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明光 《天风》1998,(8):22-23
这一期的“专题讨论”继续“传道人的灵修生活”这一话题。以下刊出的文章从不同方面发表了作者个人的体会或经验。可供参考。必须指出,今天我们提出加强传道人的灵修是基于这些考虑:一、合理安排事务,让传道人把精力放到传好道,牧好羊上来。促进教会健全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二、不安于现状,不为人们今天能拥入教堂而自足,如传道人不提高自己,人们的离去是必然的;三、传道人的灵修是要从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得力,得享安息;四、传道人只有充实自己,才能冷静面对时代的各项挑战,作好时代工人。盼《天风》这次专题的刊出能引起各地同工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徒的增长,教会对传道人的要求已不能只满足于数量.“提高信徒的素质,须先提高传道人的素质”已成共识,《时代工人》栏从本期起,将刊出一系列的文章,内容围绕“传道人与传道”这一问题,盼能藉此帮助各地教会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好神所托付的时代工人。——编者  相似文献   

3.
忠牧 《天风》1998,(11)
为帮助传道人。尤其是作义工传道的同工能了解做教会工人的一些基本认识,重视自己所领受的职分,做一名爱国爱教的时代工人,建设好各地城乡教会。本刊从本期起刊出“工人的职责与工作”系列文章。请留意。  相似文献   

4.
本期“专题讨论”栏继续以“传道人的灵修生活”为主题刊出有关文章,谈的都是些具体的问题,希望可供大家参考。圣经指出,生命只能向下扎根,才能往上结果。让我们首先做一个有“根”的人,随时随地把真理的道表明出来。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用一个字描写今天许多传道教牧同工们的情形的话,那就是“忙”。君不见凡同工们相聚,寒喧必以说忙开场。忙者,工作之多、事务之杂、头绪之乱所致也。忙的结果,势必身心交瘁、心烦意乱、怨天尤人。“工欲善其工,必先利其器”,传道人的“器”,当指属灵能力而言,但这常被忽略。 记得丁主教曾在一次会议上提醒传道人要多读经,多看书,思考研究一些问题,这话甚好。为此,本刊特以“传道人的灵修生活”为题,组织了一系列文章,藉此提醒众同工重视这一问题,让众弟兄姊妹也来听听传道人的“苦衷”,多多体谅并关心传道人。  相似文献   

6.
薛连喜 《天风》2010,(5):18-21
“羊多牧少”之中国教会中的传道人绝大多数都感到自己很忙,正如马大一样。一个忙碌的传道人往往容易因为“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路10:40),于是,“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的景况就凸显在一些传道人的身上(参雅1:6)。本期话题“传道人与灵修”旨在帮助和提醒忙碌在工场中的教牧同工,  相似文献   

7.
"羊多牧少"之中国教会中的传道人绝大多数都感到自己很忙,正如马大一样。一个忙碌的传道人往往容易因为"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路10:40),于是,"他们使我看守葡萄园;我自己的葡萄园却没有看守"的景况就凸显在一些传道人的身上(参雅1:6)。本期话题"传道人与灵修"旨在帮助和提醒忙碌在工场中的教牧同工,不要忘记在神面前的安静与灵修,因为上帝看工人过于他的工作,只有在与主有美好关系中的侍奉,才有真正的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8.
吉学军 《天风》2007,(12):9
我生长在农村,了解到许多作传道的义工平时很少看圣经,读灵修书籍或搜集与时代有关的时代信息、材料。一到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早上才去翻圣经,甚而主日还有上台持《天风》、《讲道集》或《函授教材》宣读的。在平时没有准备,到证道时才“临阵磨枪”,我深感这是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如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5)
<正>圣经很重要,但是也要学习圣经以外的知识,各种知识都是从上帝来的,因为上帝是一切知识与智慧的源头。如今传道人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整日忙于讲道、开会、探访等,无暇顾及阅读。忙碌已经成为教牧同工逃避灵修和阅读的最好"借口"。因此,现在来谈传道人阅读的重要性十分必要。传道人为何要读书?因为现今基督徒的知识层次越来越高,相应地,要想做好牧养工作,传道人也要不断装备自己,要在神学、历史、文化、法律、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上,开拓视野,不断进深,提高自己的素质。若不读书,生命就会单调枯燥。有个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吴恩平 《天风》2009,(11):56-57
作为一个侍奉神的人,也当养成良好的灵修习惯,要有自己定规的灵修原则,才能使自己的属灵生命健康地成长。 清晨 教牧同工灵修生活的第一个时间是在清晨。因为清晨是我们与神交通的最佳时间,是我们汲取神恩典的黄金时段,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坚持每日清晨的灵修,必能使我们的灵性永葆青春活力。每当清晨从梦中醒来,那是一次新生命的开始。因为有关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在睡梦中去世的。全世界平均每天约有15万左右的人肉体闭上眼睛后再也没有睁开,而一个人能在霞光万道的清晨中呼吸新鲜空气,岂不是一件快乐和值得感恩的事!  相似文献   

12.
清晨甘露     
司布真  李肇琳 《天风》1994,(1):11-12
司布真(1834—1892),老一辈弟兄姊妹可能熟悉这一个名字。他是19世纪英国著名布道家和奋兴家。神用着他在那个时代复兴了成千上万的人,而藉着他所留下来的大量文字,又给后世人们以很多帮助和造就。《清晨甘露》是司布真的一本灵修名著,他写作本书的用意是提醒人们注重清晨的灵修。他在原书的序中说:“热心爱主的人很重视早晨的灵修,他们有一条规则:没有见神的面,决不见人的面。百花的芬芳是大地献给造物主的香气。  相似文献   

13.
作为牧者的传道人,家庭生活每每是一种无形的见证。子女教育是传道人“经营上帝所赐的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仅从传道人的子女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信生 《天风》1996,(2):33-34
使徒保罗在给青年同工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都提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不可叫人轻看你”。这是因为传道人是传讲神的话的,如果传道人不被人尊重,反被人轻看,那末,神的话也会因此而被人轻看。所以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传道人不是为自己得名声,但他既是传讲神的话的,理应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15.
张丽丽 《天风》2011,(11):43-45
作为牧者的传道人,家庭生活每每是一种无形的见证。子女教育是传道人“经营上帝所赐的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仅从传道人的子女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自己谨慎     
安孝辉 《天风》2001,(6):32-33
经文:徒20:28;提前4:16 我们刚读完的两段经文,是主的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和青年传道人提摩太的劝勉。保罗要这些作神仆人、管家的人,“为自己谨慎”。这对我们这些在今天教会中,“作教牧人员”的人,是极好的提醒。现在,让我们在圣灵的带领下,共同来探讨,当“为自己谨慎”什么?  相似文献   

17.
并非抽象     
以前,“灵修”、“神修”这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是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它们给我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在我看来,高深的灵修境界只有那些精修圣人曾经达到过,像圣本笃、圣安当、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圣五伤方济各等等。对于这些伟大圣人们的精修之德,今天的我们似乎只可遥望而不能企及。这样的观念在我的心中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到有一次听了一位颇具权威的灵修学专家对“灵修”进行的专题讲座之后,才改变了我心中那陈旧的观念。据这位专家所讲,“灵修”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劳动等行为密…  相似文献   

18.
曹惠云 《天风》1997,(3):22-23
关心重视传道人的生活是教会自养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国各地教会中,经过一定造就,相对专职的传道人数以万计,如何切实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牧养神的家,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也是担当一定领导职位的教会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有些地方,的确出现对传道人“光培不养”的情况,导致圣工的损失。我们一方面要在教会中树立关怀传道人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作传道的同工们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以下两文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关心重视传道人的生活是教会自养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国各地教会中,经过一定造就,相对专职的传道人数以万计,如何切实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力以赴治理、牧养神的家,是每一个信徒的本分,也是担当一定领导职位的教会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有些地方,的确出现对传道人“光培不养”的情况,导致圣工的损失。我们一方面要在教会中树立关怀传道人的风气,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作传道的同工们学会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以下两文就是对这一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叶东升 《天风》2001,(7):34
一、什么是灵修 按字面解释,灵修就是“修养灵性”、“修灵”,或者说是灵性生命修习的意思。灵修是内在型的或称为“密室灵交”(歌4:1)。灵修是一个人预备一个安静的时间,专门独自与天父灵交,藉着赞美、读经和祷告与天父有亲密的、和谐的、深厚的属灵相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