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作为人变革、改造客体的自觉活动,必定伴随着人的思维、认识活动。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变革客体的物质活动与实践活动主体的思维、认识活动总是统一于同一过程的。实践主体的思维、认识活动决不可能游离于实践活动之外。相反,实践活动正是在主体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展开、进行的。实践活动运行的方向、方式、过程及结果,一方面固然受制于实践客体的结构、属性、特点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则受着主体思维方式的支配、控制和调节。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从功能上讲,思维方式是实践主体认识客体的观念出发点,是主体把握客体的内在尺度。从结构上讲,它包括经验、知识、价值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因素交织、统一在一起,对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控制和调节作用。实践活动从其展开的程序上讲,包括以下三个环节,即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的决策活动、实施实践方案的执行一操作活动和对实践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1.为何研究《老于指归》之思维方式?如今,支配我们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科学技术世界观。科学技术世界观一般立足于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它把所有存在分为主体与客体,其最大特征是将事物人工化、操,作化,使之将现实生活的客观条件转变为更高层次。即科技世界观通  相似文献   

3.
换位思考: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意义和功能。探究和揭示换位思考的认识论意义和功能,对于哲学认识论研究和当前的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换位思考及其类型换位思考,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为达到对客体及其与主体的关系的客观、全面的真理性认识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认识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总是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即除了要受到既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认识工具和手段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之外,认识主体还要受到自身的身体素质(生理的和心理的)、价值取向、经验…  相似文献   

4.
实践中介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介过程论李复平(新疆阿克苏地区医药公司)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标志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践的观点,使哲学在解决一元论的基础问题获得了最终答案,宣告了作为完整的本体论哲学的正式建立。实践表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蕴涵着新世界观新方法论真谛。它既是一种以人与世界关系为对象,以科学实践观为理论基础,以弘扬人的主体性、全面解放人为目的的新世界观,又是一种从主体实践的能动视角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思维方法。按照实践唯物主义重新审视传统的辩证法观念,必然引起辩证法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的视角转换。一、辩证法的对象由客体向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关系转换对辩辛证法对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认知定势是现实的认识主体完成一种认识所必需的现实的内部准备状态和主体性条件,由相互作用的世界观、知识、思维方式、经验和需要意识、价值观念以及意志、情绪构成。它一旦形成后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惯性。主体要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认识、预测变化着的客观世界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就必须不断更新认知定势。世界观是认知定势的灵魂。在现时代,我们必须自觉地以真正体现科学性和批判性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但长期以来,受西方哲学认识论理论框架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这一特点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有鉴于此,发掘、阐释中国哲学的认识主体修养论,对于建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有裨益的。一、重视认识主体的修养是中国哲学认识论的特点哲学是研究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学问,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哲学认识论所研究的认识对象侧重于自然界,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心与物、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认识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问题域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论说的是传统认识论问题域在现代的超越和转向。这种超越与转向并不是对传统认识论问题的消解,也不表明认识论的终结,而是认识论的问题域在一种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思维框架中的拓展和深化。一、传统认识论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提问方式哲学史就是问题史,而问题总是在某种思维框架中提出并予以解决的。传统认识论的“传统”主要的意蕴不在于时间上与现代的分界,而在于它的问题域产生于主体和客体二元分立的思维框架和提问方式中,也是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中来解决的。“近代认识论的共同倾向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即认识着的心灵和它所面对着的…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 认识论 世界观李彦如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对象,是人与自然即主体与客体及其统一所构成的现实世界整体。这个对象是最丰富和具体的,它既可以从具体的、完整的形态为人所把握,也可以分化、抽象为许多特殊的形式或侧面为人所认识。本体论就是关于万有之本原或本质的学说,是从本质及其表现这一特殊的方面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而认识论则是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这一认识的特殊角度去看待、把握现实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对世界整体的一定的写照,但又都是不完全的,故而是特殊形式的世界观。完全意义的世界观,就是明确地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现实世界为对象,以回答人与自然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为中心的哲学。因此,我们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包含着本体论和认识论,但却不能把世界观简单地归结为本体论或认识论或本体论加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看作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世界观这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和三种思维方式。但这三者又不是互相外在的东西,也不简单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们中在前的问题的解决为在后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在后的问题的解决又是在前问题解决的真正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评价客体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具有崭新特质的思维,也即从实践观点出发的“实践思维”。 1 实践观点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自然物的本质性活动,实践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只有在以生产活动为主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渐产生出人与自然的矛盾、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思维与  相似文献   

11.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对于认识主体,哲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做了很多探讨,文章不少。但对于认识对象,学术界专门研究的文章不多。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正确理解思维和存在统一性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目的,是想说明外部客观世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阐述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从而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历史进步过程。所论甚浅,许多意见不一定成熟,尚请读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2.
从计算的观点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的计算革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看问题的视角。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使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即计算主义的世界观 :不仅认知和生命可以被看作是计算过程 ,而且整个宇宙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一、认知和计算最早从计算的视角审视问题的是关心人的认识本质的哲学家。笛卡尔认为 ,人的理解就是形成和操作恰当的表述方式。洛克认为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都要经过观念这个中介 ,思维事实上不过是人类大脑对这些观念进行组合或分解的过程。霍布斯更是明确提出 ,推理的本质就是计…  相似文献   

13.
认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人的认识能力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说明人的认识如何可能。人的认识能力主要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认识论研究中,人们总是通过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来把握、确定主体与客体的性质及其联结方式。我们要了解现代认识论的特点,把握认识论发展的方向,也必须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思维方式,探讨研究思维方式的基础,以及研究思维方式的角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观照和思考世界必须有与对象相匹配的认识框架和能够透视本质的认识能力。古希腊次第出现的哲学流派和"哲人"序列的更迭,呈现出从实体性思维到"实体的观念性转化"再到主体精神的"转化"轨迹,体现了人类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趋势,同时也昭示出主体自身永恒的矛盾和"纠结"。现实世界的真正存在不是实体、物质和生命体,而是人的应有、愿望、观念性在其中的实现和落实;将两者连接起来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哲学思维就是在从观念与实体、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实践、内在与外化的关联中观照和思考世界,在矛盾总体的结构和运动中把握矛盾;作为"哲人",不仅要关注抽象的、纯粹的精神,更要关注和追求精神在现实中的发展。马克思思想起源期的上述思考,奠定了他以后思想变革的方向、价值和基本架构,两者之间不是"断裂"和否定的关系,而是一种传承、延展、深化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实践唯物主义首先考察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上的这一根本变革,使哲学扬弃了传统的心、物两极对立模式,哲学的出发点也从抽象的物质或精神而转变为现实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主体哲学。另一方面,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世界观,它高扬了革命实践在改变现存世界和克服异化现象中的积极意义。就此而言,它又是一种革命批判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略论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玲 《道德与文明》2011,(2):125-128
建构生态文明需要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作为人的活动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以人为主体,是人指向自然方式的表征。而把人和自然联结起来的方式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生态文明意识所包含的要素包括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中介意识。建构生态文明意识,即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建构生态主体意识、生态对象意识和把生态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的中介意识。为此,必须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第一题哲学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刘泾山和唐家辉(南京政治学院)联名来稿,认为哲学与思维方式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有四点:(1) 从形成机制上看,作为世界观的哲学是从具体知识中概括出的一般的、普遍的知识;而思维方式的形成则大致是:首先按照主体的需要把经过筛选的各种有用知识(直接的和间接的)建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未能全面地突破决定论的框架。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拯救和发展,形成了实践的、主体的思维方式,他关于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的论断,表明他已经实现了对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思想的辩证综合,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外在对  相似文献   

19.
1 通常是把辩证法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这里的“客观辩证法”是指“事物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法”。至于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的辩证法”,则未作出明确归属。对于这种区分,人们常常提出疑问:事物本身是否存在与辩证法相对待的形而上学?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不是主观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和实践的辩证运动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论述表明,无论是外在于思维的物质世界还是人类思维本身,无论是思维反映存在的认识运动还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它们自在地都是辩证的运动过程。他主要是在四重意义上说明辩证法的自在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主体和客体的多种存在形式思维与存在是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要从认识论角度深入考察思维与存在怎样走向同一的辩证途径,必须把这个哲学基本问题加以深化和具体化,引入主体和客体范畴。认识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两种存在形态,有必要把认识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统一起来构成认识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是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中的个人。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充分肯定了黑格尔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