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当代中国油画与西方传统油画逐渐显现出明显的区别。当代意象油画是中国传统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繁荣在我国艺术市场之中。尤其是在新一代油画艺术作品中,意象油画将中国传统意象审美与西方油画绘画技巧进行了完美融合,使当代意象油画更具有中国传统意象美。随着艺术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意象油画不再是描摹客观物象的静态油画作品,而是能够展现画家内心情感的动态画作。从意象油画中,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画作的“生命”。因此,针对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展开研究,阐述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化,并简单概述意象油画创作的重点,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2.
装饰性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使美术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装饰性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主要为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图案运用的装饰性、意象造型的装饰性、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它不仅在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作用突出,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纵观意境审美的发展脉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虚实相生的观点。意境中的虚实关系以意象作为实处探讨的起点,以境界作为向虚延伸的方向,最后在圆融中获得统一,走向融合,完成意境最终的虚实相生。只有做到虚与实的圆融,才能使意境的审美活动在主体的意识系统得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同时也才能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美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审美经验"的探讨取代"美本质"的追问成为主流话语."审美经验"是个含义宽泛而又含混的概念,内涵缺乏严格限定,外延又极为模糊.西方"审美经验"范畴经历了建构、发展、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嬗变,愈益从抽象化→具体化→多元化;由分离式的有距离的静观→介入式的积极参与;由自律、非功利、狭义、限定→他律、多元、实用、日常.审美经验的研究也逐步超越艺术问题,而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禅学思想和诗歌创作在唐代发展到了巅峰。禅宗在唐代早已超出宗教范围而对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唐代诸种文艺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诗歌。在诗与禅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禅学赋予了唐诗经典意象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亮意象及飞鸟意象。月亮、飞鸟是唐诗中的经典意象。探讨唐诗中的月亮、飞鸟意象,有助于从思想内涵和审美境界两方面把握禅学对诗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绘画语言作为一种技术手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体现画家的艺术构思,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油画作为一个独特的画种,其语言本身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和多变性。写意油画是油画在中国本土的概念,有其特殊的形态。本文将对写意油画的语言形式、审美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王珂 《学海》2003,5(1):181-186
散文诗是一种奇特的抒情文体 ,散文诗的文体形式正是审美的叙述形式。散文诗是运用了语言的审美基本功能而产生的文体形式 ,具有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创作任务的内容价值和以情感与符号 (语言 )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形式价值。即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是 :在内容上是抒情的 ;在形式上 ,特别是语言形式上是审美的  相似文献   

8.
杨伟 《美与时代》2013,(8):14-16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自觉地运用道家的美学思想去生成中国的设计语言,对于构建中国艺术设计语言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道法自然"确认"道"是美的终极标准,是美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依据。"道法自然"的审美表现主要涉及"见素抱朴"的朴素美、"大象无形"的抽象美、"道"之"自然"的自由美和自然无为的"天成美"。"道法自然"在艺术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延续和创新,当代漆画中的意象语言既具有传承古老文化的造物精神,又有现代审美的变通和创新。以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部分作品为例,通过对作品材料、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当代漆画创作中的意象语言的来源、特点和演变规律。当代漆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意象语言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和变通。对当代漆画创作的语言分析、问题探究以及发展方向的探讨,能促进大漆艺术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原型"与"意象"--中西艺术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学海》2002,(4):164-168
本文主要通过对“原型”与“意象”两个概念以及由此分别形成的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中国审美意象系统理论的比较 ,揭示出神话—原型批评论之不足 ,并阐明审美意象系统理论之优越和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二、"走向心理美学":童庆炳的美学阵地心理美学,与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并称为美学的三大支柱,其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为主要内容[21]。"心理美学"是童庆炳美  相似文献   

12.
移情说理论在中西方的美学及文学发展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从移情的基本含义来看,中西方都认为是主体和对象之间构成的一种和谐的审美关系。西方的移情说,强调的是在审美欣赏活动中,将审美主体的感情移入客体,作对象化观照,从而使审美欣赏成为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中国的移情在审美观照下有其独特的内在共感体验。由于东西方思想根源的不同,审美观点、立场的差异,两者在对心与物、情与景的关系上也产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具有集"说听一体"二重性特征的个体有声语言,怎样突破源于身体又迅疾返回身体的有限时空而获得无限的意义,就成了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为此,首先从声音的意象存在,探询有声语言二重性的发生原理;然后,针对身体的意识现象,回顾了有声语言双向性的进化功能;最后围绕生命的意义彰显,思考了有声语言多样性的人文价值。从声音到身体再到生命,讨论它的二重性存在的意义,与其说是要解答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不如说是要为有声语言之于个体的存在价值、传播效能和现实意义来一次生命美学的解惑,即从生命活动的审美实践层面来考察个体有声语言,它的时间性支撑听觉意象的愉悦感受,它的空间性揭示身体意识的自由状态,它的时空性创造生命意义的澄明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孔颖达系隋末唐初经学大师,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五经正义》历来被视为经学、哲学诠释文本,但却涵有不可忽视的美学营养。其中如《周易正义》等文本,就直接包含了丰赡的美学思想材料。如所周知,中国古典美学是以审美意象等范畴为中心的美学,而审美意象的重要基型是  相似文献   

16.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1,(1):196-202
宗白华整体上是在意象论范畴内交替使用意象、意境、艺境、艺术境界等不同概念的。宗白华认为,中国哲学是象征的哲学,以仰观俯察为取象方式,以立象尽意为表意特征,易象和审美意象是象思维在不同领域的互通互证。他以散步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生命的节奏,以同情的直觉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以此抵达意象的美学世界。艺术家通过审美直觉、审美"同情"、审美"静照"、迁想妙得等主观能动作用创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呈现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无相乘、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澄怀味象、超以象外等美学风貌。在近代美学背景下,宗白华意象论美学成功实现了美学的现代性转型,为当代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19.
自然审美过程中心与物的关系是《文心雕龙·物色》篇的重要内容。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审美心理机制,学者们的探讨或沿用传统的感发说,或使用心物交融的模糊提法,皆流于表面未能深入。从现代美学高度,引入心灵吐纳的发生机制,探讨《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审美心理发生机制,可以看到刘勰对心与物关系的阐发,是对以往感发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朱子理学中,"理"这个本体范畴是个存而不有的虚体,表述宇宙实体构成的是"气"这个实体范畴.与此相应,在朱子理学美学审美客体的逻辑结构中,气是表达实体和实存性质的实体范畴.在逻辑本体上决定一切的是理,而在审美客体实存上构成一切的都是气,乃至实际左右一切,形成一切的乃是气、是阴阳的流动变化.因此,气及其阴阳变化在朱子理学美学中具有重要的构成论和形态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