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承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是全民族文化的损失。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承担着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佛教古籍在寺院古籍中占据主要部分。什么是佛教古籍?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目前通行的定义,主要是指书写或印  相似文献   

2.
佛教寺院园林是佛教建筑、佛教文化、自然美景与人工山水的综合体,是佛教建筑在园林化过程中呈现的成熟的文化形态。佛教寺院园林,既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佛教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的渗透组合,又是中国宗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互相交流中的自我发展。中国佛教自印度传入后,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初期形成、全盛发展、成熟定型等时期,不断变化与自我完善,呈现出寺院中国化、园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云居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在佛教界与文化界颇有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寺院。云居寺之所以在中国佛教里面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它的悠久历史外,还有它的文化品位,这个品位是就云居寺里珍藏的上万块石经版与木经版,它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佛教文化留世的珍宝,这些经版不仅对我国的文化、哲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贡献是长期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贡献,佛教才能从一个地方宗教发展成为亚洲宗教,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当代世界佛教才能具有这样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我们今天才能对佛教历史文化具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加强研究中国人对佛教文化的保存、弘扬和丰富,有利于树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尊,有利于为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方式随着时  相似文献   

6.
张涛 《中国宗教》2022,(4):54-55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佛教园林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寺院除了殿堂建筑(宗教空间)之外,通常都有园林部分,包括寺院的庭院绿化、独立的园林以及寺院周围的园林环境。佛教园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又彰显佛教文化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文化。中国佛教园林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七塔禅寺,开山于唐代,中兴于清末,是浙东四大丛林之一,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中的重要佛教地标。近年来,七塔禅寺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适应时代进步要求、创新寺院管理和发展方式,实现由香火兴寺向文化兴寺转变,有效开展弘法利生事业,营造图书借阅空间,创办佛教文化研究机构,和兄弟寺院一起为浙江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能超 《中国宗教》2024,(1):32-33
<正>佛教文化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运河文化,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江苏既是经济文化大省,也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在这些文化点段中,寺院星罗棋布,佛塔交相辉映,共同见证和书写着大运河江苏段辉煌的佛教文化。积极发掘和吸收江苏段优秀运河文化,使江苏继续走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前列,是江苏佛教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11)
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教徒素质,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佛教文化各领域之研究。我国现有佛教院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教学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佛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宗 《法音》2005,(3):43-46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从佛教史料的收集整理到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佛教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世界性宗教,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产生、发展、存续,与社会有着多种形式的结合,形成了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协会确定了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开展一…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与我国原有的儒道文化互相激荡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可以说,历史上佛教成功地实现了全面深入的中国化。佛教中国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印度佛教经典的全面汉译,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汉文大  相似文献   

13.
正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物是佛教文化的直接载体,也是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物古迹,可以触摸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了解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见证我国文明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维,如何保护佛教文化和佛教文物,让文物活起来,与现代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相融合,发挥其承载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当今弘扬佛教文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的成立,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的举办,从首次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到当代江苏佛教史料的首卷出版……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界为实现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发掘与扬弃,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前进。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汇集了全省佛教界的力量与智慧,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欢喜与赞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结出了累累硕果。契理契机的开展佛教文化建设的实践,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佛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佛教影响大、传统深厚的国家。在长期佛教文化活动中,历代先人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寺院,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到各地寺院参观,常看到形式极不同的寺院建筑,如唐代以前的寺院多以大雄宝殿为主的建筑群,有时或以佛塔相伴。而在宋代以后出现伽蓝七殿式(如北京法源寺)。另外佛教各宗派不同,其建筑形式差异也很大,如密宗佛教和禅宗佛教差异很大。密宗佛教多带有西藏建筑特点,而寺院禅宗则是汉族化特点突出。有的寺院因山势而异,也有的因建筑结构不同而出现变化。总之,我国的寺院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观光…  相似文献   

17.
何俊伟 《法音》2004,(4):27-30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二年(714)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经各个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地区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大理古代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一、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原因1、汉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大理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八十…  相似文献   

18.
能超 《中国宗教》2018,(1):52-54
大数据能够加强寺院监督,净化寺院道风,帮助树立寺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数据还将加强对乡村寺院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管理,将更多的佛教信息通过网络形式推送给广大信众,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期是“现代佛教文化专号”。“佛教文化”这四个字如今是很时髦了,各种各样的人都在谈论它,接近它。这是很自然的事。留在祖国大地上的雕塑、石窟、绘画、寺院、古塔、音乐各个方面传统文化的遗迹中,佛教文化都占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生活中把佛教与其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割来看的情况,并不少见。视佛教为“迷信”而十分欣赏佛教艺术作品的也大有人在。与此同时看到四大名山、各大寺庙吸引着广大信众与对佛教文化日益增强的热情,某些既信佛又有经济头脑的朋友,对“建设佛教文化”十分热心。于是乎依照佛教名山建筑的景点,或…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