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年轻的时候,一天可以干很多事。在世上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抓不住时间。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是专门学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过有时出于特殊需要进行“新解”,虽说不上科学性,却显示了当事人的机智,是一种幽默、高超的语言艺术。下面撷取几则解字的趣闻,供大家品评、欣赏。陶行知“借字发挥”1938年秋天,时值抗战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到湖北...  相似文献   

3.
忧郁的森林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用“忧郁的森林”做网名,但她是我的网友。已经一年多了,我们时常探讨生活或写作的问题,有时还会给对方发几篇得意之作,然后相互品头论足或彼此吹捧一番;除了没有告诉对方真实姓名外,我们是非常投入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坐拥书城     
我喜好读书。退休了,有了时间,更可以美美地读书。有时不看不读,也喜欢踱进书房,转几圈儿,巡视我的书。进了书房会有多种感觉。  相似文献   

5.
再见     
似乎生来是劳碌命,总在外面奔。于是有了许多迎来送往的事。寒暄的辞令可以脱口而出,有时未必感人却倒也得体。时间长了,只觉得那是一种语言组合。你来我往,时过境迁。难得几次的惺惺相惜,离愁别绪,因为年轻,也都寄托于来日再见时的凝重。后来,在普陀山一住就是几年。生活突然变得去。世对、桃园般的安定。晨钟暮鼓围裹着岛屿。日落西山的黄昏,已是万籁俱寂。孤灯下,有了焚香展诵的时刻;掩卷颓首虽是难违青灯黄卷的寂寥,却竟觉与内。:归隐的萌动暗合;路步于沙滩林间,偶尔能呼吸到天地间的空冥。我不知道这种生活对自己的今后…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日本房地产领域的大亨,在他50岁之前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曾经做过很多小生意,有时赚,有时亏,根本就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后来,他决定为别人打工,而且,专往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单位钻,结果工作了几十年,仍然没有安定下来,不是因为年龄大、缺本事被老板辞了,就是因为自己受不了老板的拨弄而炒老板的鱿鱼。  相似文献   

7.
有关举意的几点说法刘圣道举意,又叫立意,俗称"乜贴",阿拉伯文为,原意为"意图"、"打算"、"意愿"、"心愿"等。伊斯兰教用来专指为举行某项宗教功课或从事某项慈善事业时所立的意愿。中国穆斯林有时也转用以指因某种原因而施舍或捐赠财物的善行,俗称"纳乜贴...  相似文献   

8.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凭一幅希腊雕像的素描轻松考入当时著名艺术教育高等学校杭州艺专。在一次学生的作业展览上他的几幅画作引起了校长林风眠的注意,他觉得“孺子着实可教可造”,希望任课教师吴大羽和潘天寿重点培养。但是赵无极不喜欢他俩主教的国画课,看到老师朝教室走来,就设法逃课,有时来不及就直接跳窗溜走。有一次,他又故技重演,潘天寿很不高兴地冲着赵无极远去的背影吼了一句:“过些日子就是学期考试,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性梦是指在睡梦中发生性行为,这也是性成熟后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据某市的一项调查,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经常或有时梦见性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性梦内容和表现有所不同。男性的性梦常伴有射精,即梦遗。梦中情人多为不认识或仅仅见过面的女性,很少梦见自己所爱的人。梦中的情景总有几分奇幻、几分恍惚,非普通语言能形容。醒后往往回忆不起梦境的全部细节。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先贤莫健先生与世长辞四年多了。虽然他离我们而去,他耿直、豪爽的性格,铿锵有力的话音,敏捷的思维,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似乎还萦绕耳畔眼际。莫健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少数民族、热爱布依族。在他任贵州省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后跑上跑下、积极协调,为布依族经济、社会、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工作上的缘故我与他交往比较多,常常想起往事,有时闭上眼睛就想起他,甚至有时还梦见他。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偶尔看了场外国电影,大部分情节都记不清了,而其中一个对整体并不重要的片段,却像钩子似的钩住了我。女主角是新闻记者。陪随她的男朋友一边走一问她:“你信不信上帝?”她笑了一笑,回答说:“有时信,有时不信。” 有时信,有时不信,这只是代表当今西方中产阶级,普通知识分子的心态,还是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呢?到今天为止,我越来越倾向后一看法。在理论上有唯心、唯物,有神论、无神论,教徒、非教徒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聚与散     
功强 《思维与智慧》2009,(11):35-35
人与人之间的聚和散,有时像天上的浮云,有时像水中的浮萍,世事如幻,聚离随缘。  相似文献   

13.
心语     
有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是住刻意追求利益,也不是真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仅是为了满足一种心理的平衡。像到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一样,不论对方要多低的价格.我们总要习惯性地说声:“便宜一点吧。”有时甚至也会为了几分钱和卖菜人争论一番,可假如买完菜  相似文献   

14.
客观的调查真实的探索──评《彝族原始宗教调查报告》记得20多年前,当时我正在凉山附近插队,山上住着彝族同胞,山下住着我们知识青年,同喝一条溪水,有时见面也说上几句,时而喝上那么几口撩人的烧酒,于是对彝族同胞的风情习俗有那么一点十分粗浅的了解,知道火把...  相似文献   

15.
年逾八旬的老爸老妈哪儿都好,就是习惯了省吃俭用过日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总是精打细算,口挪肚攒,有时简直到了“葛朗台”的地步一块抹布居然用了三年!  相似文献   

16.
从1985年我在北大中文系进修文艺理论和美学,第一次拜望季羡林先生到2002年2月,最后一次见先生,期间17年中,我几乎每年都讨扰过先生。有时是专程请安,有时是替别人办事,有时带朋友探望,有时是先生有事找我。每次去北大看望先生,老人家总是和蔼招待,有时聊的长,有时聊的短。先生正襟危坐,有问必答,聊到高兴时,他泯然一笑,对于每一个提出的问题,他的解答也是一板一眼,简明扼要,给我的感觉是,和蔼长辈,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7.
真假话     
正生活中,有时真话不好听,假话不难听。我的体会是:真话要说,假话也要讲。至于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场合说假话,这可不完全是个嘴上功夫。前几年,我的一个三十多年前的同学发来信息,他儿子结婚,邀请我去吃喜酒,我当即回信祝贺,并表示一定去。谁知,几天  相似文献   

18.
住山的画僧     
肖海生  妙虚 《佛教文化》2010,(4):90-100
一、住山不知是哪里的鸟儿发出的第一声鸣叫。随后,百鸟都开始叽叽喳喳,泼拉拉的翅膀的声音,搅动着树枝。乌鸣的后面,有时是一片空空的沉寂,有时却仿佛是万物一起在醒来。外面还是一片混沌,不过他知道,天就快亮了。  相似文献   

19.
漫步者     
从城北寓所赶往城南上课,要穿过几条大街。究竟有多少路,没有计算过,只知道骑自行车可以在20分钟之内赶到,若步行则一节课的时间才勉强够用。有时车坏了,来不及修复,沿途地段施工正紧,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步行。去的时候尚能勉力支撑,待到上完课再步行回家之后,坐在沙发上就再也不想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聪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然而,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请看下面几个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