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习兴趣是使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学有方,引导有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强大动力,所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法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科学课教学中,我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现在,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改的今天,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再以老思路和老方法来“传授”语文知识。若还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硬塞给学生,而不管教学效果如何,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失败。因为它不能达到让学生愉快的目的,也不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产生学习的欲望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心态,在语文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庹朝琼 《美与时代》2013,(12):137-1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的教学艺术能激活语文课堂,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起到一插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固然与学生智力因素有关,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不无关系。吸引他们参加引人入胜的兴趣盎然的益智活动。使他们获得智力的不断发展.这是学校教师的天职。为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的完成。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固然与学生智力因素有关,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意志等不无关系。吸引他们参加引人入胜的兴趣盎然的益智活动,使他们获得智力的不断发展,这是学校教师的天职。为此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师来说,学法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得当,很容易减弱学习兴趣。因此,养成学生纪录课赏教学笔记的习惯,初步掌握纪录课常教学笔记的方法,提高学习技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熟悉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大学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从理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把当前的学习同学生的实际及学生未来的职业相联系,并有效地利用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及影响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影响学生,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学习科学化知识的社会要求自觉的内化成为自身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也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可见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达到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相似文献   

13.
邱勤 《美与时代》2014,(5):58-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有位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刺激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教育的各种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拔苗助长式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等都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口头教学语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及影响 英语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高中英语教师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很多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学英语,抱着学也学不懂,不如不学的态度去应付英语课。在这种背景下,兴趣激发显得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不朝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向努力,英语语言的教学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学生学习观念和方法不当,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不当问题。要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教师改进采略是遵循“兴趣引领,不断改进”原则和营造学习英语词汇环境,教师指导学生改进的策略是指导学生转变学习词汇观念和改进学习词汇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物体十分感兴趣,容易形成有意注意。而且儿童学习时的认真程度,取决于对该知识的认识,取决于对该知识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异,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7.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一年级虽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但孩子们多多少少早有接触,如何激发孩子们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兴趣保持,基于这种考虑,对于计算课教学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以下是我在计算课教学中进行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有效改善初中英语游戏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适宜的身心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形成和提高英语学习中必备的各项技能.有效的英语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勇敢、自信、坚持等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对美术课抱着不在乎的态度,让中小学美术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尴尬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美术教学难以高效优质的实施。如何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欣赏体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故事激发法,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3.歌谣激发法,让学生掌握书画之法。4.榜样激发,制作优秀的范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6.竞赛活动激发法,体会成功的快乐,延续学习兴趣。7.表扬激发法,激发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