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基础教育音乐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试行,其核心是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了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20年前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我党粉碎“四人帮”后在特殊环境下展开的一场思想路线斗争,并且从思想路线一步一步延伸到组织路线、干部路线、政治路线和经济建设路线问题,它“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问题”(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L作会议闭幕会  相似文献   

3.
“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实行“三选法”可以看作是“举贤”制度的开端。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立场,接受了“举贤”的思想,因此主张“学而优则仕”,以“学而优”作为从政的条件,是对贵族世袭的挑战,尽管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他并没有根本否定世袭制。“举贤”的实质是要求从平民特别是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把教育对象向平民推广,提倡“有教无类”。王官六艺之学与平民结合,发展而为诸子百家。战国人才辈出,与“有教无类”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品质。他提出了十二字的人才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且智”是高标准。“学”与“思”结合是孔子教育方法论的核心。孔子讲的理想和道德,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方华 《法音》1994,(11)
赵朴初会长强调要“抓紧培养佛教人才,提高整个佛教界的素质,这是关系续佛慧命,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必须唤起各民族佛教界的大德长老和各级佛协组织的高度重视。”这是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中国佛协已把“培养人才,提高僧伽素质”做为中国佛协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佛教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决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当前僧教育应继续强调加强学僧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佛教教育的成败问题,这方面,已有人提出“学修一体化”的主张,是明智的.是合乎佛教人才的成长。以前…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智慧》1999年第 11期(总第35期)第46页上,有一篇短文,题名《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以下简称《断想》──笔者)。《断想》写道“人才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人才,…不是被当作人才培养出来才成为人才的”。“更不是因对所谓人才的重点培养而无视甚至压制了在成才路上不懈追求的努力的‘后续部队”’。这几段话,中心思想是断言“人才不是被培养出来的”,它以伯乐与千里马为例,强调“人才…… 不是被当作人才培养出来 才成为人才的”和否 定“人才的重点培养” 的观点。 人才是不是被培 养出…  相似文献   

6.
巩霞 《管子学刊》2006,(4):15-17
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人才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管子》的人才思想以其丰富的内蕴和高度凝炼的哲理性不仅对当时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融“博爱”精神于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一所拥有70年历史的独立设置的医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了以传承“博爱”精神为特色的人文底蕴,确立了“医学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坚持融“博爱”精神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培育出一批批德术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组织爆炸”、信息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人类智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以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是时代摆在我们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把培养新一代的创造才能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少学者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我们在这方面也曾进行过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是,由于该课题的复杂性和我国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开展该方面研究的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都有待探讨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其他学科不同,新闻学科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需要知识多样化、技能复合化、专业综合化的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实际,走创新教学和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之路.教学中以新闻写作为核心课程,对新闻写作的系列课程进行了“打包”授课,加大课时和教学力度,采用创新、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聘请“双师型”教师担任授课并指导学生实践,并通过对教学进行量化、展览、实习单位实践等多种考核方法,走出一条切合实际、效果显著的教学改革之路,为民族地区的独立学院新闻写作课改树立标杆.  相似文献   

10.
“自育自学”实验是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何炳章先生,依据他的“自育自学”思想,倡导和主持的一项教育实验。迄今为止,已走过了27个年头。“自育自学”实验,是坚守教育本质、运用教育根本规律、遵循人才成长普遍原理的教育实验。该实验所倡导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成才需要,未来的社会呼唤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授之以渔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共中央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这充分说明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为人事政工干部,要想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出色地做好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笔者认为应做到“六要”:一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事政工干部也需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一是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善于用新理  相似文献   

12.
<正> 颜元二十四岁时设家塾,教授门徒,名学舍为“思古斋”,自号“思古人”。此年作《王道论》(后改名《存治编》),提出了“复井田”、“复封建”、“兴学校”三大政治主张,以求建立富强的封建帝国。此后他潜心教育和学术,成为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本文拟对颜元的教育思想作一粗浅述评,以就教于读者。一、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颜元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大批“经济实用”、能“为天地造实绩”的人才,并通过他们去“经世大务”、“斡旋乾坤,利济苍生”(《习斋言行录》卷下)来达到“行大法,平天下”。在他看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习斋年谱》卷下)学校办好了,便  相似文献   

13.
沈湘平 《哲学动态》2023,(1):13-24+126
在现代化过程中,关于“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中国”的讨论实质上是强调从“世界作为方法”到“世界作为目的”的转变,凸显了“非西方”世界的主体性及其建构。然而,无论是“以世界为方法”还是“以世界为目的”,在根本处都是存在无忧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实质是“人类何去何从”,人类面临整体性生存危机,亟需我们转向“人类”的叙事。当今时代,个体与类一定程度上已互为本体,“人类”必须同时作为“目的”和“方法”。“以人类为目的”意在凸显群体、个体的主体地位,它与那些不“以人类为目的”而只是本能地“以自己为目的”的狭隘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当今时代人们更需要自觉地“以人类为方法”。作为方法的人类,意味着一种人类整体的视野和情怀、人类共同主体的自觉、人类原则高度的规范。中国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张,都贯穿着“人类”逻辑,是“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天下”的智慧结晶,是既“以人类为目的”又“以人类为方法”的行动方案。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增强民族性及其对人类性的贡献,而是要自觉地加强基于人类性的...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博大胸怀和气魄,卓越的识见和胆略,选拔并破格录用各类人才,为开创封建盛世的“贞观之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评论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则劝奖人才以详治理。”①高度评价了唐太宗“劝奖”人...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孔子研究》2023,(6):37-44+157-158
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命题,并不是简单的从政道德教化,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此命题是春秋时期中国官僚体制转变趋势的先声。春秋时期,夏商周以来传统的血缘宗法体制已呈崩解之势,孔子“为政以德”命题的提出,对鲁国政治活动的切身参与,以及投身“私学”教育对专门政治人才的培养,为新官僚体制下士人之以德参政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中国政治体制发展史上,“为政以德”命题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中也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瀚青  国新 《中国道教》2002,(4):25-27
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 ,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 ,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 ,敬希方家教正。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他以修身养性为要 ,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 ,有时亦称“长才。”“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葛洪说 :“上士得道 ,升…  相似文献   

17.
“创造”一词已在各门科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本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创造学”,后逐步传到世界各国。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对于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近来,我国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学、人才学、管理学以及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的美学目的论,是我们对他一系列思想的总结。它由三条线索组成:哲学上对“我”的图腾崇拜般的强调;美学上对情的价值和作用的尊崇;政治历史学上对人才的重视——对戮杀人才从而盛产“百不才”的专制制度的批判、把人才作为实现改革的力量等等。三者都体现着一个主题:对人的价值的弘扬。有一个共同特征:以主体为本体、为目的。这是一种主体哲学的草创。  相似文献   

19.
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甲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开拓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特别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搞得好坏,关系重大。因此,我作为一个教长,支持民族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青海省大通县塔尔清真寺教长赵生援所说的一番话。 去年,他随参观团去外地参观了一些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