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葛洪与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两晋之际玄学在理论上发展到极至,其影响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葛洪早年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又是官方道教理论的创立者,无论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出于为官方道教建立理论的需要,葛洪在主观上都反对玄学所促发的行为方式。但客观上,葛洪却不自觉地受了玄学的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玄学的成分,来揭示玄学对当时士人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葛洪自然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是魏晋神仙道教形成的关键人物 ,对历史上及当时流传的仙道、仙术作了系统而富有创造性的阐述 ,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神仙道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关葛洪思想与成就 ,学术界已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但对其自然观则还没有系统的论说。他的自然观 ,不仅是其神仙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他炼丹修养的指导纲领。本文拟就此作一番初步探讨。一、自然的本原 :玄、道、一葛洪自然观最重要的概念是“玄”“道”“一”。葛洪认为“玄”是自然的本原 ,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其《抱朴子内篇·畅玄》云 :“玄者 ,自然之始祖 ,万殊之大宗…  相似文献   

3.
葛洪年表     
葛洪的生平事迹,前人多有稽考,但其扶南之行、庚寅封侯、生卒年以及部分作品的系年等问题,至今分歧较大,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稽考史料,力求对葛洪的生平进行更为详尽客观的钩稽梳理。  相似文献   

4.
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有更加完整的认识。一、论教师与学生葛洪师道理论的内容比较丰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择师慎重、尊敬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等,形成较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葛洪特别重视教师在学道中的作用,他认为即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指点,不得仙道法术之精髓,就绝不会实现成仙的目的。因为仙道修炼的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学道者必须投师学道,否则不会有什么结果。葛洪说:“诚欲为道,而不能…  相似文献   

5.
葛洪,字雅川,丹阳句容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卒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祖父葛系为吴大鸿胪,父葛悌初亦仕于吴,后为晋邵陵太守。葛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广览众书,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号为葛仙公,以其炼丹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霞平 《中国道教》2001,(6):46-48,51
葛洪是东晋初年著名的道教学者,其巨著《抱朴子》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原始道教的终结。他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官宦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硕儒,又有求仙得道的血统。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常在出仕与隐修间徘徊,但动荡的时代以及个人独特的遭遇使他由人世到遁世,舍儒从道,提倡儒道双修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虽遁世隐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这其中是不是存在着矛盾?由此就涉及到他如何看待出仕与隐修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番较为初步的探讨。 一、仕或隐要看时运 葛洪认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不管仕或隐,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葛洪思想中儒道会通如何可能的问题,指明了儒道思想在内外融贯、本末贯通、儒道会通三个层面上的进展过程与整体结构,先验的明见了其奠基之根本,表明了儒道会通的一般超越论形式,从而根据性的豁清了中国思想史上经常出现却始终处于暧昧中的儒道会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葛洪《抱扑子外篇》卷五之《君道》,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论述了"君臣"治国执政之道。葛洪的"君道"治政思想具有独特见解和系统观点,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儒道治政思想和理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葛洪一生"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①主要著作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葛洪作为一名"兼修医术"的道教徒,其医药思想也极为深远广博。本文主要通过对《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的窥探,以了解其医药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葛洪美学思想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以“玄”代“道”改造发展了老、庄道家的“道—美”思想的,同时理论化地提出了“神仙”美学人格理想,并从文艺社会作用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文艺美学思想观点。这三点,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葛洪卒年考     
葛洪的年寿及卒年,历来争议较大。通过详细考辨《神仙传》《世说新语》《高僧传》《晋书》《道藏》以及敦煌遗书等所载有关葛洪卒年的各种文献,笔者认为葛洪实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享年六十一岁。  相似文献   

13.
武锋 《宗教学研究》2006,(2):138-141
学术界对葛洪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303)几无异议,但对葛洪卒年则聚讼纷纭,计有八十一岁说、六十一岁说及不出六十岁说。检核有关资料,葛洪卒年当以八十一岁说为是,即葛洪卒于东晋哀帝兴宁元年(363)。  相似文献   

14.
葛洪与中国道教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目录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对葛洪的道教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葛洪是中国道教目录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篇则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道教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聂清 《宗教学研究》2000,(1):131-137
从历史上看,早有人怀疑禅宗《证道歌》的作者并非永嘉玄觉。近代胡适依据敦煌资料重提这一论点。虽然胡适在论证中犯了不少错误,但批评他的人也未能圆满回答胡适提出的疑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证道歌》的作者不是永嘉玄觉,而是荷泽神会。  相似文献   

16.
丁宏武 《宗教学研究》2005,2(4):125-132
葛洪早年的扶南之行,仅见于<道藏·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下),是否属实,学术界尚有争议.本文通过详细考辨有关此卷作时的各种文献,推断其作时必在三国后期至东晋初;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丹经的传授方式、葛洪的生平事迹、<抱朴子外篇>的用韵等,断定<神丹经>(卷下)确系葛洪手笔,可作其扶南之行的内证.并且认为葛洪的扶南之行与其早年的访道求仙活动及交州情结有关,时间当在公元306年至31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7.

When an Al/Ge bilayer film deposited on a SiO2 substrate is annealed at 373- 398 K, Ge atoms diffuse out from the inner amorphous Ge layer and spread over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outer Al layer to form crystalline Ge aggregates exhibiting complex substructur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pattern evolution of Ge aggregates on the free surface because of annealing is 1.56 eV which is about half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