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艺术活动中,媒介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力量,艺术品所传达出的信息,其实是一长串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讯息的传播。当艺术中的媒介链条追索到身体时,媒介的源始性质就显示了出来,而判断热/冷媒介的标准,其实是身体,身体艺术之身体媒介的美学意义在此凸显。笔墨与身体的联合,或者说身体在笔墨中的延伸与拓展,是中国书画艺术媒介的一大根本特征。身体性的笔墨媒介与中国文化精神在内在上具有同构性,即都是以一种冷媒介的深度介入的方式来运作的。  相似文献   

2.
从西洋古老传统绘画中的丹培拉媒介和中国古老传统绘画水墨媒介这两方面切入,对水墨与丹培拉的潜能与造型样式的可能性挖掘,以期在此媒介潜含的造型手法的研究上为中国新水墨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以此完善水墨语言体系来尽锦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积极干预是指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前后或者使用过程中, 通过解释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对媒介内容、使用方式等提供指导。随着电子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父母对媒介使用进行积极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例如提高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 有效减少暴力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等。影响积极干预行为的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家庭因素和儿童个体因素。未来研究可从完善测量方法, 探究父母干预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 建构影响因素模型, 提高积极干预的有效性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通过影像媒介讲故事的,而隐喻、换喻是电影修辞中的常用手法,因此,对电影中的隐喻、换喻分析实际上就是影像媒介修辞的分析。影片《触不可及》讲述了白人菲利普与黑人德瑞克的友情故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从影像媒介修辞的角度看,《触不可及》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换喻,这些修辞与人物弧线和电影主题息息相关。对这些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完善对影片修辞艺术性的认识,深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城市作为一种包含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其空间媒介化的性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到来时,不少学者对媒介和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城市空间媒介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集中于城市和媒介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微观层面探讨展开,即空间具有媒介性质,媒介也具有空间属性。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研究城市空间媒介化,是对未来城市传播和媒介城市进行思考与展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影视、互联网等为媒介的大众传播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尤显不足。研究在各高校广泛开设的影视艺术课程如何导入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影视艺术课程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也可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展开:理解媒介;媒介批判;使用媒介。仅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课程这门高校普选课是无法完全实现其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7.
拉米雷兹等人认为,要界定"真正"由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首先需要对内容与媒介进行区分,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媒介,然后从该媒介的特征中导出它所特有的伦理问题。他们认为,虚拟现实具备"视角保真性"和"情境实在性",将导致主体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与现实世界中的体验趋同,因此我们在运用该技术时应采纳"等价原则":如果让主体在现实世界中承受某种体验是错的,那么让他在虚拟世界中承受类似的体验也是错的。但事实上,由于"等价原则"建立在"错觉主义"的基础上,而"错觉主义"只适用于不存在认知渗透的体验,因此"等价原则"本身也存在相应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使用泛化的今天,媒介素养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理性对待媒介信息、有效提高媒介素养,成为大家思考的重要话题。毫无疑问,存疑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分析了影像图形作为媒介在综合绘画创作中的应用,阐释了影像图形在综合绘画创作中的观念和丰富的形式,表达了绘画艺术当随时代、应获得新的释放、产生新的语言艺术思想。旨在探求影像图形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中的观念性及艺术的视觉语言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以客观现实为原型进行表现,是一种表意的媒介.如果把艺术构思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胚胎阶段,那么意象则是艺术真正形成的重要阶段.艺术胚胎向艺术意象的发展,是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体作为将社会公器,不可避免的与公共事件和公共群体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媒介公共性可谓是媒介传播的最本质属性之一。在传播学领域,媒介公共性问题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命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浅谈媒介公共性,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偶像能够产生道德教化和凝聚精神的作用,然而现代社会,大众媒介在塑造偶像时忽略了偶像的精神功能和道德功能,偏重偶像娱乐功能,热衷塑造娱乐偶像,较少塑造道德偶像.在塑造娱乐偶像时也忽视对道德人格的塑造,致使偶像塑造中出现严重的道德缺位.大众媒介应承担道德责任,倡导追求道德理想,重塑偶像道德人格,并积极宣传道德英雄,从而解决偶像塑造中的道德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艺术创作中,各类画种界限越来越模糊,材料在绘画中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由于绘画中材料与媒介发生了变革,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艺术创作多从自我理念出发,结合自身情感,运用材料形式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基底制作作为综合材料绘画的基础,在综合材料绘画过程中尤为重要。故基于有色基底的概念及制作材料特性,探究材料与媒介的特性及变化、自由组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探寻有色基底在材料绘画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话语权转移》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一本书,书中的言论都很专业很精深,值得深究。这本书还在书后标明了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人员、师生, 媒介管理部门人员,媒介爱好者。这从一定程度也表明了这本书水平,当然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媒体技术更新迅速,社会已全面进入媒介化时代,人类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然而在加速媒介化进程中,媒介异化和受众异化的现象开始凸显,传播媒介作为“工具性存在”,由单纯的为人类提供服务演化成逐渐支配与控制人类的“目的性存在”。  相似文献   

16.
艺术媒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与艺术发展的时代性互为逻辑,紧密相连。艺术通过观念得以表现,以物化的形式传达观念,其实践的根本就是使用物质媒介作为载体去呈现艺术价值,媒介对于艺术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当代新艺术媒介的出现以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衍生发展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形态的转变、艺术语言的突破以及艺术观念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画在当代物质媒介形态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与媒介近年来成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中最前沿且最活跃的话题。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新媒介对于旧媒介的激烈革新,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的艺术媒介的盛行。新的艺术媒介的产生必然引发新的观念艺术以及非实体艺术等新形式的现代艺术。新旧媒介的交叉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究竟是什么驱动视觉文化的变化:是技术还是认知主体?是物本位还是人本位?抑或是两者都有。通过对视觉与媒介的现代性解读,探讨在多元化文明共生的现代环境下媒介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观赏者的主体对于媒介变化的回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后给出如何应对这种文化视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诚 《法音》2012,(4):25-27
媒体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有人称之为"第四种权力",对保持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媒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媒介即讯息"这个著名观点,即媒介自身比它所传播的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更具有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陈泳慧 《美与时代》2023,(3):117-119
艺术媒介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素描是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传统素描也展现出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和单一的表达方式。因此,研究传统素描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传统素描在数字媒介融合创新中呈现出新的表现方式、审美特征及艺术价值展开深入研究,阅读相关资料,探讨传统素描和数字媒介融合创新的可能性,研究数字媒介与传统素描的融合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最开始的问题:在7·20美国《蝙蝠侠》首映式枪击案和其他类似惨剧之后,一些研究学者经常认为杀人者是受到暴力电影的影响而去实施此类犯罪,媒介中的暴力内容真的会导致暴力行为吗? 1.引言 令人震惊的惨案时不时就发生一起,并且经常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07年发生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导致了32人死亡,同时有多人受伤。一些学者宣称在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中有很多这样的暴力内容,应该为这种现象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