《医业伦理学》为代表,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更多地关联着医学职业来把握对医德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医德从"人德"到"医德"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有三方面表现。第一,医学职业由"道德化"到"职业化"。第二,医德机制由"体仁"到寻求制度与组织。第三,理想人格由"仁人"到"良医"。在中国医德的历史上,近代医德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 颜元二十四岁时设家塾,教授门徒,名学舍为“思古斋”,自号“思古人”。此年作《王道论》(后改名《存治编》),提出了“复井田”、“复封建”、“兴学校”三大政治主张,以求建立富强的封建帝国。此后他潜心教育和学术,成为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本文拟对颜元的教育思想作一粗浅述评,以就教于读者。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颜元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大批“经济实用”、能“为天地造实绩”的人才,并通过他们去“经世大务”、“斡旋乾坤,利济苍生”(《习斋言行录》卷下)来达到“行大法,平天下”。在他看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习斋年谱》卷下)学校办好了,便  相似文献   

19.
《巴路克》一、作者及其小史《巴路克》与《耶肋米亚》等一样,都是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的一卷“先知书”。从书内的说明中可知作者的身世。巴路克是“乃黎雅的儿子”,“希耳克雅的四世孙”。(巴一·1)也是耶肋米亚先知的秘书和忠实弟子(耶三十二·12~13,耶三十六·4)。他出身贵族,他的兄弟色辣雅,曾在漆德克雅王朝中任“行营总督”(耶五十一·59)。  相似文献   

20.
据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圣贤》记载。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34-156年)“尤妙抚琴,别得真趣”,东汉明帝时(58-75年)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悟道仕途浮沉,无益于年命,遂辞官隐居于北邙山(今洛阳市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屡次征召做官,皆不从命,惟喜“弹琴咏经,独乐天真”。魏晋道士孙登,字公和,汲郡人。他在郡北山上掘了一个土穴独自隐居修炼,《晋书·隐逸列传》说他“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