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证法和归谬法是逻辑思维活动中常用的证明方法。当人们直接证明某个论题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往往会转而求助于反证法或归谬法。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可证的命题.我们都能用反证法和归谬法得到证明。只不过在相当多的场合,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做罢了。反证法和归谬法在证明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它们在实质上究竟是一种证明方法还是两种证明  相似文献   

2.
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反证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间接证明方法。有时当我们要证明一个论题为真时,可先假定论题的矛盾论题为真,然后从该矛盾论题中推出一些明显的荒谬结论来,进而证明原论题是真的,假设的论题称反论题。这就是反证法。这种证明的过程如下: 论题:P 反论题:非P 证明:“非P”虚假结论:根据排中律,“非p”虚假,而与之相矛盾的P为真。反证法的特点是:不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而首先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  相似文献   

3.
在法庭辩论中通常用揭露对方在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上的虚假性,来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常见的反驳方法有以下三种: 其一,反驳论题。反驳论题是证明对方所提出的论题是虚假的,是违反证明中有关论题规则的。对方的观点主要是通过论题反映出来的,因而驳倒了对方的论题,也就驳倒了对方的整个论证,这是进行反驳时最为重要的。反驳论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直接反驳。它是用论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论题是虚假的。直接反驳的特点是被反驳的论题和反驳所使用的论据的联系是直接的,这种反驳是从正面进行的,因而作用明显,易于运用。例如,在刑事案件审理中,公诉人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依法判处的刑罚往往就是证明中的论题。例如,某检查院的一  相似文献   

4.
有的逻辑书认为间接证明分为反证法和选言证法(选言法,淘汰法,选言式间接证明),其源盖出于斯特罗果维契。斯氏虽正确地说间接证明是以证明反论题(论题的矛盾判断)的错误来给论题的正确性作为依据。但他又认为间接证明分为归谬法和“以排除选言推论的除了一个以外的其余一切选言肢  相似文献   

5.
反证法与归谬法是两种常用的间接论证的方法。因为它们都要用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所以人们容易混淆,分不清楚。其实,只要掌握两者的区别,并不难识别。反证法是证明的方法,归谬法是反驳的方法,两者的用途不同。不过,仅凭这一点,在实际运用当中是难以把它们辨别清楚的。两者实质性的区别,是逻辑形式不同,并由此产生了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本文主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正法”和“选言法”是间接论证的两种常见的方法。所谓反证法就是通过确是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所谓选言法就是通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方法。从推理形式上说,反证法和选言法各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形式呢?一般认为,选言法从推理形式上说是运用了选言推理的  相似文献   

7.
在反驳对方论题时,人们常常运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是先假定对方的论题p是真的,然后从它推出一些内容明显荒谬的判断q,从判断q的虚假必然推出判断p的荒谬。这种方法即地取材,即时取事,寓讽于笑,寄驳于趣。或戏谑之中带着冷峭,或荒诞之中显现理智。或俏皮之中透出机巧。鞭辟入里的分析,风趣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反驳,使归谬法在言语交际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归谬法的构成自然各具特色,但归纳起来,从手法上来说,我们认为,下面  相似文献   

8.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是日常思维中使用最多的推理形式之一,它不但在反证法、归谬法等论证反驳方法中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威力,而且是我们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识破骗局、防止上当的有力的逻辑武器。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归谬法是一件很重要的逻辑反驳方法,但一般逻辑读物只介绍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题和论据,而不介绍如何用归谬法反驳论敌的论证方式。其实,归谬法不仅可以用于反驳论题和论据,也可用于反驳论证方式。 有位美国参议员对逻辑学家贝尔克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反对我,你也反对我,所以你是共产党人。”贝尔克当即答道:“亲爱的参议员先生,您的推论真是妙极了!如果你的推论能够成立,那么下面的推论也能成立:所有的鹅都吃白菜,您也吃白菜,所以您是鹅。”  相似文献   

10.
一、印证在法庭辩论中,要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罪,往往需要把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只用间接证据进行证明的更需要相互印证。在法律证明中,被某一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还需要得到其他证据证明,其真实性才是可信的。用其他的证据来辅助证明这个证据所证明的案件事实的方法,就称为印证。例如:有一个罪犯在交代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时说,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在某处强奸了一位女青年。他的交待是否事实,还需要其他的证据来印证。假定有某甲向公安  相似文献   

11.
一、法庭辩论中的分情况证明法庭辩论中的分情况证明就是把某种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逐一加以证明的逻辑方法。犯罪构成是一系列要件的总和。每一种犯罪可能有各不相同的具体要件,但总的说来,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12.
这次自学考试《形式逻辑试题》第六题中的第一小题是试题中难度中等的一题。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归谬法、三段论推理等逻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归谬法进行证明的能力。从评卷的结果看,有近三分之一的考生思路清楚,步骤完整,因而解答较好。但是,也还有半数以上的考生,解答不正确或不完全符合要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在用归谬法证明三段论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须肯定”时,证明跳跃较大,漏掉了许多关键步骤,而且这一步和那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时不清楚。例如,不少考生写道:“假定小前提是否定的,于是大前提也是否定的;而两个否定前  相似文献   

13.
归谬法是一种“以退为进,引出荒谬”的间接反驳方法。它先假定需要反驳的论题为真,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之相矛盾的结论,从而确定需要反驳的论题是假的。归谬法应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其反驳过程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求证:尸假。假设:尸真。推演:如果尸真,则o真;已知:Q假;...产假。归谬法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察中,它能帮助侦察员识别案件的假象,透过假象看到案件的本质,从而确定正确的侦察方向。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作“简单的分析。一、有助于讲明事件的性质,以往确定是否立案侦察。刑事侦察中讲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高中语文第三册)是一篇杂文,从文章大类看,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逻辑特征,是论证的揭示。时议论文进行逻辑分析,应该以这个逻辑特征为出发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论证线索,揭示文章时论题加以证明或反驳的过程和方法,理解文章论证的屡次和特点。本文试就这些方面时鲁迅的这篇杂文进行逻辑分析。这篇杂文的题目很特别。它是经过三次限定的概念,实际上标出了论题判断的谓项。如果给它补上主项(梁实秋)和联项(是),文章完整的论题  相似文献   

15.
元模态可设想性论证是利用CP论题讨论形如□S的命题是否可能为真的一类论证。然而,我们可以将任何一个元模态论证"反转"从而构造它的平行论证,得到与原始论证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似乎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后果。基于这点,CP论题的反对者将矛头指向CP论题,认为是CP论题本身不成立导致了元模态可设想性论题的困难。而CP论题的支持者,比如查莫斯(D.Chalmers),认为CP论题不适用于任何形如□S的命题,并坚持将这类命题排除在CP论题的使用范围之外。在本文中,笔者对双方观点都进行了驳斥,并指出元模态可设想性论证的真正困难且将这个困难以一个两难的形式展示。  相似文献   

16.
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决赛由北京大学对香港中文大学,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中大队是正方,就是要论证这个命题为真,北大队是反方,就是要论证这个命题为假。这是新加坡式的辩论,正方与反方,是在辩论的前几天由双方抽签确定的。按常识讲,发展旅游业是利多于弊的,这个命题大多数人凭直觉都能接受,但作为反方的北大队,必须反驳这个命题,显然,辩题对他们不利,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要我们谈弊多  相似文献   

17.
这是陶铸同志写的一篇议论文,被选编入初中第六册语文课本。论题是“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谈到“缺点和错误”,讲到“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不足之处和阴暗面:然而本文的题目却运用了一个内涵为给万物以生机的概念——“太阳的光辉”,用它象征我们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用它象征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坦荡的革命胸怀。题目新颖、形象,喻意深广。全文围绕论题,运用归纳论证展开。按议论层次,全文  相似文献   

18.
聪明的法官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富有口才,善于辩论,常常雄辩滔滔,在辩论中税不可挡。有一天,有一个名叫爱瓦特尔的青年前来拜他为师,向他学习辩论的方法,也学习法律。他的愿望是学成后成为一名律师。普罗塔哥拉觉得这个青年聪明伶俐,决定收他为徒。青年说,一旦当上了律师.只要第一次出庭胜诉,一定给老师一大笔学费。普罗塔哥拉担心口说无凭,要立字为据。双方协议后签定了一个契约,规定受瓦特尔第一次出庭辩护胜诉后交给老师学费。双方在契约上签字后,普罗塔哥拉就教他学习辩论术。年青人认真学习,学业大进,~年以后,老师对…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伦理文化对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建设的三重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伦理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为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它所开辟的新领域和所研究的新论题、所采取的新视角和所运用的新方法、所阐发的新思潮和所论证的新观念都值得我们借鉴。在提炼其中的优秀成分时 ,我们应当进行两重转化 :民族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20.
"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下简称为CP论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可靠的理论假说。尤其是经过查莫斯(D. Chalmers)利用其二维语义理论消除了来自克里普克式后天必然语句的反例之后,精致版本的CP论题似乎无懈可击。然而,近几年里,三位哲学家分别利用CP论题本身为前提构造了一系列反CP论题的归谬论证:一是霍维尔(R. Howell)以"CP论题为假是可设想的"为前提的论证;一是密匝和摩罗(M. MizrahiD. Morrow)以"CP论题必然为假是可设想的"为前提的论证。这些论证的结论都是CP论题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三位作者都没有给出充分理由证明这些归谬论证的核心前提是成立的。笔者给出了证明核心前提成立的两条路径。但是笔者发现,任何一条路径都会使得归谬论证本身变得多余。所以诉诸归谬论证攻击CP论题将陷入两难:要么归谬论证本身是多余的,要么它们的可靠性得不到辩护。最后,笔者指出这个两难表面上保护CP论题免受打击,实际上暗示了CP论题运用于某一类命题时不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