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格障碍进行筛查,并探讨人格障碍阳性率与某些社会人口学变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 , PDQ-4 )对全国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七个行政区21个城市26所高校的4811名学生进行测查,以分量表分5~6分为人格障碍亚型划界分计算阳性率.结果:(1)全体大学生样本12种人格障碍亚型的阳性检出率在1.2%~27.6%之间,最高为表演型(27.6%),最低为分裂样型(1.2%);(2)男生偏执型、分裂型、反社会型、自恋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依赖型阳性率显著低于女生;(3)农村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和寄养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较高;(4)独生与非独生学生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之间人格障碍阳性率互有高低.结论: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人格异常和人格障碍问题,男生较女生更严重.家庭经济贫困、低社会阶层、父母离异、不适当的养育方式等可能与子女的不健全人格和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杀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自杀意念和人格特征为线索,对国内外有关自杀意念与人格特征关系的原始研究文献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主要有冲动性、攻击性、完美主义、神经质以及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提出了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局限主要包括:关注的群体较为单一;人格测评工具不一致;缺乏以人格因素为核心的多因素中介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尊、防御机制与流浪儿童偏差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彬彬  崔丽娟  尹亭亭 《心理科学》2008,31(6):1369-1372,1338
本研究以北京、上海两地救助机构的41名流浪儿童为对象,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流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了深人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1)流浪时问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性别对流浪儿童所采取的防御机制类型有显著影响.(2)流浪生活(流浪原因、是否有教唆者或加入特定组织、流浪次数等)对偏差行为有重要影响.(3)自尊缓冲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偏差行为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边缘性人格组织是人格障碍的内在结构。克恩伯格主要从非特异性自我虚弱性、现实检验、原始防御机制、病理性的内在客体关系以及身份认同紊乱五个方面阐述了边缘性人格组织理论。该理论弥补了DSM-Ⅳ中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无理论化倾向的缺陷,并为深入理解人格障碍的心理病理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5.
浅析大学生网络人格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网络人格障碍的表现类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大学生网络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角度、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去克服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取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针对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冲突问题 ,分别设计了与教师、家长、同学冲突的 9种情境 ,考察 1 80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解决冲突的策略取向、防御机制发展以及影响策略取向的因素。实验表明 :( 1 )总体上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协商策略解决人际冲突 ,退让或服从策略以及对峙性策略运用的多寡与具体情境因素或冲突对象有关。对峙性策略多出现在与教师和家长的冲突情境 ,而退让策略较多出现在与同学的冲突中。 (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发展 ,学生逐渐采用成熟性防御机制替代不成熟性防御机制以促使问题得到更好解决。初、高中学生在运用成熟性防御机制方面差异显著。 ( 3 )文化背景及个性特点与策略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7.
220名男性罪犯人格障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邦惠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4):958-960
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罪犯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与普通人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罪犯人格障碍与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内外向三个因素有显著的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因素与12种类型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因素与除强迫型以外的11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及总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因素与表演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分裂样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稳定性因素可能是各型罪犯人格障碍的基本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医学、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人格障碍这一变态心理学概念表现得相当复杂和模糊.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个体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以及自我意识障碍及特殊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从医学模式疾病的六要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治疗)看,人格障碍作为一个疾病单元基本不成立.从哲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哲学本质是患者主体价值世界与意义系统的紊乱.从伦理学角度看,人格障碍的一些特殊行为模式表现主要是违背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规则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格障碍是21世纪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由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导致。而在重点大学大学生中又以强迫型人格障碍居多,有着重点大学中所特有的原因和特殊性,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实在且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其中的实际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重点大学大学生人格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飞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2):16-20,15
人格障碍是21世纪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有生物、遗传、心理性社会性因素导致。而在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中又以强迫型人格障碍居多,有着重点大学中所特有的原因和特殊性,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实在且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其中的实际的行动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成人依恋自陈量表与孤独感(UCLA)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偏中高孤独水平占72.3%,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多以惧怕型依恋为主,依恋类型和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87名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的调查和卡特尔人格测试,探讨大学生上网的频度和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频上网大学生与低频上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有显著性差异。(2)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有显著相关。(3)稳定性对信息类和技术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乐群性和忧虑性对休闲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敢为性和幻想性对刺激类内容偏好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张林  车文博  黎兵 《心理科学》2005,28(1):36-41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闯卷,考察了全国各地2007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理想;(2)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总体上以心理调节机制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机制使用较少;(3)在压力的应对方式上,大一学生以外部求助、压抑、幻想和调整情绪方式为主,大二、大三学生以自我防御方式和总结经验为主,大四学生则较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的方式;(4)女生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积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和总结经验,城市来源的学生更喜欢宣泄压力,独生子女的应对方式以消极防御机制居多。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对其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大学生人格特质大中的活跃、坚韧、严谨、利他、重情维度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相关,其中,人格的活跃、坚韧、严谨、重情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已经成为犯罪学、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以冷酷无情、冲动性、攻击性和低责任感等为特征,对社会危害较大。以素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线索,综述了神经生物学相关理论、遗传、脑结构与功能等素质因素以及家庭教养方式这种环境因素中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共情和羞耻感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深入揭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系统而详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随机抽取4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1)地方院校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在面对压力时,大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问题解决、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而很少采用自责、幻想这样的消极应对方式;(3)地方大学生情绪调节效能感与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情绪调节效能感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而情绪调节效能感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根据吉伯斯等人(Gibbs,etal,1992)发展的社会道德反应测验(SRM-SF)对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二、三转折阶段,以第二阶段为主,未达到成熟水平;中学生处于第三阶段;大学生处于三、四转折阶段,已有相当程度的第四阶段倾向,大多数大、中学生已达成熟水平。本研究还考察了大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与其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的关系,分析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大学生未来取向、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间存在中介效用,即未来取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人格障碍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现象,近年来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为突破传统的实证主义的瓶颈,人格障碍研究引入了现象学取径。人格障碍现象学研究表现出异于人格障碍实证主义研究的方法论特征。在人格研究的历史上,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当代质性心理学,都从现象学视角对人格障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现象学作为人格障碍研究的一种方法论视角优势明显,给予我们许多研究和临床启示,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未来需要探索多种研究视角并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肖计划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随机抽取的潍坊两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了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父亲教养方式方面,大学生存在性别、独生与否、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2)父亲的教养方式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相关。(3)在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独生与否、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4)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有显著性的相关,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对其应对发方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