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曹傳詠 《心理学报》1962,7(2):65-81
儿童智慧或心理的年龄阶段的划分表面看来是个具体問題,但实质上,却牵涉重大的实际問題和理论問題。 在实践方面,学制改革中的心理学問題,特別是与所謂“量力性原則”有关的一系列問題,是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有密切联系的。“不能理解儿童的心理,就談不上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只有符合儿童的发展規律,才能为儿童所接受”。(人民  相似文献   

2.
問題 小学一年級儿童初学算术时,相当普遍地发生減式当加式或加式当減式的錯誤。不克服这一現象不但影响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而且使一些习題不能发揮应有的练习作用。 梅欽斯卡娅研究儿童运算的錯誤时,曾經指出这种现象是“运算的定势”,这与“对习題的理解沒有完全分化有关”,与“选择性的”只“感知数而不注意符号”有关。她主要是根据各年級儿童計算各种式題的錯誤而得此結論,但对儿童感知  相似文献   

3.
儿童年龄特征是很早被注意的一个問題。亚里斯多德在“动物历史”著作中提到在大部分情况下人到“双七岁”是青春期的开始。祖国医学对儿童年龄的分期問題也很早感到兴趣。千金要方引小品文說:“凡人年6岁以上为小,16岁以上为少。”人們早已观察到,儿童在嬰儿期可以說是十分相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别差异便愈益显著。儿童年龄特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吕静  汪文鋆 《心理学报》1963,8(2):43-51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对小学生掌握应用題过程中的一般阶段性問題进行了研究。这里,我們就儿童只根据应用題的表面現象来解題的思惟特点作进一步探討。我們看到,低年級儿童在解答应用題时。往往不是从分析題意,了解題中条件和問題間的因果关系着手,而是从个别文字的表面现象进行演算。我們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掌握应用題概念,在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中,一位女士呼吁:家长在给儿童补钙、补锌的同时,还应该给儿童加点“维生素N”。初闻此言,颇感陌生与不解,再看下去方才释然。原来“维生素N”是指英语单词“No”。给儿童加“维生素N”,即家长对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与不良行为,应该说“不”。对此,开始感到广告设计创意新颖,继而思之,更觉有其深刻的道理。其一,“N”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儿童身心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个体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与教育是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儿童居处最久、受教育开始得最早又持续时间最长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和  相似文献   

7.
肖前瑛 《心理学报》1965,10(1):52-58
問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題教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应用題既能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培养儿童运用計算技巧解决实际問題的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儿童邏輯思維的手段。所以培养儿童解答应用題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解答应用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儿童的語文水平、运算技巧虽然对解答应用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解答应用題的先决条件是儿童了解組成題目的数量間的联系及相依关系。在教学中常常发現有些儿童虽然能机械地指出題目中的条件与問題,但不知道問  相似文献   

8.
在前一个研究中,发現小学低年級儿童在解答算术加減法应用題时,常常根据題目中个别文字,如“多”或“少”来做加或减;对某种类型的題目稍加变化就不会解答。針对这些現象,我們曾采用加強可逆对比的教学实驗,以提高儿童思維的灵活性。关于加強可逆对比教学能否提高思維的灵活性,这不仅具有理論意义,而且还有实践意义,因为它涉及到算术教材教法的問題。在算术概念中有着成对相反的概念,对这些概念采取同时可逆  相似文献   

9.
行为的重要性问题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优良品格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行为.它是发展中的现象,常见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同“问题儿童”、“差生”等概念是不同的.后者只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问题行为则是教育上的普遍范畴,“研究问题行为,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教育,促进良好品格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鄢建江 《道德与文明》2006,(3):33-34,41
朱熹的养成教育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石,以对儿童心智成长的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为前提,以先入为主,以预为先,蒙以养正为原则,是成就道德人格的“育”的实现形式,强调道德主体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有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的特点,重视榜样学习与历史文化传承,是加强当代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3,8(1):50-56
問題 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研究中,往往是以感知的效果作为指标的,然而这不能从本貭上說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因为感知觉发展的問題是与感知活动本身結构的变化和发展有关,是由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們认为,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列昂节夫成功地分析了这一操作活动,并提出了所謂“比拟”假說: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朱玉英 《心理学报》1965,10(1):40-51
問題 应用題教学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数、理、化,以及培养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一年級第二学期学生在解答应用題时常发生錯誤,造成錯誤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思維方面的問題。本研究企图在前入关于一年級小学生解答应用題的一般思維过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討儿童在解題时产生錯誤的思維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为应用題的教学实践和进一步研究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是在实驗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探索学前儿童怎样从实际中掌握客体的因果依存性的特点,向理解(即推理的思惟)水平过渡。 研究的問題,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学前儿童在什么条件下能使带有因果性貭的实践动作順利地向因果思惟过渡?在教学影响下,怎样实現这一过渡?在实現过渡的內化过程中,有哪些特点?(二)在学前儿童的因果思惟发展过程中,有无所謂“可逆性”?学前儿童是否如皮亚杰(J.Piaget)所說,只能有“从特殊到特殊”的所謂“轉导推理”而沒有可  相似文献   

14.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的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是“五爱”公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加强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儿童主动地为集体做好事,执行集体委托的任务;培养儿童关心集体。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教育儿童维护集体利益,不做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在儿童道德发展研究文献中,有关探讨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方面的研究,都未涉及儿童关于为集体与为个人的动机的道德判断问题。我们这个研究,就是试图查明小学儿童集体意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在执行集体委托、关心集体荣誉和维护集体利益几方面集体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要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顾援  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29-32
儿童友谊概念的发展有什么规律,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題。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不但在实践上可以使我们对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更利于对他们进行杜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教育,而且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問題 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几年语文教学改革中一再強调这一问题.究竟怎样正确地根据儿童记忆的特点组织儿童课堂练习,減轻儿童背诵课文的负担,是心理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于语文背诵问题的心理学研究近年尚不多见。陈光山研究了背诵诗歌和散文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学前儿童有沒有因果思維?因果思維在学前儿童身上究竟是怎样形成起来的?带有因果性质的实践动作究竟是怎样向因果性思維活动轉化的?各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的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有那些显著的特点?学前儿童因果思維的发展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都是学前儿童思維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相似文献   

19.
李沂 《心理学报》1959,4(5):17-26
一、問題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 党的教育方針提出后,全国学校普遍地存在着一个新的問題:如何組織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如何把参加生产劳动和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結合起来。 我們的这一項工作是想分析一下小学高年級儿童参加农业劳动过程中,表現在劳动情况本身、认識劳动中的行为准則、評价自己和別人的劳动情况当中的一些特点,从而对如何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对小学高年級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一些材料。 我們选定北京市蓝靛厂小学的五年級二班作实驗班,与学校合作,共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国内外感觉统合教育现状,分析国内玩具市场中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存在的问题,立足感觉统合理论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依据3-12岁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特点,将儿童分为3-5岁、6-8岁、9-12岁三个阶段,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发育特征,分析感觉统合类玩教具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设计的角度给出儿童感统类教育产品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